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百濟神州半年虧損18億元 歌禮製藥腰斬或成前車之鑒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生物醫藥公司——百濟神州-B(06160.HK,以下簡稱百濟神州)近日登陸港交所,公司8月9日披露的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公司總收入為8534.8萬美元,期內歸屬公司的虧損由上年同期1.11億美元,擴大至今年的2.61億美元(大約人民幣18億元)。 

  8月8日,百濟神州在上市首日即破發,股票以108港元的發行價平開,隨後即跳水破發,盤中一度跌至103港元。受到中報虧損消息的影響,百濟神州上市後走出連續6個陰線,截至8月17日股票報收93.20港元,當日跌幅3.97%,總市值比上市平開時減少了113.55億港元。 

  作為研發分子靶向藥物的醫藥企業,今年上半年百濟神州的研發費用達到2.74億美元(大約人民幣19億元),2016年、2017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9803.3萬美元、2.69億美元,而高居不下的研發費用也拖累了百濟神州的業績。 

  招股書顯示,百濟神州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分別為107萬美元、2.54億美元和3254萬美元,同期歸屬於公司的淨虧損為1.19億美元、9603.4萬美元和1.04億美元。 

  百濟神州成為首個美、港兩地雙重上市的中國生物科技公司。百濟神州(BGNE.NASDAQ)2016年2月在美國上市,融資1.67億美元。 

  百濟神州在美股一路走牛,發行價24美元,2018年6月漲到最高價220.10美元,8月16日收盤價為157.13美元。 

  2018年1月份,百濟神州完成新一輪股票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約為8億美元,創5年來全球生物技術領域募集資金總額第三高。 

  百濟神州也是第二隻港股上市的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8月1日,歌禮製藥-B(01672.HK,以下簡稱歌禮製藥)成為港交所主機板上市新規則實施後的首例上市的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歌禮製藥發行價為公開發售2.24億股,發行價14港元/股,所得淨募資額約29.76億港元。截至8月17日股票報收7.28港元,較上市首日創下的14.90港元最高價,股價已經腰斬。 

  百濟神州目前有三款藥物處於臨床後期,但創新藥研製成功的風險很大,國內外醫藥企業的創新藥從研發到面世,通常需要耗費十幾億美元的龐大資金,且國際範圍內,創新藥成功面世的平均幾率不超過12%。 

  雖然研發創新藥和技術,百濟神州不得不持續高投入,但有分析師指出,持續虧損將影響投資者情緒,公司的現金流如果趨於緊張,對於公司的盈利前景非常不利的。 

  對於百濟神州管理層而言,未來如何把口碑和先進技術轉化為盈利仍是最重要的課題。百濟神州創始人、董事長王曉東在上市後對媒體表示,“目前扭虧時間雖不確定,但公司自主研發的新藥離上市銷售已經不遠,總有一天能扭虧為盈。” 

  百濟神州的前世今生:核心戰隊搭建始末 

  據格隆匯,2006年,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的John Oyler(歐雷強)創建了保諾科技(BioDuro),一家CRO公司,為全球的製藥公司提供創新藥研發服務。2009年11月,歐雷強將BioDuro賣給全球四大CRO公司之一,Pharmaceutical Product Development(PPD)。PPD成功收購BioDuro後,歐雷強開始尋找一條新的製藥路。 

  2010年,在美國舊金山灣區的朋友聚會上,歐雷強遇到了同在北京中關村園區工作的王曉東。 

  1985年就赴美留學的王曉東,完成博士學位後,便先後在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進行研究,2010年,作為“千人計劃”的一員,王曉東辭去了美國的所有職位,回國擔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第二任所長。 

  隔年(2011年),以“百創新藥,濟世惠民”為寓意的百濟神州誕生,二人分工合作,王曉東主抓研發,歐雷強負責商業化運營。雖然是強強聯手,但作為初創公司,資金鏈緊張是不可逃脫的問題。初創之時,王曉東和歐雷強兩人合力湊了3200萬美元作為啟動資金,挖了從輝瑞、默沙東、強生等國際巨頭裡出來的研究員,組成了一個150多人的研發團隊,實驗室的儀器設備也都耗巨資去採購。 

  2011年,歐雷強回到美國,一陣輾轉後,拿到默沙東的2000萬美元的投資。 

  2013年5月,BG默克旗下的創新的處方藥業務部門默克雪蘭諾看中了,以2.33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BGB-283在中國以外的全球開發權益。好事連連,在同年11月,默克再次以1.70億歐元(2.32億美元)的價格拿下了BGB-290在中國以外的全球開發權益,這兩個抑製劑的前景,買下了這兩個在研產品在中國以外的全球開發權益。 

