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曹爽有天子有軍隊,打司馬懿有必勝把握,為何卻拱手投降

司馬懿趁曹爽兄弟陪皇帝曹芳出外祭拜曹叡陵墓的機會,發動高平陵政變。控制了京城。然後派人前去要求曹爽投降,把皇帝曹芳送回來。

當時大司農桓范從京城逃脫出去,前往曹爽處,為曹爽出謀劃策。桓范認為,不應該投降,而是應該奮起反抗,而且奮起反抗也是能夠成功的。

桓范當時講了四點成功的理由:一是手中有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所有的命令都可以說是天子的命令,天下人誰敢不聽。二是雖然城中軍隊已經被司馬懿控制,但是中領軍別營還在城南,洛陽典農也在城外。中領軍別營是曹爽的直屬部隊,典農是屯田的軍隊,這兩部分軍隊都可以由曹爽控制。三是許昌有充足的武器庫,兩天就可以到許昌,用這武器庫的武器,足以裝備軍隊。四是桓范作為大司農,手中有大司農印,可以調集天下的糧草。有這四個條件,和立足未穩的司馬懿打一仗,完全可以打敗司馬懿,重新奪取權力。

可是曹爽從半夜想到天亮,得出的結論是:拱手投降!氣得桓范哭罵道,曹真英雄一生,怎麽生了你們這麽一窩豬,連累得我家也將遭受滅族!

桓范確實應該生氣。本來,他和曹爽的關係也不是很密切,也沒想過一定要幫助曹爽。當司馬懿發動政變後,派人去讓他歸順。當時他就準備歸順的,誰知道他兒子卻說,天子在曹爽手裡,咱們還是去投奔曹爽吧。桓范這才決定去投奔曹爽的。

由此可見,桓范之所以決定去投奔曹爽,是因為他認為曹爽有必勝的把握。目的也並非是幫曹爽,而是為自己的將來考慮。誰知道曹爽卻決定拱手投降,自己一家老小也就這麽白白地死掉了,你說他心中的後悔與憤怒有多大!

那麽,明明曹爽有必勝把握的,為什麽偏偏會選擇投降而送死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一、曹爽顧念家眷。

這個道理,是太尉蔣濟講的。當時桓范前往投奔曹爽的時候,司馬懿歎息說,糟了,曹爽的智囊去了。蔣濟說:“范則智矣;然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意思是,桓范確實有智慧,但是,曹爽顧念自己的家眷,肯定不會用桓范的計策。

蔣濟說得確實很有道理,曹爽三兄弟雖然隨曹芳去祭陵了,但是,他們的家眷都在城中。如果曹爽反抗,司馬懿必然把他們的家眷殺得乾乾淨淨。所以,為了保住家眷的命,曹爽不想對抗。

二、曹爽錯判司馬懿。

曹爽在決定投降前,說:“亦不失作富家翁。”也就是說,他認為自己投降後,無非就是把權力還給司馬懿,司馬懿不會下手殺自己。自己最多就是沒權了,但是好吃好喝,還是可以的。

曹爽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理由有這麽幾點:其一,曹爽之前只是奪了司馬懿的權,沒有殺過司馬懿的人。他和司馬懿不存在“血債”,司馬懿最多也就是把權重新奪回去,不會對他“血還”。其二,司馬懿之前從未殘殺過人,而且一直表現出很低調很逆來順受的樣子,因此,他不可能動刀殺人。其三,自己畢竟是皇家貴胄,司馬懿不敢輕易對皇族開刀。

三、曹爽沒有取勝信心。

雖然桓范給曹爽講了四點理由,但是曹爽依然對戰勝司馬懿沒有信心。

曹爽之所以沒信心,也有三點理由:

一是司馬懿能征善戰,在打仗上自己絕對不是他的對手。曹丕曹叡的時候,魏國的軍隊就基本上是司馬懿在帶領。司馬懿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而自己剛帶兵和蜀國打了一仗,卻打得大敗。因此,無論是能力,還是在軍隊中的威信,自己都不如司馬懿。

二是曹爽不相信桓范讓他帶的兵能打仗。司馬懿帶的畢竟是主力部隊,而無論是中領軍別營,還是洛陽典農,都是一些雜牌軍。靠這樣的雜牌軍,不會是司馬懿的對手。

三是曹芳雖然是皇帝,但年齡尚幼,威望不高。“挾天子”命令不了“諸侯”,而司馬懿那邊,有太后支持。相對來說,更具有號召力。

正是因為曹爽沒信心,所以他不想冒險,因此才決定投降。顯然他完全判斷錯了,司馬懿絕對不會留下後患,曹爽及身邊的人,最終都遭遇了司馬懿滅族的嚴厲處罰。

(參考資料:《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