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聽陳丹青聊中國山水畫:國人情思最為厚重的沉澱

神與心會,心與氣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絕無求工求意之意,而工處奇處蜚然與筆墨之外。—— 王原祁

國 畫山水+

by: 國際藝術大觀

從莊子的“ 仁者愛山,智者樂水 ”開始,中國人便開始與天地的精神往來。遊山玩水,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的熱愛,也表現了中國人獨特的聯繫自然與文化的方式。而這種獨特的聯繫方式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中國山水畫。

【 中國山水畫的形成 】

中國山水畫的形成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而後歷代文人墨客在以文言志的同時,也都會借助繪畫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表露情意。可以說,中國山水畫是國人情思最為厚重的沉澱。

據文獻記載,早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戰國時期,山水畫就已經出現在絲織品和壁畫上。經東晉顧愷之發展,歷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漸擺脫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而發展成為獨立的畫科。

傳為隋展子虔的《遊春圖》是現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畫真跡,畫中人物隻不過是點景而已。它一變六朝墨勾色暈法為勾線填色、重彩青綠法,開青綠山水之先河。它標誌著中國山水畫的形成和進步。

△ 隋展子虔的《遊春圖》

【 唐代繁榮昌盛的時期 】

到了唐代,由於經濟的發達,社會的安定,以及宗教繪畫的世俗化,中國山水畫走向成熟並進入了繁榮昌盛的時期,因而有各種風格競相出現的局面。總的說來,唐代山水畫開創了兩大流派:一派是青綠山水,它繼承了隋代展子虔的傳統表現技法,發展成為工細巧整、金碧輝映的風格,此即後世所稱的“北宗山水”。

一派是以王維為代表,風格飄灑,重渲染,畫得比較精簡,把線擴展到面,以墨代彩,突出了墨色的作用,使表現太空等方法有了進展,行筆也有了新的變化,大大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力。這一流派,後世稱為“南宗山水”,王維則被奉為南宗畫的始祖。

△ 王維 《江乾雪霽圖》局部

五代的代表畫家為荊浩,他第一個將勾填、勾染法變成了“皴法”,這是中國山水畫技法的重大變革。他的《匡廬圖》是一幅大型全景式構圖的山水畫,層次分明,皴染兼備,氣勢雄渾。

滕固在《唐宋繪畫史》中說道:“盛唐以後山水畫上長時期的努力與醞釀,它的成果終於在荊浩的作品中顯現了。他是集了眾長,他是誘起宋代山水畫特別發達者之中的一人。”

△五代荊浩《匡廬圖》

【 宋代的完全成熟 】

山水畫至宋代,已達到完全的成熟,是山水畫空前興旺鼎盛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山水畫壇名家輩出,燦若群星,畫壇最有影響力的人物首推董源、巨然、李成、范寬與郭熙。

在風格上,董源與巨然一體,李成與范寬相近,是宋初山水畫的兩大流派,即“南方派”和“北方派”。北方派雄強挺拔,得秦隴山水之骨法,以李成、范寬、郭熙為代表。南方派“淡墨輕嵐”得江南山水之神氣,以董源、巨然為領袖,後世認為是南宗山水之正傳。董源、李成、范寬被歷史上並稱為“北宋三大家”。

△ 巨然《山居圖》

△ 范寬《雪景寒林圖》

到了南宋,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崛起,號稱“南宋四家”,創水墨蒼勁的新畫風,把北派雄強挺拔的筆法與南派清潤渾厚的墨法融為一體。

兩宋的山水畫猶如山花怒放,絢麗多彩,表現出畫家們極大的創造才能。山水畫的許多表現方法都創始於宋代。

以皴法而言,董、巨創披麻皴,范寬創雨點皴,米芾創米點皴,李唐創大斧劈皴,均為後世所習用;以筆墨言,則乾筆、濕筆、破墨、積墨、潑墨,諸法俱備;以布局言,則全景、邊角都用。所以湯垕在《畫筌》中說:“唐畫山水,至宋始備。”

