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之下糧食安全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今年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對全球的糧食安全構成了很大威脅。我國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六保”,糧食安全也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當前,受全球疫情衝擊,全球糧食市場供求充滿不確定性,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一、新冠肺炎疫情敲響全球糧食安全警鍾

今年4月聯合國發布的《全球糧食危機報告》估計,2019年有1.35億人存在糧食不安全問題,這是該報告4年以來的最高數字,顯示出日益加劇的糧食短缺問題令人擔憂的前景。而國際衝突被認為是糧食危機的主要原因,極端氣象和經濟衝擊也加劇了糧食系統的不穩定。

世界糧食計劃署近日表示,除非采取緊急措施,否則到2020年底,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將有2.65億人面臨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這意味著,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在短短一年內使嚴重饑餓的人數翻一番。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及其防控措施將從許多方面影響糧食系統。首先,勞動力流動受限以及進入市場機會減少,可能會在減少糧食供應的同時增加糧食浪費。需要指出的是,更大的影響在於糧食的分配,遏製病毒傳播的限制措施正在破壞食品的加工和運輸,增加運送時間,減少供應量;而糧食的分銷不暢,可能會讓一些地方的糧食變得稀缺從而更加昂貴,導致人們負擔不起。

世界糧食計劃署報告呼籲,盡快采取措施來減緩疫情對社會經濟造成的影響,呼籲各國政府與相關組織緊密合作,擴大糧食安全實時監測、為弱勢群體保留緊急的人道主義糧食和營養援助,向弱勢國家提供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對食品加工和運輸的支持力度,並保持貿易走廊開放。

2020年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大暴發,糧食更加凸顯出其戰略物資的本質,俄羅斯、越南、印度、哈薩克、烏克蘭等多國陸續發布糧食出口限制措施,致使全球糧價上漲,再次加劇全球糧食危機恐慌。從整體上看,目前實施糧食出口限制的國家,與我國貿易關聯程度相對較小,對我國短期的糧食安全影響不大,但是也必須保持警惕,注意防範對我國玉米、大豆等飼料糧可能帶來的衝擊。

二、客觀準確認識我國糧食安全形勢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糧食安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裕,供應充足、市場穩定,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中國人民不僅養活了自己,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加之沙漠蝗、東南亞旱災等因素影響,不可避免地衝擊國際糧食供應鏈,影響全球糧食供需平衡,加大國際糧價波動幅度。

從供需總量看,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連續5年總產量穩定在6.5億噸以上,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基礎更加穩固。2019年,全國稻穀和小麥產量共計3.4億噸,按14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每天0.67公斤,比當年人均實際食用消費量高出0.12公斤。目前,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0公斤,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從庫存看,我國糧食倉儲設施規模不斷增加、功能顯著提升、倉儲能力明顯增強,總體達到了世界較先進水準。糧食庫存總量持續高位運行,糧食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安全警戒線水準,稻穀、小麥均能滿足1年以上消費需求。政府儲備是守底線、穩預期、保安全的壓艙石。近年來,中央儲備規模保持穩定,地方儲備嚴格執行“產區保持3個月、銷區保持6個月、產銷平衡區保持4個半月”要求。

從市場流通看,我國以“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為抓手,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加快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構建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和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成效明顯。目前,全國小麥、稻穀、玉米、大豆年加工處理能力分別達到2.2億噸、3.9億噸、3.2億噸、1.2億噸;全國糧食商流、物流市場達到500多家,糧食期貨交易品種涵蓋小麥、玉米、稻穀和大豆等主要糧食品種;建成一大批綜合性糧食物流園區,搭建了規範統一的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台;一些區域性糧食展洽活動特色鮮明,產銷合作組織化程度和糧食流通效率不斷提高。

從應急能力看,針對突發公共事件、自然災害等引起糧食市場異常波動的風險,我國已建立起了符合國情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目前,全國有糧食應急加工企業5388家,成品糧日加工能力在百萬噸以上;糧食應急供應網點44601家,應急配送中心3170個,應急儲運企業3454個,依托健全的糧油配送供應網絡,能夠迅速將米面油投放到終端消費市場;國家級糧食市場信息直報點1072個,地方糧食市場信息監測點9206個,基本覆蓋了重點地區、重點品種,能夠密切跟蹤糧食供求變化和價格動態。

總體來看,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和糧食消費大國,糧食生產、儲備、流通能力持續增強,庫存充實、儲備充足、供給充裕,端好中國人飯碗的物質基礎堅實,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國糧食中長期供求仍呈緊平衡狀態,當前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影響糧食安全的潛在風險隱患也在增多。國際糧食形勢複雜多變,而我國糧食競爭能力有待提高:耕地質量呈不斷下降趨勢,水資源約束突出;糧食生產成本偏高,效益低下;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矛盾突出,抗風險能力不強。

