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添彩世界科創交響

中國和法國合作研製的海洋衛星在軌運行示意圖。

新華社發

1980年1月12日,中國科學家董兆乾(左一)和張青松(左三)應澳大利亞邀請訪問該國南極科考站並開展科考工作。圖為澳大利亞南極局局長麥科(左二)等一行與他們合影留念。

本報資料

獲得2016年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外國專家在獎勵大會會場外留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

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

本報資料

上圖:蒙內鐵路東起肯亞東部港口蒙巴薩,西至首都內羅畢,是該國獨立以來的首條新鐵路,由中國企業承建,全線採用中國標準、技術和裝備。圖為2018年6月1日,旅客在內羅畢站自拍。

新華社發

下圖: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鳥瞰圖。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科技事業是人類共同的事業,科技成果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加強和促進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既是各國和地區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

新中國在70年發展歷程中,一直積極參與並大力推動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即使在受各種干擾最多的時期,也大力開辟對外科技合作交流的途徑。

新中國成立初期,不僅與蘇聯及東歐國家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交流關係,而且與亞洲國家科技交往密切。1956年頒布的新中國科技史上第一個科技戰略規劃即12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就開展科技合作進行了闡釋。不僅如此,該規劃的誕生就是國際合作的產物,一批外國專家應邀參與了制定。該規劃大大縮短了中國同世界先進科技水準的差距,國人引以為豪的“兩彈一星”正是實施該規劃的突出成果。

中國努力減少國際政治因素對科技合作交流的影響,積極開拓與一些國家民間科技交往,與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亞等國建立科技合作關係,推進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科技合作交流。隨著1971年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開始發展與美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等國的科技交流活動。

1978年,改革開放啟幕。就在當年,中國與世界主要科技強國法國、聯龐德國、意大利、英國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速度之快讓世界驚歎。1979年1月,《中美政府間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簽署,掀開了兩國關係新篇章。截至2018年12月,中國與約16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簽訂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超110個。此外,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開啟了9大創新對話機制,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建立了6大科技夥伴計劃。

2017年5月,中國宣布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提出開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行動。

中國科技創新已融入世界科技創新的盛大交響中,在堅持“引進來”高端科技人才、技術和科技裝備的同時,大力推動本國科技人才、科技創新成果“走出去”。

“引進來”方面,中國為外國科學家來華開展科技合作交流提供便利,專門為其設置了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等獎項,使中國成為其創新創業的熱土。據不完全統計,共有約135位(個)個人和組織獲得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978年迄今,來華工作的外國專家累計數百萬人次。中國還引進了特斯拉、蘋果、微軟、奔馳等一大批國際科技巨頭投資興業。

“走出去”方面,近年來,除了更多中國科學家到世界各國從事各類科研工作之外,高鐵、核電、港口機械等高科技裝備紛紛進入國際市場,顯示出日益增強的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隨著科技實力提升,中國逐漸成為國際科技基礎設施的積極貢獻者及國際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的積極參與者和牽頭組織者。比如,中國向國際社會開放未來的空間站,發布了國際合作機會公告,接受國際申請並首批遴選了17個國家的9個項目,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比如,中國積極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獨行快,眾行遠;聚合力,贏未來。中國開放的這扇門只會越開越大,在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方面,中國正在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拓展。我們相信,對人類文明發展貢獻突出的中國,一定能在當今科技創新的世界交響中奏出更動聽的華彩樂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