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咖啡人那麼努力,卻總還是賺不到錢?

這段時間,吐槽君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很努力,卻總是在原地踏步?為什麼看起來咖啡行業遠比當年要努力,折騰多得多,真正能賺錢,或者吸引眼球唱戲攪局,依然都是一些外界跨行業品牌的品牌?

首先,開篇吐槽君先解釋下這個標題,並不是吐槽君掉進了錢眼裡,一門心思以錢多錢少來判斷一切。

正所謂錢不是萬能的,可是沒有錢時萬萬不能的。財富,錢財不能衡量一個人的實力,但是,卻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有視野?以及自身層次水準如何。如同一句名言所說: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而上層建築,決定了自己未來該何去何從。

但是,咖啡行業真的有考慮過自己該何去何從嗎?吐槽君覺得,恐怕並沒有。

下面,讓我們做個假設,如果當下咖啡行業的發展模式正確,咖啡人都按照某些媒體鼓吹,往各類技能,專業,產業鏈路線上走,咖啡館以單一,存粹,精品化上走,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情況?


其一:精品咖啡館只能存活在一二線城市,很難往低階城市滲透。

咖啡始終是一個舶來品,在國外,現磨跟滴濾咖啡或許普通如同飲料一般常見,但是國內的消費者始終少得可憐。也許有的人生活中,咖啡如同剛需一般,每天離不開,必須要喝一杯,可是大部分對咖啡有絲毫興趣的消費者,對咖啡的認知管道僅限於超市的速溶咖啡,以及星巴克,還有三番五次碰瓷星巴克的瑞幸咖啡。

前不久,吐槽君了解到了一個數據,國內會購買現磨咖啡,也就是自己家裡買咖啡豆消費者數量(可能還有不少咖啡館),不足100w,具體消費者的多少呢,也就比50w多了一點。

雖然吐槽君不能拿到具體消費者分布的數據,但是就百度指數上顯示,搜索「咖啡」頻次最高的五個城市,除了杭州這個1.5線城市之外,其他都是妥妥的一線城市。

城市的消費力,決定了消費者的購買力,也決定了消費者對新鮮事物的好奇程度。隨著咖啡人對咖啡研究的不斷深入,專業技能的不斷提升,勢必有各種溝通壁壘。因為,消費者不是一種全知全能的存在,不會跟著咖啡師的研習一同進步,而是一種只知道比對價格,會購買卻也很挑剔,卻更實在的存在。

如果當下咖啡行業依然在某些專業技能上努力,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在大城市裡面找到一個小圈子,滿足一小部分的消費者,永遠不能佔領廣大人民群眾的心智。因為很多刷著抖音,喝著一點點的人理解不了,為什麼咖啡一定要莫名其妙的風味,為什麼咖啡要有酸味?半糖的一點點不是更養生更好喝嘛?

現實有時候就是那麼怪誕,能讓你做夢,也能毫不留情的把你的夢戳破。


其二:當夢想遇到現實的攪局

這幾天有位文風很犀利的作者寫文章,說自己生意被瑞幸弄得很鬱悶。這個敢在文章裡不談烘焙就敢談萃取好喝,滿口優越感說別人咖啡不好喝,自己的顧客貪小便宜,文章裡還含沙射影說瑞幸可能欠供應商,員工工資的作者,還發出不少「真心」的感慨,一味的保持自己的優越感,實在讓吐槽君也不知道如何評價。

從這個作者身上,吐槽君也看到了那些充滿「優越感」的咖啡人,自己不讀書不學習各類成熟商業理論,反而拿一點不能變現的小成就,小堅持,小情懷就沾沾自喜。似乎自己參與見證了各類浮華的活動,就足以代表大眾,不去尋求突破與變化,不去建立屬於國人的咖啡文化,有的只是自我陶醉。

有句話說得好:「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支撐不起的夢想與野心,到頭來只會煙消雲散。

當下的咖啡市場,即不能在細分市場做洗腦消費者,也沒有太多真正拿得出手的硬乾貨,只知道一味地以情懷忽悠喝幾十一杯手沖的傻子,弄出一堆風味與比賽,證書。而不是去變著法的去刷存在感,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被產品,內容,行銷,品牌等各種商業社會裡早已成熟的事物所吸引。

這樣的匠人,面對別人的優惠攪局戰略,如何不鬱悶?到頭來,只會和正常的商業世界越走越遠,卻有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自怨自艾。哪怕各種傳播行銷的方法全在傳播行銷的書裡,他們依然會問你,哪本書?哪一頁寫了?為什麼不提前告訴我?

