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緒死後,最有資格繼承大統的溥偉為什麽與皇位擦肩而過?

同治、光緒、宣統(即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最後三位皇帝的登基都與慈禧太后息息相關,其中,同治皇帝是慈禧的親兒子,而光緒和宣統則是慈禧親自指定的皇位繼承人。

頗有宿命色彩的是,作為清朝的衰世之主,同治、光緒、宣統三位皇帝還有兩個共同特點:其一,都是衝齡繼位,其二,都是絕嗣無子。

(英年早逝的光緒皇帝)

因為同治和光緒駕崩時都無子,所以慈禧才有機會指定下一任皇帝人選。光緒之所以“有幸”被慈禧看中,是因為他在年齡和血緣上都最合適——由年僅4歲的光緒擔任新帝,方便慈禧繼續垂簾聽政;而且,光緒的母親葉赫那拉·婉貞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光緒與慈禧的血緣比其他任何皇族子弟都近。

至於溥儀的“有幸”當選,則是經歷了一番波折,因為無論從哪方面看,他似乎都不是那個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據《國聞備乘》記載,早在光緒駕崩前,慈禧就曾召集心腹大臣商議繼承人問題。其中,軍機大臣張之洞發表意見說:“國有長君,社稷之福,不如徑立載灃。”

(載灃)

張之洞的理由很充分,從6歲的同治,到4歲的光緒,清朝已經有連續兩位皇帝都是衝齡繼位,這非常不利於政權穩固。而載灃也確實是個不錯的人選,從年齡上看,他當時已經26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從血緣上看,他則是光緒的親弟弟,在皇帝無子的前提下,“兄終弟及”無疑是最合理的方案。

但是,慈禧太后卻否定了張之洞的建議,她的理由是:雖然歷史上確實有很多“兄終弟及”的先例,但如果光緒之後立載灃,再加上之前的同治,清朝就是連續的兄弟三人皇位相承,這絕對是史無前例。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向來注重香火傳承,皇帝更不可以後繼無人。同治駕崩時,慈禧本來就該給他過繼一個侄子輩的嗣子繼承皇位,但慈禧為了一己之私沒有這樣做,心中已是愧疚不已。如今光緒又眼看著要絕嗣而亡,慈禧必須為同治與光緒二帝延續香火,否則她實在無顏去九泉之下見愛新覺羅家的列祖列宗。

慈禧的的意思很明顯,光緒死後,他要選一個“溥”子輩的皇家子弟來繼承大統。但縱然如此,當時的最佳人選也並非溥儀,而是溥偉。

(溥偉)

溥偉何許人也?他是道光皇帝旻寧曾孫,恭親王奕訢之孫,貝勒載瀅之子,從血緣上看那是絕對的正統,而且恭親王奕訢曾是慈禧太后的最佳盟友,為晚清江山做出過突出貢獻,立他的孫子為皇帝也確實是眾望所歸。從年齡上看,溥偉當時已經29歲,在“溥”字輩裡為最長,而且能力在皇家子嗣中又比較突出,完全可以擔此重任。

那麽,當時最有資格繼承大統的溥偉到底為什麽與皇位擦肩而過呢?

(慈禧太后)

其實,自從戊戌政變之後,宮廷內外就一直有傳言稱慈禧要立溥偉為新帝,溥偉本人也難免對皇位有所覬覦,他懷著忐忑的心靜靜等待著那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但是,溥偉最終等來的消息卻是3歲的溥儀承繼大統,比自己還小3歲的叔叔載灃則成了監國攝政王。

溥偉一時間受不了這種落差帶來的打擊,竟然大病了一場。朝野上下都明白溥偉患的是心病,於是調侃說:“要治溥偉的病,恐非石膏一斤,知母八兩不可。”更有人直接嘲諷道:“只需皇帝一個,江山一座足矣!”

溥偉怎麽也想不明白自己落敗的原因,載濤(光緒與載灃的親弟弟,溥儀的親叔叔)卻把一切看得明明白白。據載濤回憶,當時慈禧太后並沒有想到自己會那麽快歸天,她本想著等光緒駕崩自己繼續垂簾聽政,所以她這次還是必須選一個年齡小的幼帝。

(衝齡繼位的溥儀)

“溥”字輩的皇親中,溥儀只有3歲,更重要的是他的父親載灃性格懦弱順從,平時最聽慈禧擺布,所以這對父子就成了慈禧心中的最佳人選。而那個“眾望所歸”的溥偉呢,他年紀大能力強,一旦登基,必然會以皇帝身份親自掌權,這是慈禧最不願意看到的。

只可憐慈禧太后機關算盡,卻不曾想光緒剛剛駕崩不到24小時,她也跟著一命嗚呼了,一切的“完美計劃”都隨之化為泡影,反而把爛攤子扔給了孤兒寡母,客觀上加速了大清王朝的滅亡。

參考資料:《清史稿》、《國聞備乘》、《載濤回憶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