  2015年,歐雷強找到了多次被評為生物技術行業“華爾街最佳分析師”的梁恆,邀請他來出任公司的CFO。 

  2014年11月,百濟神州完成了A輪的7500萬美元(約4.5億人民幣)融資;2015年4月,完成了9700萬美元(約6億人民幣)的A-2輪融資;緊接著,在2016年2月,以24美元/股的招股價,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融得1.67億美元。 

  上市後(2016年)公司的核心團隊加入了3位曾在基因泰克工作過的博士,腫瘤免疫學首席醫學官Amy Peterson博士、血液學首席醫學官Jane Huang博士、臨床醫學顧問Eric Hedrick博士。 

  2018年4月,傳出了輝瑞大中華區總裁吳曉斌離職的消息,這個從醫藥代表做到拜耳醫藥中國區總經理,再升至惠氏製藥CEO、輝瑞中國CEO的傳奇人物。十日後(5月2日),吳曉斌對外宣布擔任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總裁。 

  吳曉斌的加盟,讓百濟神州的“強強戰隊”逐步收官。一個專心做學術不任官職的創始人科學家(王曉東),一個熟知BD的企業家(歐雷強),一個華爾街式財務官(梁恆),一個久經沙場的中國區老總(吳曉斌),再配上跨國藥企的背景的科學家們,完成了資本們最愛的劇本。 

  首個美、港兩地雙重上市生科股 募資近71億元 

  據中國基金報,今年4月,港交所上市新政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繼歌禮生物8月1日掛牌之後,百濟神州成為第二隻未盈利在港上市生科股。 

  登陸港股後,百濟神州也成為首個美、港兩地雙重上市的中國生物科技公司。需要強調的是,百濟神州此次在香港為主要上市而非二次上市。這意味著公司需同時遵守兩地市場準則,也意味著其在香港一級上市後應能在滬港通上流通。 

  百濟神州此次在港發行6560萬股,每股發行價108港元,每手100股,一手中簽率100%。 

  百濟神州此次募資近71億元,所得款項淨額約68.28億元。其中,75%用於公司核心計劃:32.5%用於在研小分子BTK抑製劑Zanubrutinib,32.5%用於在研針對免疫檢查點受體(PD-1)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Tislelizumab,10%用於針對PARP1和PARP2靶點的在研小分子抑製劑Pamiparib。 

  此外,15%或用於透過內部研究及外部授權及業務發展合作,為公司在癌症及其他潛在治療領域的產品組合持續擴充提供資金;10%或用作營運資金、拓展內部能力及一般企業目的。 

  百濟神州此次港股上市共引入6家基石投資者,如下: 

  百濟神州首席財務官兼首席戰略官梁恆近日表示,“到現在為止百濟神州從股東結構上看,很多是美國、歐美的生物技術專業的投資者。在開始進入商業階段以後,我們覺得中國和亞洲的投資者對中國的商業市場更加了解,在香港上市確實有希望讓更多的中國和亞洲投資者來參與的考慮。 

  三款處於臨床後期在研候選藥物 市值碾壓A股99%醫藥公司 

  據證券時報,百濟神州公司官網介紹,百濟神州擁有三款處於臨床後期的在研候選藥物: 

  Zanubrutinib (BGB-3111)——一款在研小分子BTK抑製劑,其作為單藥和與其他治療手段進行聯合用藥,以針對多種淋巴瘤的注冊性臨床試驗正在全球和中國廣泛開展。 

  Tislelizumab (BGB-A317)——一款在研針對免疫檢查點受體(PD-1)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目前其注冊性臨床試驗正在中國進行;與此同時,公司也計劃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其作為單藥和與其他治療手段聯合針對多種實體瘤和血液癌症的注冊性臨床試驗。 

  Pamiparib (BGB-290)——一款針對PARP1和PARP2靶點的在研小分子抑製劑,其作為單藥和聯合用藥作用於多種實體瘤的潛在療效正在接受評估。目前,Pamiparib(BGB-290)在中國正處於關鍵性臨床試驗階段,預計很快也會在全球範圍進入後期臨床開發。 