咖啡行業與消費者之間總要有人邁出第一步,只不過,幻想著要消費者做舔狗,是行不通的。但是在螺螄殼裡面做道場,而不是尋求突破,就能達到人生巔峰,這樣的行業要是還能賺的到錢,那就真的怪了。

其三:中國的咖啡品牌將徹底失去自己的競爭力

這裡不是危言聳聽,中國咖啡行業發展到了現在,究竟有些什麼,不知道那些熱衷各類賽事的大佬們是否思考過?

發展到如今,除了養活了一堆本土的原物料企業,其他方面,國內咖啡行業是否誕生了屬於自己的咖啡文化?還是有自己的知識體系?或者是培養了自己的咖啡品牌?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讀者比較好奇,為何吐槽君一定要執著於提出咖啡的本土化,為何一定要將建立屬於中國咖啡文化,咖啡自身的品牌這些東西放在很高的位置?

因為隨著中國與國際接軌,國際物流貿易與商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外品牌,培訓機構湧入國內市場。

前面也提到了,消費者是一個很現實的存在,對他們來說,咖啡是個舶來品,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能有國外的品牌供選擇,就不會去挑選太多國內的品牌。同樣的,咖啡人也是如此,能挑選EK43,能挑選辣媽,能購買富士,戴琦烘焙機,誰會去在意國內的咖啡器具發展?

咖啡行業看似在不斷前進,可問題是我們自己究竟壯大了多少。國內是否有能達到EK43一半水準的咖啡磨豆機廠商?國內咖啡烘焙機能否到達國際一線水準?哪怕國內咖啡產區沒有非洲,中美洲那麼優異,可我們是否具備義大利,德國,美國所有的一線咖啡設備生產能力?

(咖啡師比賽到頭來,除了培養比賽咖啡師,其他的中國咖啡文化是否有促進生成?)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看似咖啡行業在不斷接軌國際,一周一咖啡節,一個月好幾個比賽。實際上,這樣的專業化,富有的不過是一群有資源的貿易商,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買辦,中盤,搬運工。

最可怕的,是中國咖啡品牌將失去自己的競爭力。國外來幾個阿貓阿狗,國內咖啡人都將其奉為座上賓,炒幾鍋半生不熟的咖啡豆,美其名曰「風味」,撈筆錢,帶偏一群人,到頭來能影響到多少國人,讓他們徹底接受咖啡?

而自己本國的咖啡行業,得到了多少發展?國內咖啡人又賺到了多少錢?到頭來每培訓了一個有證的咖啡師,還要按比例給國外機構交不小的費用。錢都被外國機構賺了,但是國人進化出自己的咖啡文化了嗎?看到這裡,大家肯定心知肚明了吧。

咖啡行業發展現在這樣,第一缺乏視野格局,第二核心技術資源都不在自己人手裡,第三中國的咖啡品牌發展早已嚴重落後,更沒有自主品牌意式。咖啡人努力購買國外設備,只知道為外國品牌賺錢鋪路,卻賺少得可憐的中介費用,能有錢嗎?


其四:咖啡人的生活將越來越艱難

最近,失業潮愈演愈烈,裁員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不管是這段時間網上爆出的知乎,京東,還是其他企業,都在不斷削減人數。

裁員跟失業,最為直接的後果,就是消費者手上沒有錢支撐之前的高消費。以往上班時,小資,白領可以去咖啡館點個下午茶,約會在咖啡館,或者購買些咖啡豆,回家喝,享受下咖啡生活。

而當小資跟白領失業時,咖啡館也會因為無人問津那幾十塊一杯的咖啡,而承擔不起高房租,水電人力費用而倒閉。直接的後果,那些咖啡供應商失去經濟來源,生活日益艱難。而更為可怕的,是面對外賣咖啡的攪局,低價還補貼,把那些業內鼓吹精品情懷的精品「大佬」也整得手足無措。

