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非由述作——寶龍藝術大獎”在滬展示入圍作品

大賽主題“非由述作”出自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此次“寶龍藝術大獎”在舉辦之初,遵循“非由述作”的精神,意圖推廣和促進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尋找有創造力的藝術語言;致力於發掘有才華、有思想的藝術家。

在此前的征集啟動儀式上,上海寶龍美術館館長李曉峰表示,“在中國的當代藝術語境當中,我們還有強大的山水系、筆墨系,它們並沒有在現代語境下消亡。所以我們的繪畫,通過這樣的活動,也許會有更寬廣的路線。”

記者了解到,首屆“寶龍藝術大獎”通過郵箱、雅昌-破殼計劃、郵寄等線上線下征集方式,公開面向全國征集自由創作的、有學術性的藝術家作品。引起廣泛關注,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近2000位藝術家參與,共計征集到近一萬件投稿作品。

2018年1月至2月,首屆“寶龍藝術大獎征集展”在上海完成了初評、終評工作。評審委員通過後台無記名打分、覆核、圓桌會議等數輪甄選後,分別就國畫、油畫組評選出金、銀、銅三個獎項的共20位獲獎藝術家、593件入圍作品。

那麽,面對一中一西兩種繪畫樣式,作品會有怎樣的評判標準?

擔任評審委員會委員的策展人吳從容此前向澎湃新聞解釋道,“東方和西方藝術在今天的判別尺度上,有很明顯的一點是:東方藝術更注重第二世界,就是精神方向;西方更注重現實,在第一世界裡探索。到底你要用哪種藝術語言,到底哪些屬於第一世界,哪些屬於第二世界。就像有句話說魯本斯說世界是這樣的,八大山人說世界是’可以’這樣的,就是說它的語境、精神面貌和手法完全可以解釋背後的觀點。”

據悉,為保證征集、評選的學術性和公正性,組委會邀請了知名藝術家夏陽、葉永青、中華藝術宮執行館長李磊、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策展人吳從容等擔任評審委員會委員。

寶龍文化總經理裴今梅女士談及寶龍藝術大獎時說,首屆寶龍藝術大獎面向全社會征集,其中參與藝術家來自全國各地,年齡跨度非常大,最大的有80歲,年紀最輕只有17歲。寶龍藝術大獎希望打破所有的界限和禁錮,讓藝術家自由的發揮他們的才華,年齡、學歷和有沒有舉辦過展覽並非選擇的標準,而是尋找的那些對藝術真誠,真正尊重繪畫的人。同時發現並扶植藝術圈的新生代藝術家。”獲獎藝術家李吉亮也在開幕式上認為,“這個平台可以讓大家聚在一起,共同探討架上藝術的更多可能性。”

據悉,藝術家李孔《垂釣者》獲得國畫組金獎、李吉亮《鞋》獲得油畫組金獎;曾胡林、王雪樹、劉軍利獲得國畫組銀獎,吳志軍、喬鑫、彭明順獲得油畫組銀獎;吳昌蒲、牛文娟、孔令瑩、宮慶禎、韓琳琳、向世奎以及王焱、諾木汗、周超偉、陳紅波、鐵心、鍾鼐分別獲得國畫組、油畫組銅獎。

此次“寶龍藝術大獎入圍作品展”在上海寶龍藝術中心舉行首展後,還將在杭州、廈門藝術中心進行巡展。上海首展展期為3月17日至4月7日,免費向公眾開放。(文/陸林漢)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http://www.thepaper.c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