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宋元時期磁州窯瓷器:胎釉與造型特徵

磁州窯瓷器的胎釉特徵

磁州窯的胎體使用的是當地一種比較特殊的高嶺土,結構較疏松,淘煉不細,顆粒粗,常有未燒透的孔隙和鐵質斑點,含鋁量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鐵、鈦等著色雜質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主要有青土、白鹼、缸土、籠土、黃土(黑藥土)、紫木節、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長石等。磁州窯瓷器的胎質有兩種,一是胎質堅細,呈灰白色。另一種是胎質粗松,呈紅褐色。器物拿在手裡感覺不是很重,而民國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堅硬偏厚重。磁州窯的製坯技藝也豐富多樣,有雕塑、拉坯、盤條、印坯等技法。

宋 棕黃釉劃花盆

高12cm、口徑46cm、底徑33cm

1998年河北省東光縣碼頭運河沉船出土,現藏於滄州市文物局

磁州窯還往往使用化妝土施加在胎的表面,化妝土最早為白色優質瓷土製成的泥漿,是為了適應粗瓷細作,掩飾胎體表面的凹凸不平,從而提高瓷器的外觀質量和釉的白度及光亮度。後又出現了有色化妝土。磁州窯巧妙利用化妝土,達到了不同的藝術效果,使化妝土成為一種裝飾藝術,並達到了高超的水準。

宋 白釉珍珠地劃花爐

高16.6cm、口徑6.cm、足徑1.2cm

1961年河北省磁縣觀台窯址出土,現藏於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燒製方法,多採用匣缽裝燒,燒成溫度在1250℃左右。器內一般多掛釉。碗、盤一類採用疊燒法,器內留有五個條形支燒痕。瓶、罐的圈足及枕的底部往往露胎無釉。白釉多是白中泛黃的奶白色,具有象牙白的質感,釉層也不是很厚,沒有肥潤感及垂釉現象,不太透明勻淨,釉面光澤感不是很強,常見有細碎開片。這時期還燒造黑釉、綠釉、黃釉、醬釉及孔雀藍釉、紅釉、三彩。另外在白瓷基礎上燒出釉下彩繪,如:白釉綠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黑彩劃花、白釉釉下劃花填綠彩、白釉釉下醬彩、白釉釉下醬彩劃花,珍珠地劃花、綠釉釉下黑彩、白釉紅綠彩、白釉紅綠黃黑彩等。

磁州窯瓷器的造型特點

宋代磁州窯瓷器的產量很大,造型也十分豐富,主要生產民間日常用瓷,還有少量的文具、玩具、娛樂用品及各種瓷塑等。常見的器型有:各式的盤、碗、碟、盞、盞托、渣鬥、瓶(玉壺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瓜棱瓶、多管瓶)、壺、罐、缽、洗、盆、缸、水盂、筆洗、硯滴、鎮紙、爐、香薰、唾盂、燈、蓋盒,仿古銅器式樣的樽、奩等,尤以多種多樣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瓷枕始見於隋代,最初只是用於陪葬,唐代多為醫用脈枕,式樣上體輕形小,入宋以後大量生產,形體變大。人們逐漸認識到瓷枕具有清涼去熱的物理特性,從而開始把它做為驅火明目,延年益壽的理想夏令寢具。磁州窯即有長方形、腰圓形、如意頭形、花瓣形、雞心形、六角形、八方形、銀錠形、虎形、人形等瓷枕,品種繁多,形式新穎別致,側重實用性。磁州窯最突出特點是淳樸、粗獷,大件器皿豪放雄偉,神態端莊古樸,有氣魄。小件器皿製作精美,盤、碗、碟類注重靈巧實用,形體比例,輕重適度,線條乾淨利落,造型與裝飾能夠達到完美的和諧統一。

金 大定五年 白釉黑剔花橢圓形枕

高13cn、長32.3cm、寬24.5cm

河北省大名縣挖渠出土,現藏於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家大參考》後面精彩繼續

磁州窯瓷器的裝飾內容

磁州窯裝飾內容帶有鮮明的民間色彩,多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植物、動物、人物故事等,其中也隨著磁州窯裝飾工藝的演變而發生變化。磁州窯前期,即北宋神宗時期(1068一1085),以剔、劃為主要裝飾方法時,裝飾的紋樣內容,以植物類的各種花卉、草葉最為多見,如纏枝忍冬紋、纏枝牡丹紋、纏枝蔓草紋、連續草葉紋、蓮花荷葉紋。其次為動物類的鴉鵲、鴨、鹿、虎、鴛鴦、鶴、龍紋、鳳紋、魚紋等,還有文字。