如果按前面所言,用所謂專業化,精品化的模式發展,除了影響一部分咖啡師,一小部分愛好者,到頭來,並沒有培養出大眾消費者,也沒讓咖啡豆零售額度持續增加。如果當下失業潮加劇,咖啡館因經濟不景氣而倒閉,那供應商就很難靠一小部分愛好者的剛需養活自己。

而導致這個後果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沒有發展出自己的咖啡文化,沒有成功培養消費者以好理解的方式去接納咖啡,從而促進中國的咖啡文化產生,帶動提升咖啡產品的實際銷售。國內咖啡人做的,只是培養了咖啡師不斷地參加杯測,不斷鼓吹各種咖啡情懷,以及各類虛頭八腦的比賽,來接受所謂的精品,風味,到頭來自己挖坑給自己跳。

前兩天吐槽君剛剛得知,某寶知名咖啡品牌大柯林的藍山咖啡,突破了100w袋,但是,國內有幾個柯林?還不是獨此一家突出重圍,其他的咖啡企業,一個個沉醉,幻想在精品的路線上,不為讓行業更大考慮,不為中國化的咖啡文化考慮,只想著用任性跟妄想,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巔峰。

(雖然柯林的廣告語挺有意思的,但銷量真心算厲害了)

當然,在國內咖啡人的鄙視鏈裡面,柯林的藍山風味就屬於異端。但是,吐槽君不得不說句實話,如果沒有柯林藍山風味這款神奇的咖啡,大部分小白或許不會去了解國內的咖啡產品,更別提認識那些小眾精品咖啡品牌,可能都會直接選擇Lavazza,Illy,Starbucks這些自帶流量光環的國際大牌了。

然而國內的咖啡人培訓,還是他們朋友圈的咖啡內容,不是讓消費者簡單明了的搞清楚,要怎麼樣買咖啡,怎麼樣簡單做出一杯好咖啡,怎麼樣讓咖啡進入自己的生活。而是在扯著各類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的話術,往各種專業,神乎其神上靠。

吐槽君前兩篇的推文《咖啡人為何如此熱衷於參加各類杯測會?》裡,吐槽君就說了,咖啡人熱愛各種形式的自high,雖然沒有什麼錢,但是依然能靠情懷堅持自己的夢想,當然這個夢想也無非只是天天數一下自己現有的幾百塊錢,不是投資未來,也不是讓自我升值,更沒有培養一大波消費者來支撐這個行業發展。

有時候吐槽君在想,那些打著「咖啡」名義的媒體,那些以推廣咖啡名義在做的事情,如果在後面改名加個「,可能才剛好符合他們真正做的事情。他們在做的,也就是把咖啡推向咖啡師,幫助其不斷增加優越感,,卻也讓咖啡離普通消費者越來越遠。

現實是殘酷的,有時候,只有做到12分的努力,可能才能收穫到7,8分,但是最壞的偏偏是5,6分都勉強做不到,還指望能得到十二分。所以,有時候做最壞的打算,往往是為了讓自己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最後的話

最後,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接下來咖啡館徹底不賺錢了,消費市場也越發不景氣了,那些天天鼓吹專業賽事的人,那些只知道重複乾癟無力的「專業化」的人,還可以拿什麼去支撐這個行業發展?靠什麼去支撐一個個咖啡師任性的參加比賽?

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產品培養不起來,只能用別人的思維思考,用別人的產品說話,到頭來,還有多少東西是自己的?以為集結幾個比賽選手,動不動去產地報到,討論一些離實際落地還以十萬八千里的概念,或者流於技術,還沾沾自喜,沉醉各類浮誇的炫技,就覺得大家都在努力,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也許這些選手是很努力,可是這樣的努力壓根抵不過別人的一張優惠券,真正喝咖啡的都被攪局者賺去,精品咖啡只是自嗨,消費者看不懂,得不到實實在在的便利,也不能讓行業扎紮實實落地,那到頭來,這樣的努力給誰看?但凡有些換位思考能力,不至於如此浪費時間。

有種努力,只是叫感動自己,還有一種努力,叫替他人打工,為他人做嫁衣。到頭來,努力究竟價值幾何,多少水分,多少無用功,很快就能知道答案。

吐槽君碎碎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