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們明白嗎?怎樣的季節適合跑步更好

「以長促短」訓練模式是通過長距離(多次數、大運動量)有氧耐力訓練來提升運動員的耐力水準,從而激發和挖掘運動員的無氧潛能,提升運動員的運動水準

優秀中長跑運動員具有較高的乳酸能代謝能力和較好的能量利用效率,不僅可使機體產生更多的乳酸和耐受更高的乳酸刺激,而且能有效地利用糖酵解時所釋放的能量,延長乳酸能供能的使用時間,降低乳酸能供能的消耗速率,從而完成更長時間的極量運動。

近幾年,針對馬拉松運動訓練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比如:基普喬格注重「周期性」訓練模式;日本馬拉松推崇「大運動量」訓練模式;法拉赫擅長「大強度」訓練模式等都在比賽中取得成功。

雖然,這些訓練模式落實到具體的訓練方法會有所不同,但是在訓練理念上還是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例如:基普喬格和法拉赫都是從場地賽功成名就後,再轉戰到馬拉松賽場的運動員,可見他們都曾注重過「速度耐力」的提高。隨著世界中長跑的快速發展,中長跑項目已經發展為「高速度」耐力性運動項目。

無論是世界頂級馬拉松運動員基普喬格、法拉赫,還是國內頂級馬拉松選手多布傑、董國建、李子成等人,5000米、10000米的水準都已成為同領域的佼佼者。

在專業馬拉松訓練理念中,教練員為了提高運動員的專項能力,通常會採取多種訓練方式。其中,「以長促短」訓練模式和「以短促長」大強度訓練模式是當前中長跑教練員最看重、也是使用最多的兩種訓練模式。

例如:現男子1500米(3分36秒49)全國紀錄保持者山東名將竇兆波常年的訓練周期安排就是冬訓期間按照馬拉松訓練(注重量的積累)模式,始終貫徹「以長促短」訓練模式;

到了夏天則按照800米訓練(注重速度的培養)模式,旨在通過「以短促長」大強度訓練模式來提升自己的無氧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竇兆波能夠成為中國男子運動員唯一一位從800米~馬拉松項目都能達到國家級運動健將的主要原因。

「以短促長」大強度訓練模式是通過短距離(短於專項距離)大強度訓練來提升運動員的無氧能力,從而帶動運動員有氧耐力的提升。

通常,專業中長跑運動員冬訓期間,由於沒有比賽,加上冬氣象溫也低,也不太適合進行短距離、高強度訓練。所以,訓練重心主要以有氧耐力訓練為主,「以長促短」的訓練模式也是中長跑教練員在冬訓期間採取最多的的訓練手段。

但是,進入夏季,由於氣溫比較高,很難保證30公里長距離耐力課的訓練質量。所以,專業中長跑教練員在夏天喜歡通過「以短促長」大強度訓練模式來提高中長跑運動員的專項水準。

「以短促長」大強度訓練模式可以同時提高有氧與無氧能力,能把有氧訓練轉化為專項能力,對中長跑訓練起決定性作用。

從生理學角度講,「以短促長」大強度訓練模式可以促進中長跑運動員機體兩個最重要的生理變化。一個變化是強烈刺激參與最大用力的快收縮纖維,從而改善相關肌群的收縮能力。

另一個變化是對血液緩衝劑有正面影響,使中長跑運動員機體在相對疲勞的情況下依然能在最大強度下工作較強時間。

所以,「以短促長」大強度訓練模式不僅可以發展中長跑運動員速度耐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在疲勞情況下的持續工作能力,強化中長跑運動員耐力水準。

對於「以短促長」大強度訓練模式的強度劃分,不同的專家、不同的項目對大強度的劃分方法不盡一致。個人認為,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