△李唐《萬壑松風圖》

△ 米芾《春山瑞松圖》

山水畫的理論在宋代也十分發達。荊浩通過自己的藝術實踐,總結前人的理論,寫了《筆法記》,為水墨山水建立了完整的理論體系。郭熙的《林泉高致》、劉道醇的《山水純》,補充了荊浩理論,使之日臻完備。

文人畫理論的興起,認為“畫是無聲詩,詩是有聲畫”,提倡山水畫重意境、重神韻。這對於宋代及以後水墨山水的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 郭熙《關山春雪圖》

【 元代,重大轉變時期 】

元代是山水畫的重大轉變期。從中國山水畫的發展來看,表現形式由五代以前色彩為主,經過兩宋色彩、水墨交相輝映時期,至元代則水墨佔了畫壇的統治地位。

元初的趙孟頫強調書法入畫,趨向於以單純的墨色體現色彩的效果。這一提倡,大大豐富了山水畫的筆意,使山水畫向文人畫的方向更前進了一步。

△ 趙孟頫《水村圖》

代表元代山水畫的“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從實踐中體現和發展了當時文人中普遍出現的重法輕意的美學思想,提倡作畫以意為上、形為次,輕視理法,重視意趣,強調借繪畫抒發個人的情懷,從師造化到法心源,這樣就從思想理論上衝擊了兩宋以來相沿成風的舊畫壇。

△ 黃公望《富村山居圖》無用師卷

△ 吳鎮《漁父圖》

△ 倪瓚作品

△ 王蒙《春山讀書圖》

從此,畫風大變,不求形似,追求畫中見我,並極力講究筆墨情趣、詩書畫印結合等等,由此而形成的文人派寫意山水畫,雄踞畫壇先後達幾百年之久,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影響。

【 明清,摹古為主 】

明代山水畫從形式上看風格多樣,出現複雜紛繁的流派,顯示出山水畫壇的興旺;但從內容上看,卻日益空泛,畫家趨向於摹仿古人筆墨,因襲成風,有創造性的不多。

△ 戴進《關山行旅圖》

明代前期,以戴進為代表的浙派勢力最大,繼承的是南宋馬遠、夏矽畫風而無所創新;

明代中期,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明四家”為代表的吳門畫派,統領山水畫壇,上師董源、巨然,下接“元四家”的衣缽,所畫姑蘇山水,一派古風,特別到了明代晚期,經董其昌等人從理論到實踐系統地提倡複古,以臨摹前人為能事,中國山水畫藝術陷入步履古人的圈子而少有創造。

△ 沈周作品 《廬山高圖》

△ 沈周作品 《仿大癡山水圖》

△ 明唐寅《畫山路松聲》

△ 仇英作品

影響所及,直到清初的四王(王翬、王時敏、王鑒、王原祁)也都是如此,“摹古逼真便是佳”。

他們雖有泥古之弊,但在摹古之中也總結了前人在筆墨方面的不少經驗心得,對於繪畫遺產的整理與研究,不能說是毫無貢獻。

△ 王時敏作品

△ 清王翬秋樹昏鴉圖

值得一提的是清初以“四畫僧”弘仁、髡殘、八大山人、石濤為代表的在野派畫家。

他們以新安江流域和黃山為據地,一掃臨古之風,而開創寫生之新徑。他們不拘一格的畫風使清代山水又出現新的高峰.他們強烈的個性及其精深理論,對近代畫壇影響極大。

△ 髡殘《蒼翠凌天圖》

特別是石濤,既采前人之長,又寫生活之真,畫了許多與眾不同的山水畫。他在所著的《石濤畫語錄》中,提出“太古無法”、“筆墨當隨時代”、“借古開今”、“一畫”說、“搜盡奇峰打草稿”等一系列創見,有力地衝擊了幾百年山水畫壇的沉悶氣氛,別開一條新路。

中國地大物博,為畫家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豐富多樣的地形面貌,成為畫家抒情、言志的最佳寄托對象。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山水畫按照“天人合一”的觀點,將天、地、人、自然萬物更加和諧地融為一體。這可能也是山水作為中國畫重要創作題材的原因之一。一直到今天,山水風景仍然是中國畫的主要表現對象。

△藍瑛《仿張僧繇山水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