北宋晚期,特別是在金代成熟的磁州窯白地黑花裝飾,由於裝飾材料和技法的改變,借鑒了中國水墨畫的技法,將中國的繪畫和書法藝術引用到瓷器裝飾上,並影響了中國陶瓷裝飾的審美趨向,增強了裝飾技法的表現力,由此也極大拓寬了裝飾題材的領域,便裝飾紋樣涉及更加廣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裝飾內容不僅繼續保持原有的花草類圖案,一些新的紋樣內容如吉祥圖案、山水、書法、福壽以及人物故事均成為很受人們歡迎並十分流行的題材。

金 白地黑花花口長頸瓶

高49.6cm、口徑11.4cm、足徑17.3cm

1987年河北省磁縣觀台窯址出土,現藏於磁縣文物保管所

1.植物類圖案紋樣

牡丹紋 此類紋樣為磁州窯陶瓷使用最多最久的紋樣,也是宋代手工藝美術、建築裝飾、整體裝飾最流行的紋樣。牡丹在中國傳統裝飾中被稱為“富貴花”,自唐以來見諸於各類裝飾。牡丹寓意幸福美滿,富貴昌盛。現實生活中,唐宋之際牡丹曾被封為花中之王,牡丹花在中華民族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磁州窯裝飾將牡丹紋高度概括,並予以充分地展現,將牡丹最完美的形態精心提煉出來,無論是彩繪還是刻劃,都以流利灑脫、豪邁奔放的筆法表現了牡丹的活力與生機。裝飾中所用牡丹紋品種極多,繪工根據牡丹花生長規律,從多種不同角度描繪牡丹,盡力表現它的嬌豔和雍容華貴。僅牡丹噱頭形象的畫法就不下幾十種。有大葉折枝牡丹,莖蔓相錯兩枝相交的交枝牡丹,花朵盛開、枝葉莖蔓纏繞紛呈、穿插自由自在從不間斷的纏枝牡丹。也有單枝牡丹配以繁茂枝葉組成的菱形圖案式牡丹。牡丹噱頭有兩層多瓣式,三層多瓣式,寶塔形牡丹,三層向心式,三組折枝式牡丹紋。元代磁州窯纏枝牡丹紋,使用三瓣葉形,不畫葉筋。

金 綠釉黑彩折枝牡丹紋大口瓶

高25.6cm、口徑10cm、底徑9.1cm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大家匯》後面精彩繼續

蓮花紋 磁州窯陶瓷裝飾主要紋樣之一。蓮紋的出現和中國佛教盛行於民間有關。自佛教傳人中國後,便以蓮花作為佛教標誌,代表“淨土”,象徵“純潔”,寓意“吉祥”。佛教文化中,舒展的荷葉上配著盛開的蓮花,纏枝蓮紋也很常見。在民間老百姓詠蓮出汙泥而不染的高潔,含有神聖的意義。蓮紋在磁州窯陶瓷裝飾中被廣泛地使用,更大意義在於取其吉祥的含義,蓮花綸魚取諧音“連年有余”兒童戲蓮寓意“連生貴子”。蓮花常用於碗、盤造型中,一盛開之蓮花輔助一葉,圓形構圖豐滿充實,還有仰覆蓮花,一上一下,兩相呼應。三組蓮花圖案,採用蓮葉向心武,噱頭朝外,莖葉彎曲似有轉動感,緊緊環繞布滿造型中心,顯得生動活潑 。

茶花紋 在磁州窯裝飾中常用,特別多見於白釉黑彩、紅綠彩的裝飾中。在民間常用來表示祝福,或寄以美好企盼。

菊花紋 中國傳統花卉紋樣。菊深秋開花,不畏寒。據傳以其花泡水可以治病,朱孺子長飲用於菊和梧桐子泡的茶,以後成了神仙。古人認為菊花能輕身益氣,令人長壽。菊花還被看成是群花中的隱逸者,並讚它鳳勁齋逾遠,霜寒色更鮮。故常喻為君子。菊花是文人喜愛的花,將菊花紋樣賦予多種含義,磁州窯陶瓷裝飾中經常使用。

