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其文化,漢武帝的海上求仙基地為何選這裡

文|杜春華

青島地區的文明發源於古遺址豐富的城陽、膠南、即墨、平度等地,其歷史文化的豐富性、悠久性並不亞於其他歷史文化名城。早在新石器時代,青島是東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區之一,遺留了豐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嶽石文化。此外,青島還有不少人並未聽說的不其(讀Fújī)文化。早在兩千年前的漢代,它曾聲名顯赫,當時不其縣的中心在今城陽區,是一處彪炳東方的歷史文化重鎮。

何謂“不其文化”?青島文史學者鞏升起在其專著《海陸一體化維度上的東方秘境——不其文化研究》中給出一個嚴謹、系統的概念:這是存在於中國東方的一種地域文化形態,以漢置不其縣為基本支點,勾連漢以前和漢以後的漫長歷史於海陸交接處,以膠州灣東岸並東北岸的不其縣傳統轄域為其基本的歷史地理空間,包括今青島市東部各區和即墨市南部,其中心地帶位於今城陽區。

2000年前在青島的“不其”,漢武帝又做了什麽?不其城設立後,不其作為漢武帝的海上求仙基地,以明堂、太一祠和交門宮三大海陸一體化建築為標誌,奠定了漢帝國東方之門和東方海岸祭祀中心的形象。

明堂是古代規格最高的皇家禮製建築,有祭祀、布政、論學等功能。漢武總共建有三處明堂,長安南郊,泰山腳下,不其海濱,三者基本處於同一緯度,就此形成天下三明堂的格局,穿越東西,貫通海陸。

《漢書·地理志》載漢武帝在不其敕建“太一、仙人祠九所”,漢武時代奉太一為至尊無上的神靈,專以“太一”為名的“祠”僅見於不其。

交門宮,這是漢朝立於海岸的唯一的國家宮殿,與秦碣石宮相類,其象徵意味就是漢朝東方之門抑或中國海洋之門。

明堂、太一祠和交門宮三大漢史紀念性建築,描述了漢武帝時代東西並進的文化史景觀:大漢朝的精神視野,在東西兩個維度上恢弘展開,一邊朝向西方,是基於外交、軍事與貿易而跨越西域,對歐亞大陸未知領地的探索,緣此而鑿通絲綢之路;一邊朝向東方,伴隨著帝王巡狩之路,是在泰山封禪與海上求仙中進行的對東方理想國的探索,緣此而昭顯海上絲綢之路。

位於城陽的鐵騎山,古代被稱為不其山。

不其文化在兩千年前就聲名顯赫,其間出現的名人更是展現了不其文化的輝煌和魅力。東漢光和五年(公元182年)一代廉吏童恢任不其縣令,因政績卓著,升任丹陽郡(今安徽宣城)太守,死於任上,不其百姓聞之,在傅家埠建童公祠(今童真宮),世代紀念。《三齊記》《三國志》《水經注》等書籍中都曾提及大儒鄭玄在不其山聚徒辦學。鄭玄,字康成,鄭玄執教的場所被人們稱為“康成書院”,具體位置在鐵騎山東麓的書院村。或因鄭玄的原因,不其山多狹指今鐵騎山。今城陽區所在地為古不其地的核心地帶,城陽即“不其城之南”之意。

曹魏時期創建的法海寺,是青島乃至山東最古老的佛教寺院,目前為省級文物保護部門。東晉義熙八年(公元412年)高僧法顯在不其牢山(嶗山)登陸回國,給青島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不其形成著作《佛國記》(也稱《法顯傳》《佛遊天竺記》等)初稿。明代王邦直用20年完成律學巨著《律呂正聲》,建立了完整的律學體系,比德國音樂家巴赫的律學思想早145年,被稱為音樂界的孔子。

不其文化,承接東夷文化,集結著許多經典的文化內涵,在海陸交接處書寫出一段瑰奇的歷史華章,只是,它還有眾多的秘境需要梳理、挖掘。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