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AI遇上敦煌,首次嘗試又有新發現

要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保護水準,將敦煌莫高窟這一世界文化遺產代代相傳。改革開放以來,敦煌石窟的保護已經由過去的搶救性保護發展到今天的預防性保護,隨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科技在文物保護領域也日益扮演起更為重要的角色。

97日登上《機智過人》舞台的多光譜技術就是敦煌研究院進行科學保護的成果,在節目現場它也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不可思議,更幫助研究人員尋找到考古的重要線索,這也是敦煌研究院首次通過顏料研究解決考古問題。

 


踏進從未開放的285窟 尋找莫高窟興建人的秘密

這一次《機智過人》的檢驗場走進了敦煌莫高窟,首次揭開早期莫高窟中形製最大、最精美的洞窟——285窟的神秘面紗。在敦煌研究院專家學者幾十年的研究中,有一個主流的觀點,說敦煌莫高窟第285窟是東陽王元榮所建,但這僅僅只是推論,沒有足夠多的證據進行輔證。也就是說,這個從未對外開放的洞窟中可能隱藏著敦煌莫高窟興建人身份的重要證據,

 

據史料《魏書西域傳》記載,敦煌是古代西域的重鎮。北魏時期,有一個叫元榮的皇室成員從中原來到當地為官至直西魏,封號東陽王。東陽王元榮在敦煌期間,聯合當地望族在荒崖絕壁上,鑿建了一座規模相當的洞窟,這個窟的造建在當地掀起了建窟的熱潮,此後經歷千年敦煌大漠的懸崖絕壁上,出現了大大小小735個洞窟,形成了舉世聞名的莫高窟。

 

《機智過人》這一次重啟285窟,讓觀眾親眼見到了285窟的精妙絕倫:敦煌莫高窟285窟坐西朝東,佔地約60多平米,窟內繪滿壁畫,窟頂像倒扣的鬥子。正對入口的西壁是整個窟的主壁,以彩塑為主;在它的南壁繪有莫高窟最著名的壁畫之一——《五百強盜成佛圖》;北壁和東壁除了精美的壁畫之外還有依稀可見的一些文字信息。285窟是敦煌莫高窟最能體現中西文化交融的石窟,1000多個不同文化體系的形象於此濟濟一堂。而與東陽王有關鬥線索可能就在其中。

 


尋跡一波三折 人工智能登場柳暗花明

線索一:發願文

在敦煌研究人員的研究過程中,如果要確定一個窟建造者的身份,通常是通過發願文來進行判定,這些文字只有洞窟的修建者和壁畫的繪畫者才有機會留下。285窟中目光可見共有9篇發願文,敦煌研究院曾對這些發願文做過詳細的研究,根據發願文的記載,確定了洞窟是539年繪製的,年代與東陽王元榮在瓜洲任刺史的時間基本相符。但在9篇發願文中,文字清晰可見的要麽姓氏不符,要麽有時代差距,有些發願文遭到嚴重損毀,無法進行辨認。

 


線索二:供養人像

發願文中無法尋得與東陽王相關的更進一步的信息,研究人員希望從其它的一些供養人像來發掘一些線索。供養人像是壁畫的重要內容之一,他們是發願文的撰寫人,在出資出力開窟造像後,供養人會在牆壁上畫自己和家族人的肖像。

在過去的研究中,除了第七鋪的供養人像以外,其它的都已經證實與東陽王身份無關,而僅剩的這仆供養人像最接近主壁,但多年來一直存在著諸多疑點:發願文西面只有一身女供養人像,手持供器香爐,身著王室貴族的閨衣,衣服的藍色由青金石製成,身份地位極高;另外一面的三身男供養人像,高冠博帶,服飾符合貴族的形製,但衣服顏色卻為普通百姓穿的白色。

 


線索三:供養人像服飾顏料

進退維谷之時,多光譜技術登場。多光譜圖像分析可以通過比對不同光譜圖像區分或鑒別顏料的不同,現在我們看到供養人服飾的白色,可能它原本就是白色的顏料層,也有可能是上面有一層顏料退化以後,留下的底色的白粉層。研究人員在經過多光譜分析及X熒光光譜儀分析後驚喜發現,發願文右側第一身和第二身供養人衣服上的黑色部分,在紅外反射光譜和紫外反射光譜偽彩色下,跟莫高窟顏料的多光譜數據庫比對後,結果更趨向於鉛丹,而它這兩處黑色裡面都含有鉛的成分,可以證明這兩處的黑色是由鉛丹變色形成的。鉛丹的初始顏色是紅色或者橘紅色,也就是說右側男供養人的身份大概率是王室。

 

因此結合考古、服色、洞窟開鑿年代和碑文的記載等多重證據,90%上可以斷定,第285窟為東陽王所建。我們可以想見,在不久的將來,科技再更進一步幫助人們去發現和解讀過去,讓人類的歷史與文明以更加鮮活的姿態永遠流傳。

 


《機智過人》連首發 未來生活大有期待

本期《機智過人》不僅有敦煌研究院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首次通過顏料研究解決考古問題。基於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智能出題系統也首次亮相,智能考官系統能夠深入理解中文文本內容,通過左右互搏的自我訓練方式,不斷完善計算框架,不但能回答問題,更能提出問題。

 

人工智能,未來無限可期。《機智過人》第三季是由中央電視台和中國科學院共同主辦,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和北京長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製作的大型科技挑戰類節目,每周六晚8點檔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