  百濟神州港股上市首日收報107港元,港股市值達821億港元。另外,公司在美股也有上市,美股市值為96.84億美元。綜合來看,隨著百濟神州港股的上市,按照今日人民幣對美元和港元的匯率中間價計算,公司發行在外的股票總市值達1376億元人民幣。如果這一市值放在A股市場,在申萬醫藥生物行業287家上市公司中,將僅次於恆瑞醫藥(約2307億元人民幣)。這就是說,百濟神州的總市值實際上已碾壓99%的A股生物醫藥公司。 

  不過,如果從營收規模上看,百濟神州還不能與A股生物醫藥行業中的巨無霸企業相提並論。數據顯示,2017年,A股生物醫藥行業中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元的企業就有26家,其中上海醫藥營業收入超過千億元,達到1308.47億元,為百濟神州的數十倍。 

  研發燒錢連年虧損 創新藥面世路漫漫 

  據中國證券報,儘管在藥物前景方面受到部分業內專家的看好,但百濟神州連年出現虧損卻是不爭的“弱點”。百濟神州的招股書顯示,公司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分別為107萬美元、2.54億美元和3254萬美元,同期歸屬於公司的淨虧損為1.19億美元、9603.4萬美元和1.04億美元。 

  而造成其業績疲軟的主因正是連年高昂的研發投入。2016年百濟神州研發開支為9803.3萬美元,2017年則大增174.42%至2.69億美元。進入2018年其在研發投入方面繼續加碼,僅今年一季度研發開支就達1.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277.3萬美元大幅增長156.5%。 

  作為研發生產腫瘤藥物的醫藥公司,百濟神州的研發投入在最近三年的增長率超過150%。百濟神州H股上市披露的2017年經營數據顯示,公司去年的研發費用為2.69億美元(大約人民幣18億元),同比增長174%,佔當年支出的81%。 

  2017年A股醫藥上市公司研發支出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兩家,分別為恆瑞醫藥和複星醫藥,其中投入最大的恆瑞醫藥研發投入為17.59億元。 

  據智通財經報導,一款創新藥從實驗階段到上市,僅篩選目標化合物這個初始階段就至少需要5年甚至更長時間。而完成整個研發周期的十餘個環節,則通常要耗費12-20年以及十幾億美元龐大資金。即便如此,創新藥最終研製成功的概率卻不超過12%,風險之大可見一斑。 

  阿斯利康、新基、強生、默沙東等著名的跨國藥企巨頭都曾是“失敗者”。2017年7月,阿斯利康被迫承認,在一項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組合療法Mystic(的關鍵臨床試驗中,無進展生存期(PFS)無明顯改善,導致公司股票暴跌了12%。 

  2017年百濟神州投入研發費用2.7億美元,折合約1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4%,比同期恆瑞醫藥的研發投入更高。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恆瑞醫藥17億元的研發費用,不僅隻用於抗腫瘤藥物研發,還分散在麻醉劑和造影劑的研發之中。 

  以此來看,在抗腫瘤創新藥單一領域,百濟神州的確為國內研發投入最高的企業。 

  中期業績不佳 虧損擴大至18億 

  8月9日晚間,百濟神州公布了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和上半年未經審核財務業績。公司上半年總收入為8534.8萬美元,該收入主要來源於與新基公司合作的ABRAXANE、瑞複美及維達莎三款藥品在中國的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期內歸屬公司的虧損由上年同期1.11億美元,擴大至今年的2.61億美元(大約人民幣1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135%,每股虧損0.38美元。 

  2018年上半年,百濟神州的研發費用為2.74億美元(大約人民幣1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0.9億美元有大幅增加。百濟神州稱,研發費用的增加主要是由於正在進行和新啟動的後期關鍵性臨床試驗支出增加,新藥備案申請以及臨床後期藥物候選物的商業化的準備,產品上市前活動和供應相關的生產成本,以及臨床前項目支出的增加。 

  截至6月30日,百濟神州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和短期投資(包含公司持股95%的合資企業百濟神州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為1.45億美元,用於正在建造的中國廣州商業化規模的生物藥生產基地,另外百濟神州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從中國建設銀行獲得4232萬美元的貸款,用於生產基地的建設基金。 

  另外,百濟神州的現金流也沒有太大的改觀。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所用現金為1.17億美元,2017年同期為5189萬美元。 

  現金使用的增加主要歸因於運營費用的持續增長,用以支持公司正在進行及新啟動的後期關鍵性臨床項目、新藥備案申請和臨床後期候選藥物的商業化準備,以及公司組織的增長。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