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剛剛公布!美日癌症免疫學家獲獎

新智元 AI World 2018 世界人工智慧峰會

全程回顧

新智元於9月20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慧峰會,邀請機器學習教父、CMU教授 Tom Mitchell,邁克思·泰格馬克,周志華,陶大程,陳怡然等AI領袖一起關注機器智能與人類命運。

愛奇藝

上午:https://www.iqiyi.com/v_19rr54cusk.html

新智元報導

編輯:聞菲、肖琴、大明


【新智元導讀】2018年的諾貝爾獎生理或醫學獎公布:獲獎者是美國免疫學家 James P. Allison 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對癌症治療做出的突出貢獻。

震撼!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慧峰會開場影片

剛剛,2018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

獲獎者是美國免疫學家 James P. Allison 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對癌症治療做出的突出貢獻。

具體說,是提出了「免疫檢查點療法」,徹底改變了癌症治療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癌症治療方式的看法。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訊,

詹姆士·P·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出生於1948年8月7日(70歲)美國免疫學家。James P. Allison 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微生物學學士學位,後又獲生命科學博士學位。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2014年獲生命科學突破獎、唐獎生技醫藥獎、霍維茨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哈維獎。2015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艾利森主要以對T細胞抗原受體複合體、協同刺激分子受體以及刺激T細胞的其他分子的研究而知名。他尤其把精力放在搜尋那些引導區分幼稚T細胞的信號,以及那些決定抗原受體的參與是否引發T細胞功能的激活的信號上面。這些研究可能對指定攻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策略,以及癌症的免疫治療有促進的作用。

Tasuku Honjo(本庶佑),出生於1942年1月27日(76歲),是日本免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現任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

本庶佑教授因PD-1、活化誘導胞苷脫氨酶的有關研究舉世聞名,曾獲得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京都獎以及華倫·阿波特獎等重要榮譽。

本庶教授建立了免疫球蛋白類型轉換的基本概念框架,他提出了一個解釋抗體基因在模式轉換中變化的模型,1980年至1982年通過闡明其DNA結構來驗證其有效性。1986年,他在cDNA中成功複製參與類型轉換的白細胞介素-4、白細胞介素-5,以及白細胞介素-2的受體α鏈。其後,又在2000年發現活化誘導胞苷脫氨酶[6],表明其在類型轉換和體細胞超突變中的重要性。

1992年,本庶首先鑒定PD-1為活化T淋巴細胞上的誘導型基因,這一發現為PD-1阻斷建立癌症免疫治療原理做出了重大貢獻,名列2013年《Science》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詹姆士·艾利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本庶佑

2018 諾貝爾獎「第一棒」: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公布

2018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直播現場

每年諾獎公布的時間都是在中國的國慶節期間,諾獎評審會秘書長會致電獲獎的科學家,因為有時差,所以不少科學家都是從睡夢中接到電話,恍惚間得知自己獲得了諾貝爾獎。

2012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之一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就是正在家中修理洗衣機的時候接到了通知自己獲獎的電話。

在公布獎項前,諾獎官方推特還放出一系列圖片,配上文字:「誰會接到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秘書長 Thomas Perlmann告知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的電話?」

「現在評審委員會已經完投票。」

「現在決定已出。」

看來諾獎評審委員會(的宣傳負責人)也是很懂當今傳播手段的嘛。

今年誰會接到諾獎評審會的電話?

諾貝爾獎(瑞典語:Nobelpriset,挪威語:Nobelprisen),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於1901年開始頒發的獎項。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六個獎項(經濟學獎於1968由瑞典中央銀行增設,全稱「瑞典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通稱「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普遍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

每年諾獎公布時間一般在當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而盛大的頒獎典禮則將於當年的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和平獎在挪威奧斯陸舉行)。

諾獎頒獎典禮

盛大的諾獎頒獎晚宴,每年的晚宴目錄也為人津津樂道很長時間

「諾獎風向標」 2018年拉斯科獎得主

除了守著看直播,每年諾獎得主的預測,也是科學界的一大盛事。

2018年9月11日,素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生物醫學獎「2018拉斯克獎」在美國揭曉。拉斯克獎由美國廣告經理人、慈善家阿爾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瑪麗·沃德·拉斯克於1946年共同創立,以表彰在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每個獎項的獲獎者將會獲得25萬美元的資助,迄今已有近90名拉斯克獎獲得者最終也獲得了諾貝爾獎

William Campbell(左),大村智(中)和屠呦呦分享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來源:新華社

2015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之一的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就是在2011年獲得了拉斯克獎,以表彰她發現了治療瘧疾的青蒿素。

「拉斯克獎」是生物醫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包括基礎醫學研究、臨床醫學研究及特殊成就等三大類獎項。

2018年的拉斯克獎,

  • 基礎醫學研究獎授予了UCLA的分子生物化學家Michael Grunstein和洛克菲勒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C. David Allis教授,以表彰其在組蛋白修飾及基因表達調控領域做出的貢獻,組蛋白修飾位點也是現在抗癌治療的重要靶點之一;

  • 臨床醫學研究獎授予了蘇格蘭化學家John B.Glen博士,以表彰其在異丙酚的研發與推廣方面所做的貢獻,異丙酚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麻醉劑;

  • 醫學科學特別成就獎授予了耶魯大學的Joan Argetsinger Steitz 教授,以表彰其在RNA生物學研究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