宋 白地黑花矮梅瓶

高24.1cm、口徑5cm、底徑11.5cm

1961年河北省磁州觀台窯址出土,現藏於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忍冬紋 古代寓意紋樣,多作為佛教圖案使用,可能取其“益壽”的涵義。磁州窯常用做邊飾。忍冬是一種纏繞植物,俗稱金銀藤,其花長瓣垂須,黃白相伴,凌冬不凋,所以稱為忍冬。

卷草紋 在唐代開始流行,宋代陶瓷裝飾中使用普遍,磁州窯陶瓷以卷草紋做邊花的裝飾,白釉黑刻在玉壺春瓶,以卷草、卷葉的紋樣裝飾造型,圖案紋樣豐滿,張力十足。

蕉葉紋 磁州窯裝飾中常用紋樣,做主花紋時裝飾在造型腹部,以卷葉形式用做邊花。常青植物,葉形寬大舒展,具有象徵青春美好的寓意。

動物題材的裝飾紋樣在磁州窯瓷器上被大量使用,·許多有趣的動物形象使用頻繁,如獅、虎、龍、鳳、鴨、牛、鴛鴦、蘆雁、喜鵲、蜻蜓、雀鳥、遊魚等。

金 白地黑花臥虎望月圖長方形枕

高12.9cm、枕面長32cm、寬10.4cm

河北省磁縣觀台鎮出土,現藏於邯鄲市博物館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家大聯門》後面精彩繼續

虎紋 虎的雄健、威猛是許多藝術形式表現的內容。在磁州窯陶瓷裝飾中虎紋被描寫得生動有趣,弓起的背部,表現出時刻躥躍的架勢,靜中寓動,以簡潔凝煉的筆法畫出虎紋,並以虎紋的變化表現出動感,概括了猛虎的氣勢。有趣的是虎的面部畫得俏皮而滑稽,反映了民間陶瓷裝飾的特徵。

龍紋 磁州窯裝飾使用很多的紋樣之一。龍在中國是人們意念中的神獸,有至高無上的力量,龍的形象也是一種組合的形象。磁州窯裝飾中的龍紋是具有無限能量的蛟龍,但又是具有平民色彩的龍,龍的形象並不凶惡,顯得和善而俏皮,這和許多工藝裝飾上的龍紋不同,與後世明、清瓷器裝飾的龍紋也不同。龍的形象在中國具有特殊的含義,龍代表皇帝,皇帝是龍的化身,被稱為“真龍天子”。龍的形象在很多時候是威嚴的,然而在磁州窯裝飾中它反映的是另一種情趣,是一種和普通人能夠溝通的形象。這也鮮明地證實了人民大眾的審美趣味,和對皇權的看法,傳達著平和、質樸的情懷。

鳳紋 鳳凰和龍一樣,是古代人民想象中的傳統的造型,每一個人都有他心中的鳳凰形象。鳳凰是代表皇后的,龍鳳配被人們認為是最佳的組合。鳳同樣是人們想象中的形象,也是以現實生活中多種飛禽、動物組合而成的。如鶴鵝頭、孔雀尾、仙鶴爪、大鵬翅、錦雞身。使用鳳紋象徵高貴、吉祥。同龍紋一樣,出現在磁州窯陶瓷上的鳳紋,簡潔、生動並帶有幾分稚氣。在表現鳳展翅高飛時,畫了幾朵雲來烘托其輕盈直上,任意翱翔之態。以借意的方法傳達給人們“牡丹飛鳳”的視覺感受如“鳳回首”紋。(1982年揚州出土的磁州窯龍鳳紋罐,采取立式畫法,鳳凰的腹部呈螺旋形,羽毛全部由放射線狀的細線條構成,整個鳳紋的形狀有如一個等邊三角形,畫面簡潔,生動活潑,是元代磁州窯鳳紋應用中的時代性突破。)

鹿紋 鹿紋在磁州窯裝飾中經常出現,主要是傳統文化中借鹿的諧音寓祿,來表示一種祝福。鹿在民間傳說中被視為瑞獸,一種神物,是人升仙時的乘騎,代表吉祥和財富。在磁州窯瓷枕上鹿紋圖案使用更加普遍。畫法也更為生活化,有在山林中奔跑的小鹿,也有漫步於草叢之間回首顧望的子母鹿。

鶴紋 傳統寓意紋樣,《淮南子·說林訓》:“鶴壽千歲,以極其遊。”鶴的年壽長,常用為祝壽之辭。因此吉祥紋樣中多有鶴紋。磁州窯裝飾中的鶴紋,通常用筆線條簡練。紋樣畫得充滿童稚氣,有的鶴抬腿伸脖,注視水中的食物,有的鶴雙腿伸直,振翅高飛 。

