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鮑仁君:從姚明到周琦 中國球員怎樣才能立足NBA

從王治郅開始,一共有7名中國球員先後踏上NBA賽場:王治郅、巴特爾、姚明、易建聯、孫悅、周琦、丁彥雨航。【NBA專題】

除了巴特爾和丁彥雨航,我在更衣室見過其余5名球員。我第一次見王治郅,他在熱火,當時我給《籃球先鋒報》寫稿。大郅很隨和,知道我是山東的,說他媽媽也是山東人。那時候沒什麽中國媒體,也沒有美國媒體採訪他。姚明打的時間長,見姚明的次數最多。作為狀元,姚明享受球星的待遇,賽後的程式是,美國媒體先採訪姚明,然後再是中國媒體。易建聯也曾經有過這待遇,到了後面幾年,基本就沒有什麽美國媒體問他了。孫悅和周琦打的比賽不多,樣本太小,基本也是只有中國媒體採訪。

要說這幾個球員,在賽後採訪時的不同,簡單概括:姚明最善於處理和媒體的關係,英語也最好,其他幾個都差不多。

前段時間火箭的老記者費根,跟我說起他和姚明的一個小故事。有一次火箭召開只有球員才能參加的會議,費根問姚明,“你們都討論了什麽?” 姚明看四下無人,小聲對費根說,“我也不知道,因為我不說英語”。在第一個賽季,姚明帶了一個翻譯,到第二個賽季他就可以用英文對付所有媒體,並且很會善於講美國人喜歡聽的段子。在球衣退役儀式上,姚明說麥迪35秒得13分那個晚上,他回到家碰到鄰居,鄰居說他很早就離場了,姚明告訴鄰居,“你還不知道?我和麥迪合砍13分,贏了比賽”。姑且不說英語水準,其他幾個人,我想不出誰能講這種美式段子。

有人會質疑,講英語段子和場上比賽有什麽關係,大家又不是比的口活,姚明還不是因為高。

七人當中,姚明成就最高,現在感覺合情合理,畢竟是狀元和2米26。但是在一切沒發生之前,並不是這麽確定的。巴克利親吻驢屁股成了笑談,不過巴克利絕對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當時有很多人有類似觀點,質疑姚明是下一個布萊德利。姚明前面幾場,表現很慘,楊毅老師當時在現場,他說美國球員就是要卯足了勁乾你,你不是狀元嗎,拉出來溜溜。姚明很快做了適應,並找到了自己的打球方式,讓質疑者閉上了嘴。

能講英語段子不重要,但是體現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很重要;身高不是重點,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才重要。

不論是乾哪一行,剛入行時,從來都不是別人來適應你,而是你適應別人。適應的過程,最重要的莫過於找準自己的定位。CBA找外援,要的是喬丹,什麽都能乾,我們的球員去NBA,則是反過來,你要先有吃飯的本領,要麽三分特別準,要麽籃板特別牛,總之,你有一項能拿得出手。好幾個賽季,姚明的籃板能力、籃下協防的能力、籃下進攻能力,都是聯盟前5%的水準,其余幾人,很難說有一項能力能進入聯盟前25%。這在職場裡也是一個道理,大部分公司需要的不是什麽都會一點的人,是對一項做的好的人,也就是不可替代性。美國人的說法,就是要有自己的identity(身份特點)。

找準自己的定位,適應新環境,往往需要和別人溝通。有人說,我是程式員,我不需要和別人溝通,我能寫好代碼就可以了,跟別人聊生孩子和氣象,對我有什麽好處。真的是這樣嗎?在美國的科技圈,放眼看看幾大公司,很多都是印度裔的CEO,包括谷歌和微軟,華裔CEO幾乎沒有。華人往往學歷比印度裔更高,但是做到管理層的極少。大家津津樂道的一點,都說華人不團結,一人是條龍,三人就成蟲。這個是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我個人認為,華人在溝通和適應能力上,普遍遜色於印度裔。中國人一般不好意思開口,怕自己英語發音不好,怕自己說不出讓大家點頭稱讚的觀點;印度人則不同,操著一口咖喱味的英語,非常自信的問一些中國人看來極其腦殘的問題。美國人並不認為沉默的中國人有深度,而是覺得積極發言的印度人有熱情。如果這種性格的人再加上聰明和勤奮,那就是開掛的人生。在美國工作的華人,不論是大學教授,還是公司職員,做的好的,大部分都是溝通能力和適應能力強的。一般來說,這兩項能力強,就意味著悟性高,籃球也是要講究悟性的,你同意吧?

和別人溝通,只是途徑,最終的落腳點,是你的這個定位,到底定在哪裡?

王治郅在熱火,經常投三分,當時我聽到很多業內人士抱怨,內線球員,投什麽三分?我有時候想,王治郅如果在這個小球時代,他的打法,正好合適。在當時,他定位成一個外圍投手,和其他頂級投手相比,劣勢明顯。易建聯曾經被雄鹿寄予厚望,我記得當時有騎士球迷問文霍斯特,騎士把易建聯換過來怎麽樣?文霍斯特回答,除了詹姆士,雄鹿不會用易建聯換騎士的任何人。易建聯的運動能力,並沒有發揮出來,逐漸被邊緣化。

過去這個夏天,同學聚會,有個同學問,畢業這麽多年,有沒有什麽值得分享的生活道理?我當時想起了兩個人。

我畢業第一份工作時,有個同事,我記得他是湖南嶽陽人,高,帥氣,我跟他一起看《玫瑰之約》,有一段男嘉賓和女嘉賓拌嘴,囉囉嗦嗦半天。同事淡定的說,“如果是我,我就直接上去吻她。” 對還是處男的我來說,同事的這句話相當震撼,感覺這是真爺們,敢作敢為。他是最先離職去創業的,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前幾年我在北京,又跟他見了一面,讓我大吃一驚,他的面相如同吸毒,說話扣扣索索,躲躲閃閃。後來他說自己剛開始創業還行,利用自己的關係,和朋友一起掙了點錢,後來別人就撇開了他,自己單幹了。他憤世嫉俗,覺得所有人都不是好人,事業一直不順。

另外一個人,是我大學同學。當時在學校,在我看來,他有很多缺點,曠課去校外打工,經常借錢,不能按時還錢。自己不好好學習,還組織同學一起去打工,為了補缺錢的窟窿,他就做更大的事情去彌補。我那時候,覺得這個人以後不危害社會,就已經不錯了。現在他是我們同學裡,生意做得最好的,最近湖南台在播他們投資的電視劇,按照很多標準,他算成功的。他說現在隻專注一件事,心無旁念,做最好的行業產品。

這兩人,是我當初判斷,和後來反差最大的。我總結,同事機緣巧合,掙了錢,但那不是他的優勢,根基也不深;同學所做的,是發揮自己善於做生意的優勢,到後來逐漸提高,才有他的今天。

我告訴那個同學三句話,其中一句就是,決定人能否成功的,對很多人來說,是你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優勢,並且充分發揮。木桶理論,是相對的。到了一定水準,缺點製約你的發展,但是大部分人,都還不到那個高度。喬丹、科比、詹姆士這一檔,缺點限制你的江湖地位,對於想在NBA生存下來的人來說,是你自己有什麽優勢,能讓球隊信任你。這個道理,如同對很多人來說,都還不到拚智商的高度。

姚明的成功,不是因為高,是因為他善於溝通學習,很快找到了利用自己身高的方法。周琦和丁彥雨航,還需要繼續摸索。

以上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鮑仁君(baocle)

免責聲明:騰訊體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