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外網評:疫情之下,中國仍將是外商投資熱土

來源:海外網

重慶兩江新區首批外資企業復工複產。圖為長安福特變速工廠多條生產線啟動。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加大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幾何?中國有哪些手段和措施能夠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為釋疑解惑,海外網策劃推出“疫情之下的中國經濟”系列評論,本文為第三篇。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在華投資的外資企業遇到困難。一方面,一些國家限制貨物與人員往來,造成國際物流和人流局部中斷,部分在華外資企業的產業鏈受到衝擊。另一方面,缺少中國產業鏈的參與,全球範圍的產能不足短板顯現,大量訂單一拖再拖。

誠然,如果隻盯著時下的武漢,很容易陷入一種悲觀的情緒。但如果用動態的、全面的視角,或許能得出更科學的結論。

先看資本市場的反應。2月3日之後,央行一系列公開市場操作,兩日投放1.7兆元流動性,彰顯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的決心,股市接連多天上揚。在金融業擴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外資紛紛借道北向資金持續進入中國市場。

再看政府的支持力度。截止12日,上海、山東、天津、廣西等十餘省市陸續頒布舉措解決外資企業復工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一些經開區更是加大“真金白銀”的投入,蘭州經開區甚至提出對2020年新引進外資企業,按規模給予不同的獎勵措施。

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所言,短期來看,資本市場上外資對中國的投資並不受物理限制影響,投資再配置的余地依舊很大。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閆敏認為,判斷一家企業能不能在一個地方長期辦下去,主要看三點:

一是市場需求,能不能給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找到合適的客戶?

二是配套完善,能不能通過一次性採購或高素質的員工來壓縮生產成本?

三是營商環境,能不能有一個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環境來持續獲取利潤?

由此,長期來看,中國在這三方面仍有不可取代的優勢。

一是消費市場。一個地區消費市場規模與人口數量、收入水準、貧富差距、消費觀念等因素都密切相關。得益於中國14億人口規模和改革開放釋放的政策紅利,中國的消費市場規模與日俱增,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1.2兆元,同比增長8%。同期,美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24兆美元,同比增長3.6%。按當年匯率折算,中美之間的消費規模隻相差2700億美元,並且差距在不斷縮小。

對外資企業來說,中國社會整體消費水準的提升固然可觀,但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可能更具有吸引力。在中國,至少有4億人、1.4億個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50萬元之間,他們有購車、購房、閑暇旅遊的能力,也有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2019年,天貓“雙11”促銷活動僅用14小時21分27秒就創下2000億元成交額的歷史記錄,蒸汽拖把、空氣炸鍋、除蟎儀等品質電器成為消費者“新寵”。

快速提升的居民消費能力、不斷釋放的中高端消費需求、日益細分的差異化消費類型,這些都將為外商投資創造巨大空間。

二是配套完善。對企業來說,一方面要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技術改造、業務外包、管理創新等等,提升生產效率。這些都高度依賴配套完善的產業鏈。打個比方,外商在中國投資創辦一家汽車工廠,他並不需要擁有從輪胎、雨刷器、發動機,到車燈、電瓶、儀表盤等所有零組件的生產能力,只要抓住核心競爭力,完全可以把別的業務放心地交給其他企業。而這件事,只有中國能辦到。

按照聯合國產業分類標準,中國擁有全部的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受益於此,中國逐步建成了包括鐵路、公路、電力、能源、互聯網在內的龐大基礎設施網絡,以高鐵為例,2019年通車裡程達到3.5萬公里,佔全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這些“硬體”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物流和運營成本,也形成對外資的長期吸引力。

除此之外,一些“軟體”優勢也不可小覷。瑞銀中國報告則顯示,中國近年的高校畢業生中,每年理工科人數多達300萬,這一數字是美國的5倍,但這些研發人員薪資卻僅為後者的八分之一。這筆账,顯而易見。

三是營商環境。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排名31位。實話實說,這相較於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規模,第31位的排名並不算靠前;但作為一個人均GDP不到美國六分之一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兩年的時間,中國的營商環境排名連跳47級。從2018年報告中的78位躍升至2019年報告中的46位,再到如今的31位,在更大規模的擴大開放、更大力度的簡政放權中,中國的營商環境日益成為吸引外資的增長點。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2020年1月1日,備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施行。這是外商投資領域的一件大事,意味著外商在中國的投資有了更加明確的法律依據。以此為契機,更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更加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更加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更加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都將得以實現。

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世界。經歷了全民戰疫的中國必將倍加珍惜全球化的機遇,緊握創新發展之“舵”,擴大對外開放之“門”,在與世界的良性互動中,開辟合作共贏的新天地。(海外網評論員王法治)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