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暑期朝山,這份指南請收下

觀音菩薩顯聖於普陀,文殊菩薩度化於五台,地藏菩薩隆跡於九華,普賢菩薩騎象登頂峨眉......

每年暑期,很多善信都會發心前往諸多佛教名山朝聖,這是極佳的學習與修行體驗,本期玉佛講堂就為大家分享:

朝山基礎篇

朝山進階篇

朝山 vs 遊山

朝山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麽是“朝山”:是遊山玩水,拍照打卡?還是爬山、吃素一條龍?亦或是三步一拜、口誦佛經?它與“旅遊”又有什麽區別呢?

遊山,首重一個“遊”字。遊客們寄情山水,定格光影,嬉笑玩鬧,把此行視作一種放鬆的途徑或是對外宣揚的談資。

但朝山,首重一個“朝”字。據《華嚴經》記載,在東北方有一座清涼山,文殊菩薩於此為大眾說法......

因此,朝山亦為朝聖,是為了去朝禮聖跡,為了參訪求學、有所精進,為了懺除業障,明心見性。只要抱著這樣的發心,即使不三步一拜,也屬於朝山。

因此世智通達、辯才無礙的全遂禪師為了能進一步精進,達到究竟了悟,便發願朝山。臨行前,老僧囑咐他:佛教自古都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美傳故事,你要細細體會其中深意。

朝山的深意

01放下

放下不必要的行囊

朝山,是一場“放下”的修行,既然初衷是為修行而非遊玩,大可放下多餘的行囊。

雲遊的僧人們所攜無非一杖一缽,而我們也可放下相機、放下多餘的煩惱、放下對美食美景的欲望,帶上必要的水和補給,輕裝上陣,專注當下。

放下我慢的習氣

在這群山之間,自我不過小如芥子,朝山的信眾們在一步步向前時,也在一步步從“我慢的高山”拾級而下,融入自然。

正如《法華經》所雲:“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在這條“下山”路上,逐漸收束散亂的身心,生起虔敬的感恩與慚愧之心。

02拾起

拾起感恩之心

踏著腳下的青石板,清淨的梵刹離我們越來越近,不免憶及佛陀和歷代僧人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開辟道場、講經說法的點點滴滴。

由是,當心生感恩:感恩十方諸佛菩薩,有其弘法之因,方有如今朝山參訪之機緣;同時也要感恩歷代高僧古德,有其參訪、鋪路之因,方有如今我們朝山之便利。

參訪印光法師紀念堂

拾起慚愧之心

感恩的同時,更要懺悔自己無始劫來的業障,以此惡業為因,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

我們應該懺悔自己習氣深重,以致不聞佛法,不值佛世,還在生死海中輪回。

03 繼承

繼承菩薩的行願

從緬懷佛陀與古德,我們除了生起慚愧心外,更必須向先賢看齊,實踐“知恩報恩”的行為,而最好的“報恩”就是承繼佛菩薩們弘化眾生、紹繼如來家業的慈心悲願。

具體到朝山過程中,可以是在清淨的道場內保持安靜不喧鬧、可以是帶離自己乃至他人產生的垃圾,可以是專注於當下的叩拜,其莊嚴的行法自會收攝他人散亂的心神,進而生起恭敬之心。

如是,佛菩薩的行願得以繼承,而莊嚴慈悲的佛法也因之澤被後世,讓更多的眾生得見佛法煌煌輝光,照亮累劫無明。

留言互動

感悟

關於朝山,你有哪些感悟和經歷?

分享

是否有給其他朝山者的建議?

編輯 | 遠山

攝影 | 浩子

責編 | 明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