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萬科阿里京東扎堆養豬,養豬成了大廠們的新希望?

文 | 羅婷

編輯 | 楚明

運營 | 肖睿

萬科也要養豬了。數量還不少,足足25萬頭。

前兩天發出的招募令裡,萬科放出了5個社招崗位。包括豬場拓展經理、聚落化豬場總經理、養豬場預結算專業經理、豬場開發報建專員和豬場獸醫。要求應聘者是本科學歷,有行業經驗,還有一條很關鍵:“對養豬充滿熱情”。

萬科轉型的動作看似突然,卻有跡可循。猶記得三年前,鬱亮就開始嘮叨,“當好農民種好地”。兩年前他又說了,要“活下去”。到了去年年底,王石在一個峰會上遇見新希望的劉永好,直接問他:“今年是不是賺大錢了?”種種鋪墊,足見萬科對農業的興趣。

其實內部動作開始得很早。這次萬科新成立的食品事業部的負責人譚華傑,是萬科高級副總裁、前董秘,內部公認的“詩人”,兩年前開始負責萬科的農業業務,其中有一項就是養豬。

譚華傑在之前就對一位相熟的媒體人提過,自己經常要到河南的養殖基地出差,還要經常抱著小豬仔。說起這些事他立刻眉飛色舞。在他看來,農業未來會成為萬科的基本盤之一。

為什麽養豬會成為萬科以及那麽多科技和互聯網公司的新選擇?看看財報你就會知道——養豬到底有多掙錢。

因為去年豬肉價格大漲,國內龍頭企業河南牧原股份的股價一路走高,董事長秦英林也因此成為河南首富。在2019年的富比士內地富豪榜上,秦英林家族以1174億元的財富值,躍升至榜單第9位,超過了張一鳴。秦英林也是唯一躋身榜單前十的食品類企業家。

要知道在一年前,他在這個榜單上僅排名第68位。而如今,他的總資產已經超過了許多互聯網以及地產大佬,是雷軍的1.91倍,是孫宏斌的1.66倍。

春風得意馬蹄疾,牧原股份的招聘帖比萬科寫得更直接,標出了工資。他們招募的高級儲備幹部和高級獸醫研發工程師等崗位,月薪都是4萬,上崗後綜合年薪可達48萬到200萬。

養豬行業如今是造富的搖籃,一批老老實實養豬的企業都成績不錯。今年第一季度,另一家龍頭企業溫氏股份的淨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5倍;新晉頭部企業新希望,淨利潤同比增長125—140%。其他的中小型企業,有的淨利潤甚至是去年的7倍。湖南的養殖企業唐人神,每賣出一頭豬,就可以賺1750元。

是的,在中國人生活裡,豬肉從來都如此重要。過去這十年,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生豬養殖國(每年養殖數億頭),也是最大的豬肉消費國——幾乎吃掉了地球上一半的豬肉,大約每年5000萬噸。

為了預防豬肉短缺,我們甚至還有國家豬肉戰略儲備,就像儲備糧食和鹽、藥品那樣。在武漢疫情期間,就有許多地方調用了凍庫中的儲備豬肉。來自上海的高鐵拉著一車車的凍肉開進了武漢站。

2018年秋天非洲豬瘟開始以來,豬肉價格一直處在高位運行狀態。以至於廣西有一家養殖公司為了招募養殖戶,打出了橫幅:“養10頭母豬,明年開寶馬。”

除了萬科,究竟還有多少“大廠”加入了養豬陣營?根據每日人物統計,估計不少於十家。

互聯網與地產出身的玩家們進入了最古老的行業,用各種前沿科技,開始了自己的花式養豬。生在不同的豬場,豬將遭遇不同的命運。

如果是一頭生在阿里養豬項目的母豬,那麽大家最關心的是它的懷孕情況。它的睡眠深度、站立頻次、進食變化都會被檢測。養豬的工程師們自稱“豬豬俠”,致力於讓每頭母豬每年多產3頭崽。

不知道對於母豬來說,這是幸福還是不幸福。就像王小波在《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裡寫的:“就我所見,它們對這些安排也不大喜歡。母豬的任務是生崽兒,但有些母豬卻要把豬崽兒吃掉。總的來說,人的安排使豬痛苦不堪。但它們還是接受了:豬總是豬啊。”

除了生孩子之外,阿里的豬還應該被要求熱愛運動。原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就曾經說過:未來,我們想要的是一頭跑了200公里的好豬,而不再是一頭200斤的豬。

如果生在京東的豬場,豬豬們的日子也不會很容易——不要妄想能多吃點,一口都不行。據京東的說法,他們在吉林精氣神的豬場裡配備了“豬臉識別”技術,能夠精準到每天每頭豬應該喂多少克食物,讓它們的體重差異不超過5%。

京東不能說是不認真,他們甚至為豬臉識別舉行過AI比賽,但後來也遇到很多現實難題。舉個例子,豬臉識別可以針對白豬,但對黑豬則很難識別。豬欄地板的顏色也會影響識別效果。另外,豬的生長周期短,外貌變化快,數據采集難。這都是京東金融的官方账號介紹過的困難。

不過,阿里和京東都屬於與養殖企業合作階段,主要是提供技術支持。目前還沒有非常大規模的產出。

在養豬這條路上走得最遠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是網易。從2009年至今,丁磊的養豬計劃已經過了十年。《中國青年報》的一篇文章記錄過這群互聯網優等生在最初是怎麽養豬的——

