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和泉資本:鬥則俱傷 中美不具備全面貿易戰基礎

  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不具備全面貿易戰基礎 丨 清和泉-觀點

  清和泉資本

  今日凌晨,中美貿易迎來了歷史性的瞬間——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中國價值高達6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以他上任以來最大膽的舉措來平衡與中國之間的經濟競爭。此舉可能導致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已緊張的貿易關係進一步更新,由於失望情緒蔓延開來,美股全線低開,道指跌幅一度超過500點,港股與A股也受較大影響,避險情緒旺盛。

  一、貿易戰背景——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經貿關係近來摩擦不斷,矛盾加劇。在這背後,當然有川普以重商主義和單邊主義為導向的理念和風格的影響,但我們應該看到,在經貿領域對華奉行強硬路線,正在成為美國朝野兩黨的共識,兩國經貿關係的基礎,正在經歷重大和不利的變化。

  有兩組數據,一個是世界主要經濟體GDP佔全球的比重,中國已接近美國,預計2025年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另一個是中國出口對經濟的貢獻度不斷提升,2017年尤為明顯,而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卻在不斷擴大。中美關係可能已經進入了修昔底德陷阱,作為新興崛起的大國,至少在美國看來,中國正在全方位地和美國爭奪戰略影響力和全球事務的主導權,並且越來越具有對抗性。 

  二、中美貿易——唇亡齒寒的關係

  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

  美國是全球最大貿易逆差國,根本原因在於全球產業鏈“消費國——生產國——資源國”的分工。中國是美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佔比8%),第一大進口來源(佔比21%)和第一大貿易逆差國(佔比47%)。

  中美貿易關係的互補性大於競爭性,依存度較高

  從進口看,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以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集中在機械設備行業和輕工消費品行業。從出口看,美國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以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品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為主,集中於機械行業、汽車行業、航空行業和光學設備行業等。從貿易差額看,美國逆差商品種類數和程度都明顯高於順差商品,所以說中美貿易關係的互補性大於競爭性。此外,美國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近十幾年來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而中國對美國卻呈現下降趨勢。可見若中美貿易關係破裂,除了嚴重影響中國出口外,也勢必對美國進口相關產業造成嚴重打擊。

  三、貿易戰影響——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測算:中美貿易博弈損失影響幾何

  若美國對中國采取貿易限制,我們進行損失估算如下:分別假設美國對中國部分及全部可限制行業徵收10%、15%、25%、35%和45%進口稅,得到中國在不同稅率下行業損失情況。最壞情況,稅率提高至川普宣稱的45%的情況下,對全部可限制行業限制,則損失165.80bn$。

  若中國對美國進行貿易反擊,我們同口徑損失估算如下:全面抵製情況下,造成美國出口直接損失為75.00bn$,小於美國貿易保護對中國造成的損失,這是因為中美本身存在較大的逆差,同時,我們所能估計的中國對美國貿易限制的反應是基於最小化損失的角度,但如果真正發生貿易戰,中國很有可能在雙方互補性較高的行業限制,造成兩敗俱傷的情形。

  利空兩國優勢出口產業鏈,利好進口替代產業鏈

  美國貿易保護潛在領域或將聚焦在中國優勢出口產業,尤其是美國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細分行業,如“機電產品、金屬製品、文體用品”等。如果美國引起中美貿易戰,作為回擊,中國或將限制那些美國對華出口規模較大的商品貿易,如“農產品(大豆等)、民用飛機”等。因此,如果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那麽中國的“機電產品、金屬製品、文體用品”等優勢出口產業鏈將遭受出口下滑的衝擊,而中國本土的“農產品”等產業鏈則受益於進口下滑。當然中國亦會權衡農產品價格波動對國內通脹的影響。

  兩國在行業的關聯度越低,遭遇貿易戰可能性越大

  若貿易關聯程度較低,兩國在該行業大概率屬於競爭關係,貿易製裁至少在短期可以損人利己,反之貿易製裁效果將大打折扣。利用格魯貝爾-勞埃德指數(即G-L指數)來衡量中美兩國間的產業內銷易水準,經過比對,中美在石油、天然氣、紡織服裝、家具、廢舊材料、鞋類、皮革製品、農產品、印刷品、電氣設備、家電、塑料橡膠及非金屬礦製品等產業的G-L指數較低,競爭性較強,故美國在這些領域開展貿易製裁會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

  總體來說,中美貿易關係相互依賴程度較深,利益交融緊密,這種貿易關係本質上仍然是夥伴關係,競爭小於互補,也就決定了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的局面。川普明顯的貿易保護傾向是為了爭取更有利於美國的貿易條件,我們認為中美爆發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很低,更多的是以局部、逐步的貿易摩擦形式展開,不必過分誇大其負面影響。

  清和泉資本介紹

  清和泉資本由中國第一代明星基金經理、前泰達巨集利總經理劉青山先生創建。清和泉專注股票多頭策略,目前已打造了業內領先的20人投研團隊,管理規模超50億元。

  創始人介紹

  清和泉董事長/投委會主席   劉青山 

  21年的投研經歷,中國基金行業第一批從業人員,參與籌建華夏基金和泰達巨集利基金,曾任泰達巨集利基金總經理,是公募基金行業僅有的七位金牛十周年特別獎獲得者之一。

  風險提示

  在任何情況下,清和泉資本微信資訊所表述的意見,不對任何人構成任何投資操作建議,不構成任何銷售邀約。清和泉資本微信所發布的資訊基於我們認為可靠且已公開的資訊,但我們對資訊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投資有風險,操作需謹慎。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