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顧客問:冬天蜂蜜結晶,春天不化怎麼回事?

愛吃蜜的朋友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買了液態的蜂蜜,一段時間後下面有了沉澱,很多人認為這就是「白糖」出來了,隨即推出這是摻假的結論,對於賣家,其中滋味,難以訴說!

其實,這像「白糖」的沉澱,不是摻假,也不是變質,而是實實在在的良心!

蜂蜜為什麼會產生沉澱?

所謂沉澱,準確的講是蜂蜜的結晶。

結晶是蜂蜜的一種特性,只要蜂蜜當中的葡萄糖多於果糖,蜂蜜就會從底部開始結晶,特別是在12-15℃的溫度下更容易結晶。從顏色來說,一般呈白色,不同種類的蜂蜜有一定色差,如椴樹蜂蜜結晶後呈油脂狀的乳白色,油菜蜜結晶白色粗顆粒狀。

結晶後的蜂蜜營養成分並沒有改變。

它是葡萄糖含量大於果糖時,葡萄糖過飽和溶液從中析出結晶,它和它的結晶核多少、儲存溫度,以及蜜源植物有關。結晶的蜂蜜性質穩定,不易變質。

純正的蜂蜜結晶粒透明度差,結晶層較鬆軟,用手指慢慢撚結晶粒,無沙感,將結晶粒放在嘴裡很快融化。摻假蜂蜜結晶層極厚,用物撚不易碎,放在嘴裡不易化。

也就是說,蜂蜜結晶是很正常的物理性質,並非什麼摻假變質,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所以結晶是很正常的。

但是不同種類的蜂蜜因兩種單糖比例不同,呈現出結晶的難易程度有一定的差異,有些蜂蜜容易結晶,而有些蜂蜜不易結晶。

蜂蜜結晶的原理

蜂蜜結晶是蜂蜜的一種自然屬性。

由於葡萄糖的不穩定性,過飽和葡萄糖液使葡萄糖析出,產生結晶。

蜂蜜產生結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溫度、水分、花粉顆粒及灰分都有一定的關係,最主要是與自身的結晶核密切相關。

如果溫度升高,水分增加,葡萄糖的稀釋度變大,蜂蜜就延緩結晶;如果蜂蜜中的花粉顆粒及灰分較少,造成葡萄糖析出的附著點減少,蜂蜜也延緩結晶;如果蜂蜜自身的結晶核少,蜂蜜自然就會延緩結晶。

純凈的棗花蜂蜜和洋槐蜂蜜一般不會結晶,而椴樹蜜、油菜蜜及荊花蜜則非常容易結晶。

蜂蜜的結晶,實質上是葡萄糖從蜂蜜中析出並被分離的一種現象。

從分子論觀點分析,蜂蜜中所含葡萄糖分子是不規則運動的,但在一定溫度下,蜂蜜中所含葡萄糖超過了它的溶解度,成為過飽和溶液時,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開始有規則地運動排列起來,形成微小的結晶核,逐漸地更多的葡萄糖分子圍繞結晶核有規則地排列在周圍,形成較大的晶體,從蜂蜜中析出來,從而產生了蜂蜜的結晶。

蜂蜜結晶的快慢與其所含葡萄糖結晶核的數量、含水量的多少、環境溫度的高低及蜜源花種的不同有密切對應的線型關係。一般來說,結晶核的數量越多,蜂蜜結晶的速度越快。蜂蜜在常溫常壓下具有液態、半晶態和晶態三種不同的物理狀態。

通常情況下,蜂場剛分離出來的蜂蜜為液態,流動性較好,放置一段時間後,則可能會形成結晶。蜂蜜的結晶由於結晶核大小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大粒結晶、小粒結晶和均質結晶。結晶顆粒直徑大於0.5μm為大粒結晶,小於0.5μm為小粒結晶,結晶粒微小近乎均質的,稱為均質結晶或油脂狀結晶。

當然,因蜂蜜成熟度不同,結晶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別,正常來講,整瓶全部結晶的蜂蜜都是很不錯的。

但是我們沒法對未結晶或者部分結晶的蜂蜜做評判。我們面對蜂蜜的這些變化,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