在未來幾年的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說不定就會出現上述名字。

2018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預測

對於諾貝爾獎,科學家並不會在研究獲得突破後就立即獲獎,因為結論需要經過嚴謹的科學驗證。也有科學家在去世以後成果才得到驗證,因此與諾獎無緣。

從2002年開始,科睿唯安(Clarivate_Analytics)的分析師每年都會基於Web of Science平台上的論文和引文數據,遴選諾貝爾獎獎項所涉及的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及經濟學領域中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頂尖研究人員,評判依據主要是基於其所發表研究成果被全球同行引用的頻次和引文影響力。

對於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呼聲很高的幾位候選人中也不乏往年拉斯克獎得主。2018年科睿唯安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給出的預測是:


Napoleone Ferrara,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獲獎原因:發現了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在健康組織和癌細胞中形成新血管的過程中,這一因子是血管生成的關鍵調節器。費拉的工作促進了癌症和其他疾病中用於抑製血管生長的藥物的研發。

Napoleone Ferrara於1956年出生於義大利卡塔尼亞,是一位意裔美國分子生物學家。他在卡塔尼亞大學醫學院獲得了醫學學位,並於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完成了博士後研究。並在2006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目前是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醫學院的一名傑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和該校穆爾斯癌症中心的高級副主任。

早在2013年,費拉教授就因在血管生長過程中的重要發現獲得了科學突破獎。他在發現VEGF對血管新生有重要作用後,將研究方向鎖定在了如何利用其攻克癌症上,因為新生的血管可以不斷促進腫瘤生長。隨後他發明了兩種藥物Avastin(阿瓦斯汀)和Lucentis(雷珠單抗),阿瓦斯汀目前在醫學上作為抑製腫瘤血管生成藥,用於治療包括乳腺癌、腦癌、結腸癌等癌症類型;雷珠單抗則用於治療失明的頭號病因,新生血管性黃斑部退化。

金久實(Minoru Kanehisa),日本京都大學

獲獎原因:主要因為對生物資訊學的貢獻,特別是對《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一書的完善與發展。這個參與基因表達的蛋白質通路資料庫允許基因組學家和其他研究人員收集、比較和解釋細胞過程的數據,例如那些構成疾病的數據。

金久實1948年出生於日本長崎,是一名日本生物資訊學家。他於1976年在東京大學獲得了物理系博士學位,並隨後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完成了博士後研究。目前是京都大學的項目教授以及化學研究院生物資訊中心主任。

在1995年,金久實開始運作《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EGG)項目。他預見到在未來在生物基因組序列研究中對資訊資源的需求將變得非常大,因此將KEGG項目視為自身最需要攻克的難題。KEGG的完成向所有科學家展示了一系列完美通路圖,展示了代謝組學和所有其他細胞組織所包含的功能。他也笑稱別人不叫他Kanehisa教授,而稱他為KEGG先生。

Solomon H. Snyder,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獲獎原因:識別了許多神經遞質和精神藥物的受體,包括與鴉片製劑相關的腦受體。他的研究已經應用於許多常見處方葯的開發,如用於止痛藥物。

Solomon H. Snyder於1938年出生於美國華盛頓,是一名美國神經科學家。他在喬治城大學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完成了絕大部分研究,目前也是該大學醫學院的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分子神經科學,發現並識別出了神經遞質和精神藥物受體,並且闡述了在腦部神經交流過程中許多神經分子受體的運作機理,例如一氧化氮(NO)在刺激神經遞質中的作用。他曾於1978年因為發現鴉片受體獲得了拉斯克獎。

諾貝爾獎批評與質疑:科學家個人神化以及性別歧視

不過,近年來,對諾貝爾獎的批評和質疑之聲也愈發明顯。

很多學者表示,諾貝爾獎以犧牲團隊合作為代價,鼓勵對科學家的個人神話,儘管幾乎每位諾貝爾獎得主都在致辭中表明,自己所獲獎項離不開團隊的支持與合作夥伴的努力。

同時,也有學者指出,諾貝爾獎對公眾關於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知產生了誤導。「只有三種自然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化學、物理和生理學(或醫學),」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Martin Rees勛爵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電腦、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環境科學,還有數學都被忽略了。」

更糟糕的是,諾貝爾獎委員會後來增加了一條規定,每年每項諾獎同時諾獎人不得超過三人。這對於一些涉及上百乃至上千人的超大規模研究,比如2017年的引力波研究,就顯得十分不公平。

還有一項避不開的問題——性別。

《自然》統計了諾獎迄今117年歷史(不含2018年),在一共605名諾獎得主中,僅有18位女性。

因此,也是歷史上首次,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明確呼籲提名人,在考慮2019年諾獎得主時,要納入性別、地理和主題的多樣性。

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還有幾位科學家也將成為全世界最矚目的明星,他們各自的科研生涯將為之轉變,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名字將被載入史冊,成為科研聖殿中為數不多的一串名字和輝煌歷史。

明天,10月2日,北京時間17:45,新智元與你一同見證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AI算力需求100萬倍增長,如何優化AI計算系統彌平鴻溝?

黃超:清潔環衛自動駕駛,實現無人駕駛商業和社會雙重價值

新智元AI WORLD 2018

世界人工智慧峰會全程回顧

全程回顧新智元 AI World 2018 世界人工智慧峰會盛況:

愛奇藝

上午:https://www.iqiyi.com/v_19rr54cusk.html

下午:https://www.iqiyi.com/v_19rr54hels.html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