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4歲月入5萬,胃癌晚期:人生後半程,拚的是體力

最近,我讀到兩篇文章,讀完後心驚膽戰。

一篇文章裡寫到年僅36歲的二胎爸爸猝死,搶救12小時,以失敗告終。在這之前,為了高薪,他連續在國外工作了22個月,沒有回過一次家,即使休息時間也忙碌在工作崗位上。

另一篇文章裡寫到一個24歲的小夥子,月入5萬,常常熬夜工作到凌晨三點,最後換來一張“胃癌晚期”的確診通知單;還有一個30來歲的小夥子,患了胃癌,從確診到離世,僅僅三個月。

36歲、24歲,猝死、胃癌。閻府路上無老少,現代社會的壓力,逼得年輕人拿命換錢。

而在上周,89歲的董事長巴菲特和95歲的副主席芒格在股東大會上的表現卻讓人震驚。

雖然二位老人都已是耄耋之年,但精神頭完全不遜於年輕人,在股東大會問答環節前後6個多小時中,二位老人侃侃而談,應對自如,回答了投資者們50多個問題,現場掌聲如潮。

一位華裔商人問他們,現階段你最珍視什麽?

芒格立即自嘲說:“當然是想活得久一些。”

巴菲特也說:“時間和愛都是金錢買不到的,因為時間不多了,所以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人到老時,越來越惜命,但也得有本錢去愛惜。

什麽是本錢?自然是一個好身體,所以也就有了那句至理名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兩位商界大佬用行動完美詮釋了這句話的含義。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發現:人生後半程,真正拚的是體力。

年輕時拿命換錢,老了後只能拿錢換命

功夫巨星李連傑以主演功夫動作片被大眾所熟知,也因此收獲了一眾粉絲。

他是《少林寺》裡的武僧覺遠,是《黃飛鴻》裡的大俠黃飛鴻,是《笑傲江湖》裡的浪子令狐衝,也是《太極張三豐》裡的武當宗師張三豐,每一個角色都堪稱是經典,這成了80後90後的一代記憶。

但最近幾年,我們已經很少能看見他的新作了,而和李連傑同歲的甄子丹,比他還要大將近10歲的成龍,每年我們還能看到他們主演的一兩部新作問世,雖然他們的電影也是看一部少一部。

是李連傑不想演了嗎?當然不是,而是真的不能演了。

去年上半年,李連傑去西藏參加活動的一張照片在網上流傳。

當年威風凜凜的一代功夫巨星,現在背有些佝僂了,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更蒼老,甚至有一些媒體誇張地用“80歲老人”來形容他。

一位在拉薩偶遇他的小學生還直接喊了一句“爺爺”,雖然55歲的李連傑的確也到了“爺爺”的輩分,但聽起來不免讓人有些難以接受。

凡事有因果,年輕時的李連傑太拚了,有媒體報導稱他在每一部打戲中幾乎都受傷過。

在拍攝《南北少林》時,脊椎錯位,背部肌肉嚴重拉傷;

拍攝《黃飛鴻》時,左腳踝嚴重折斷,據說可擺成180度;

拍攝《霍元甲》時,從12尺高台跳下,劇烈撞擊導致內傷;

……

就像一位網友評論的一樣:“成龍、李連傑那一輩的演員,演戲堅持不用替身,落下一身傷病,也真是難為他們了。”

對觀眾負責,為事業獻身,但敬業的背後,都是一次次與死神的較量。

有一次拍高原戲的時候,李連傑嚴重缺氧,呼吸困難,虛弱到大小便失禁。他在接受採訪時說,如果那時花100萬能買到一個氧氣枕的話,他會毫不猶豫地買。

很多人都這樣:在年輕的時候拿命換錢,想年老時能過得好點,等到老了的時候,不料想只能拿錢換命,然而悲哀的是大部分人根本沒錢。

人最大的痛苦,大概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朋友的父親,也就剛過甲子之年,但看起來儼然是個80歲的老頭了,頭髮全白了,腰沒法完全直起來,身體狀況也一天天變差,多走幾步路都會氣喘籲籲。

大家都說,他年輕的時候做得太苦了,導致現在百病發。

聽村子裡的人講,朋友父親還是小夥子時,可是乾活的一把好手,胃口也好。他常對後輩們說,你們現在年輕人的肚子這麽小,跟貓肚子一樣,想他年輕那會兒吃五碗大米飯,都不覺得飽。

朋友每次聊到父親時,眼裡總透著憂愁。他父親一直有個願望就是想去看看海,但老人心髒不好,前年做了手術,現在的身體已經不能支持他遠行了。

今年開年時,有一篇題為《"住院72天,我賣了2套房”:沒病沒災,就是最大的不動產》的文章在朋友圈傳得很火。作者朋友的母親因為突發腦溢血進了ICU,住院72天,朋友把2套房都賣掉了,花費130多萬,但最後老人還是離開了。

“直到面臨了生老病死,才知道健康有多貴!”

在與病魔的對抗中,才發現錢真不是萬能的。有錢可以換來房子車子,卻唯獨換不來健康。

勵志愛情電影《滾蛋吧!腫瘤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主人公熊頓因吐槽奇葩老闆而丟了工作,又遭遇極品男友劈腿丟了愛情,但生活並沒有對她好一點,在29歲生日派對狂歡後,她暈倒在房間,被查出患上了絕症,雖然經過治療出院了,但在出院一年後,還是去世了。

演員白百何在談到角色時說:“我演完熊頓,更明白要活好當下的每一天,不要糾結無法對抗的力量,要愛自己愛身邊的人,多陪伴他們。因為愛和被愛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最後比的是體力

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分享過這樣一段話:“你們用5年做成的事情我用10年去做,你們用10年做成的事情我用20年去做。如果這樣還不行,我就保持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到80歲把你們一個個送走以後再來做。”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超級馬拉松,而在馬拉松比賽中,體力和耐力是完成比賽的兩個關鍵因素,能堅持到最後才是真正的勝利者,而不是看誰前期跑得快,因為一時的快慢決定不了最後的勝敗。

擁有健康的人,才是能笑到最後的人。

我們常聽到或看到一些公眾人物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去世的消息,比如:

1997.4.11,著名作家王小波因心髒病猝死,終年45歲;

2017.2.8,途牛旅遊網預訂中心副總經理李波因心肌梗塞離世,年僅44歲。

2008.7.22,同仁堂股份董事長張生瑜因心髒病去世,年僅39歲;

2016.6.29,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在北京地鐵6號線上突然暈倒,搶救無效去世,年僅34歲;

2016.10.5,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因突發心肌梗塞離世,年僅44歲;

2018.10.25,著名主持人李詠因癌症在美國去世,年僅50歲……

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過勞死”人數達60萬人,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公布了最新癌症數據,每年新發癌症患者393萬,每分鐘有7.5人患癌。

三四十歲的年齡,本來是人生大乾一場的黃金年齡,而無數精英們卻因各種原因,還沒來得及享受美麗的夕陽紅,就早早去了天堂。

“工作就像一個皮球,掉下去還會彈回來,健康就像一個空心的玻璃球,一掉下去就會粉粹。”

沒有比這個更恰當的比喻了。

所以,別讓自己淪為工作的奴隸,從現在起,勞逸結合,注重你的健康。少熬一次夜,少點一次外賣,多去一次健身房,多出去走一走。

別等到想要花錢買命時,卻發現一切已經來不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