網易豬舍開始選址時,很多地方邀請他們去養豬。網易列出了很多條件,其中有一條寫得很明確:要選擇在15°的緩坡地帶建豬舍。這個數字來自他們閱讀的文獻。但考察了一圈之後他們發現,文獻中這個數據只不過為了讓豬糞便於沿著這個角度緩緩流下,其實真正的養豬戶都在平地上建豬舍,調整建築設計就能解決糞便問題。

邀請方不知道他們葫蘆裡賣的什麽藥,還真找了一些地塊。最終大家考察一圈才發現,所謂符合教科書條件的地塊,其實並不實際。於是,除了自嘲的時候,他們再不提起這個“15°傾角”。

但網易在該精明的事情上也精明。最初決定做農業,網易考慮過火龍果、花卉、番茄醬、藍莓、海參、牛蛙等等項目,很多項目利潤率高,運作也成熟,但全國加起來也就1個億至5個億的產值。他們是在權衡之下選擇了市場更廣闊的養豬產業。

到了2016年,在被追問和質疑了多年之後,丁磊的黑豬肉終於上市了。起名為味央豬。第一塊肉就拍出了超過10萬的天價。目前味央豬已經在各大平台售賣,豬場也開到了第三家。按照網易的說法,以後年出欄量將達到50萬頭。但比起那些樸實的養豬巨頭,這看起來還是一個小而美的產業。

在養豬這件事上,萬科可以說是房地產企業裡的後進生。

碧桂園早早就發過招聘信息,招募“養豬事業部負責人”,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也早已正式揭牌。早在2016年,恆大的許家印就說過,他們要投資3億,在貴州援建110個養殖基地。

再早一些,2014年,萬達的王健林就公布了自己的養豬計劃——萬達要在貴州丹寨養黑毛豬,為當地提供豬仔和飼料,建養殖場和屠宰場,而這豬肉會通過萬達廣場,賣到全國。既扶了貧,又掙了錢,看似是一門好生意。

但養豬真有那麽容易嗎?當年還是中國首富的養豬先行者王健林,用實踐證明自己怎麽碰了一鼻子灰。

他在一次會議上表達過自己的困惑:“原來我以為蓋個豬場,回頭跟我說十萬頭豬場得幾億。我說蓋個豬場要幾億?我們蓋個五星級酒店才多少錢?”後來,果然沒能再聽到關於萬達養豬的消息了。

養豬界絕對的一哥、牧原股份的秦英林曾在接受採訪時說過,很多人覺得養豬很簡單,是技術低下、產業落後的代名詞,其實並不是這樣,養殖業其實門檻很高。

他列舉了現在養豬需要掌握的學科,包括——生命科學基因選擇、豬舍設計、疫病防控、營養配方、生產管理、環保、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的應用。

舉個簡單的例子,節省養豬成本的關鍵之一是節水。光在這一項上,就有很多難點,比如怎麽設計豬舍地板,怎麽改進飲水器,怎麽選擇高壓水槍,怎麽防止跑冒滴漏。這都是精細的功夫,很難一步到位,絲毫馬虎不得。

除了建設自身,養豬能否賺錢,還非常依賴市場的變化。養豬行業有一個特有名詞叫“豬周期”。每過三四年,就會出現一次豬肉漲價潮。

拆開來看是這樣:供給不足、豬價上漲、養殖規模擴大;供給過剩、豬價下跌、養殖規模縮減、供給不足。這是一個無法打破的循環,周而複始,循環波動。

在中國市場這種波動尤其劇烈,我們的特殊之處在於——散養戶的佔比太高,行業集中率太低。排名前五的企業加起來,市場佔有率不到10%。散戶們憑借本能的直覺,要麽盲目擴張生產,要麽恐慌性地退出生產,所以市場脆弱而容易震蕩。

可以用來比較的是,美國排名前十的養豬場佔到了全國近一半的市場份額,集約化程度高,因此市場更加理性和穩定。

生豬企業精氣神的CEO孫延純曾把生豬養殖形容成一個“浴火重生的戰場”,個體戶、小微企業養豬死亡率很高,都是“死在路上”,人才匱乏、客戶拖账期、環保不達標就被處罰,處處都是坑。“養豬行業發展很慢,都是一分錢一分錢地賺。”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外部因素是豬瘟。2018年秋天,非洲豬瘟在中國出現,一年多來,全國的生豬存欄量下降了四成左右。這是中國農業農村部的數據。因此雖然現在豬價高,但一隻豬要從出生到健康地被賣出,並不容易。

有散戶接受採訪時說過一個誇張的數據,在他的養豬場生豬存活率只有20%。也就是說,五隻小豬裡只有一只能活到出欄。眼下的高價,是折損了相當大一部分豬才有的結果。一次豬瘟,整個行業花了兩年時間仍未恢復。

但也有一種樂觀的聲音認為,亂世中大佬們攪局,這是不破不立。他們看重技術、體量巨大,這對中國養豬業的發展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好機會。

只是大佬們與消費者如何建立信任,也要一個過程。萬科養豬的消息一出,為貴價豬肉所苦的中國消費者們已經戰戰兢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豬肉在中國人的生活裡比房子還重要。房子最好不炒,而豬肉,更不要。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