三、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糧食供應保障有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生活物資保障組要求,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抓緊抓實糧油保供穩價,助力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共下“一盤棋”,加強統籌,協同聯動。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迅速行動,強化央地協同、區域協同、產銷協同、企業協同,建立健全四項制度機制,全力保供應和穩市場。建立湖北與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等周邊五省糧油供應聯動保障機制,全力支援保障湖北省和武漢市等疫情嚴重地區糧油供應。堅持全國糧油市場日監測日報告機制,常態化調度運行情況,及時監測、分析和預警。建立重點糧油市場快速調度機制,對市場異常波動情況即知即報,確保快速應對、妥善處置。健全重點加工企業保供協作機制,將全國540多家重點糧油加工企業納入機制,隨時調度企業生產、銷售和庫存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確保糧油加工、流通、供應有力有序。

四、著力提升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魔幻三俠”保護,深入落實藏糧於地。進一步加大耕地保護力度,確保全國18億畝耕地“紅線”不可逾越。加大高標準糧田建設力度,確保2022年全國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夯實糧田高產穩產基礎。持續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通過深耕深松、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等措施,保護提升耕地地力,實現藏糧於地。

健全農業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推動藏糧於技。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準並加快推廣使用,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尤其是在今年全國糧食生產的自然風險高於往年的情況下,要立足抗災奪豐收,制定有力的應急預案,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促進糧食集成技術推廣,以優質品種及其配套技術、農機轉型升級為兩翼推進“藏糧於技”。

更好地保障糧食安全,需要保護主產區和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對13個糧食主產區的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產糧大縣財政獎補金額。提高糧食生產者補貼標準。堅持實施和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制度,健全糧食收購價格應急預案。在突發事件背景下,適度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實施優質優價政策,促使農民收入持續穩升。擴大農業保險險種和覆蓋範圍,讓更多糧食生產者享受到保險的兜底作用。

充分發揮儲備調節作用,創新完善糧食宏觀調控。在現代糧食宏觀調控中,政府儲備是必要的物質基礎。實行政府儲備規模動態調整,優化儲備糧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引導有條件的地方根據需要增加小包裝成品糧油儲備。

圍繞穩定糧食供給,突出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導向,落實落細糧食安全責任製。嚴格執行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統籌抓好政策性收購和市場化收購,鼓勵支持大中型糧食貿易、加工企業直接入市,協調做好信貸、運力、庫容等保障,推動形成主體多元、渠道多樣、優糧優價的市場化收購新格局,確保不發生“賣糧難”,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搞好搞活糧食市場流通,著力增強糧食供應鏈韌性。我國糧食生產向優勢區域集中,對跨區域糧食流通提出了新要求。隨著糧食收儲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各類市場主體、多種經營業態蓬勃發展,糧食流通領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要因勢利導,加快推進糧食流通現代化,著力建設鏈條優化、銜接順暢、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增強糧食系統抗擊各類風險衝擊的能力。

創新強化糧食執法監管,鼓勵支持企業依法經營。加快推動糧食安全保障立法修規進程,支持各地頒布糧食安全保障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為加強常態監管和應對突發事件提供法律支撐。建立健全與中央儲備垂直管理相適應的監管體制,加強糧食監管執法力量。大力推進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建立糧食企業信用監管平台,對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強化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建設中央儲備糧庫存動態監管系統,實行在線監控、遠程監管。

五、推動糧食安全保障法早日頒布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明蓉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建議有關部門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出發,加快立法進程,共同推動糧食安全保障法早日頒布。同時,全面梳理與糧食安全保障相關的法律法規,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對法律規定之間相衝突的及不合時宜的內容進行修正,對涉及糧食安全的一些立法空白進行補充和完善。

她認為,目前有關糧食安全的法條分散在國家安全法、農業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中,沒有形成完整的法律體系。此外,還存在一些立法“空白”,如外資並購國內糧食企業,已影響到國家糧食主權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信利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閻建國建議,完善糧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規,將糧食管理納入市場經濟體系建設和依法治國的範圍,加快推進糧食安全保障立法,強化依法管理,合規經營。

六、增強儲備發展替代產業 保障糧油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林達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曉林向全國兩會建議,強化農村糧食生產力度,增加產量,逐年以自產糧食替代進口量;擴充倉儲設施,用2至3年的時間大幅度地擴充糧食的戰略性儲備量;在既有的扶貧和賑災預算中,安排針對糧食生產和倉儲量的份額,依托以“儲(糧)代賑”的機制進行循環操作等。

全國人大代表、中糧集團黨組副書記、總裁於旭波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疫情是一次大考。從抗擊疫情的經驗來看,糧油食品等重要民生物資供應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時也給今後工作帶來一些啟示。他建議,優化民生物資保障的應急管理體系及聯動機制,保障特殊時期的糧食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郭成宇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國作為食用植物油的消費大國,目前超過60%的食用植物油原料需要進口。在東北農牧交錯區發展油莎豆產業替代進口大豆,以保障我國食用油供給安全。(經濟分析師王中淨 張威)

微信編輯:山曉倩

監製:郭興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