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廣州出發,開啟讀懂中國新征程

11月22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落下帷幕。3天時間,600餘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以“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征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開展對話。“讀懂中國要先讀懂廣州,讀懂廣州才能更好地讀懂中國。”國創會常務副會長、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表示,廣州已成為世界觀察中國開啟新征程的重要窗口。

在廣州,讀懂抗疫大考的“中國答卷”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進一步加劇了世界格局的演變。疫情阻隔了人員的來往,卻無法阻擋思想的交流。海外嘉賓通過視頻和線上實時連線的方式“雲聚”廣州。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人類命運休戚與共。”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在開幕首日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經濟衰退和全球性危機的時刻,我們感到更需要彼此的幫助。”印度尼西亞前總統梅加瓦蒂·蘇加諾也通過視頻發表了演講。

蘇加諾在視頻中感謝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便為包括印尼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的富有建設性的幫助。“同時,我也讚賞中國對阻擋新冠肺炎疫情傳播所采取的‘快速且有效’的措施。”

讀懂中國離不開讀懂中國的抗疫方案。本屆會議設置了兩場與疫情防控、健康中國相關的平行研討會。會上,廣州市衛健委主任唐小平等分享了廣州抗疫對策,為解讀中國抗疫智慧提供了一個觀察窗口。

“我們堅持生命至上,前所未有地調動全市資源,不管是三個月的新生嬰兒還是90歲高齡的患者,我們都絕不放棄。到今天為止,廣州市總共收治了864例新冠肺炎患者,還有854例無症狀感染者,死亡一例,在全國大城市裡病死率是最低的。”唐小平說。

有感於中國助力全球抗疫的舉措,蘇加諾在會上發出呼籲,“國際社會要以積極和建設性的方式解釋中國的崛起,讓中國有機會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在廣州,展望“雙循環”新格局的經濟復甦

“後疫情時代的世界經濟復甦”也是本屆會議的熱詞之一。與會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的經濟復甦為各國樹立了榜樣,並期待在疫情背景下實現正增長的中國為世界經濟復甦作出更大貢獻。

保加利亞前總統羅森·普列夫內利耶夫說,中國通過非常高效的手段,成功阻止病毒傳播,實現了“不可思議”的經濟復甦。“疫後世界經濟將達成新的平衡,而中國將在其中扮演重要的領導角色。”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主席施銘倫認為,中國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不僅有助於保護中國經濟不受外部市場波動的影響,還將有助於推動未來經濟以更平衡和可持續的方式發展。“這都讓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和未來可持續增長感到放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森的判斷與他們一致。彭森預測,中國今年全年GDP增速在2%以上,明年恢復7%到8%,實現“深V反轉”,中國是疫情暴發以來第一個實現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作為會議的舉辦地,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和國內外複雜嚴峻的環境,廣州前三季度多個經濟指標增速由負轉正,其中,第三季度廣州地區生產總值加快恢復,同比增長7.9%,比第二季度提高7.0個百分點。“回暖、改善、強勁、向好、有力”廣州市統計局副局長馮俊此前用這五個關鍵詞概括廣州經濟恢復情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出中國未來發展新藍圖,廣東、廣州站在新起點上應當寫出一篇好文章、大文章。”李君如在會議期間對廣州提出殷切的希望。他認為,從區域經濟的角度看,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南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度推進,都給廣州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面向未來,如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著名學者、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廣州作為國際貿易中心,應在發展中側重國際大循環。“廣州跨境電商很發達,肯定會最先享受RCEP協定的紅利。”

在廣州,把握新經濟新基建時代脈搏

廣州經濟恢復動力足、韌性強,跟近年廣州積極發展新產業、推動新基建、打造新業態、積蓄新動能indivisible。其中,以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產業,成為廣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11月22日上午,“讀懂中國”組織與會嘉賓走出會場,考察廣州最有“錢”景的區域——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區。這裡已引入騰訊、阿里巴巴、國美、唯品會、小米、複星、科大訊飛、TCL、樹根互聯等一批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領軍企業,總投資超過700億元。

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新基建。在“新基建、新製造:發展新動能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平行研討會上,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余明永向與會者介紹了廣州新基建發展的最新動向。今年5月份,廣州首批73個數字新基建重大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規模達到1800多億元,涵蓋了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智能充電樁等。截至今年10月底,廣州已建成5G基地台近4萬個,在廣東佔比超過36%,5G用戶也超過了527萬。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十分看好這個區域的高科技產業集群發展,並提出在廣州常設“中國-上合組織國家合作中心”,開展健康數字化等方面的合作,推進創新集群發展。他認為包括廣州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到2035年將有能力與美國的矽谷競爭。

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持續創新。在會議舉行的第二天,中國科學院廣州明珠科學園一期項目建設啟動大會在廣州市南沙區舉行。從中科院院所的引進,再到香港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落戶,聚焦海洋、空天、能源、環境、信息等領域,這裡正在成為大灣區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

在廣州,見證“老城市新活力”大步前行

不久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超過60%,城市建設進入由外延式擴張轉向內涵式提質、存量發展的階段,下一步怎麽走?在“城市更新與治理創新”平行研討會上,人們把目光投向了廣州,希望從這座超大型城市的發展經驗中獲得借鑒與參考。

“廣州是一座因改革而明、因改革而興的城市。”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小勉說。在她看來,廣州在城市更新和治理創新方面有不少成功的實踐案例,如通過以共建為導向,創新城市更新運作模式,鼓勵土地權屬人包括居民以及各類社會組織等參與城市更新整個過程,從更新前的是否願意改,到更新中的怎麽改、如何改,再到更新後的成效是否滿意等城市更新的每一環節,真正實現社會共建,不斷提升城市更新的效果和效率。

“廣州位於改革開放的前沿,也是理解中國開放的窗口。作為一座千年老城,廣州當前正在開展城市更新。讀懂了廣州的城市更新怎麽做,對於讀懂中國很重要。”鄭永年說道。

國創會副理事長劉隨臣則表示,廣州市在城市更新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今年9月,廣州市委市政府專門印發了《關於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做到高質量發展新空間、優化城鄉功能結構布局、傳承歷史文化等方面統籌和進一步推進了城市更新工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