金 白地黑花松鳥紋如意頭形枕

高15cm、枕面長39cm、寬27.3cm

1960年河北省磁縣冶子村金墓出土,現藏於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家大掌櫃》後面精彩繼續

花鳥紋 磁州窯裝飾的主要題材之一,在瓶、罐上,特別是陶枕上最為多見。通常用筆精練,線條勁挺流暢,風格活潑,以展翅飛翔的小鳥、小雀,喜鵲登枝等圖案表現出生機盎然的情景。這些都表現了磁州窯畫工對生活的熟悉、觀察的細膩探人,達到了意到筆到,表現了非常生活化,非常生動的繪瓷圖案。

魚紋 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裝飾紋樣,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就大量出現,也許曾經是部族的圖騰符號。這種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的動物,被人們廣泛運用於器物裝飾上。磁州窯裝飾中魚紋的品種是非常豐富的,表現了不同的色的形象,最常見的有鯉魚、草魚、鰱魚、鯰魚。在磁州窯陶器上的魚紋,多為肥壯,鰭、尾上翹,表現出很強的動感,看似像在水中遊動。有的魚紋寫實、有的魚紋寫意,寥寥數筆。生動活潑。有時幾根線條就組合成一條或幾條抽象的魚,魚和水波紋融於一體。表現出高超的借意裝飾技法。以相反的方向,插繪魚紋和水草。表現出魚在遊動的感覺。磁州窯的工匠還用繪間或兼剔、刻的手法,把生存在漳河裡的各種魚的動態很寫買地表現在陶瓷的瓶、罐、缽、盆上以一種純真、浪漫的情感描出或溯水而上、或在荷蓮中靜息、或躍出水面爭食嬉戲的各種魚,用水草的飄拂暗示水的流動,靜中寓動。魚藻紋是元代裝飾中非常典型的形式,魚藻紋中魚形象繁多,各種各樣不下幾十種形式,有藏肚魚、藏尾魚、藏頭露尾魚(這種紋洋比較少見)。水草尖逆向對著魚頭,看上去像魚兒在逆水行進,給人感覺魚在遊動,這是典型民間裝飾藝術的借景寓意法,用風動的水草給你視覺提示,讓你產生聯想:魚在動。雙魚交叉紋,與現代裝飾語言相同,魚紋的廣泛使用說明了普通大眾喜聞樂見的題材是磁州窯陶瓷彩繪主要表現的內容。魚的寓意好,裝飾效果生動,多用在大盤或大盆裡面,具有象徵意義,達到了民間藝術要求精神和物質達到完美的統一的目的。

金 白地黑花魚紋盆

高14.8cm、口徑40cm、足徑22.8cm

1971年河北省豐南縣雙港村出土,現藏於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歡迎關注公眾號:《藏界看點》後面精彩繼續

魚紋在磁州窯陶瓷上的運用,還有其他寓意。傳統民俗文化中,“魚”與“余”諧音,以“魚”來比喻富裕、充足之吉祥美好之意。同時魚多子,以魚來暗示多子多福,興旺發達的意思,表示對後代繁盛的祝福。這種借意祈福在民間陶瓷裝飾上非常普遍。

鴛鴦紋 磁州窯陶瓷中普遍使用的紋樣。在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中,鴛鴦鳥是愛情的象徵,雌雄偶居,形影不離,成雙成對在一起,是甜蜜美好愛情最形象的表征。磁州窯陶瓷的盤碗,特別是瓷忱上用此類圖案最多。畫面通常表現荷蓮葉、荷花,或垂柳水紋。鴛鴦一前一後,

或以其他水禽、植物形象,如水草或野鴨來打破構圖,從而豐富圖案的裝飾性。

北宋 白地黑花童子蹴鞠圖八角形枕

高10.8cm、枕面長30、寬18.5cm

1964年河北邢台市出土,現藏於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

3.人物紋樣裝飾

嬰戲紋 磁州窯陶瓷中十分重要的題材之一,主要用於瓶、盤、碗、罐、枕等造型上,通過對人真無暇兒童嬉戲的各種生活場景、動作的描寫,表現對一種無憂無慮美好生活的企盼嚮往,敘說對生活的熱愛,或對一種美的事物希望。嬰戲紋樣的構成了除了將活潑、健康、胖胖的大頭娃娃動態刻畫外,同時畫面一定陪襯有意味的背景或有吉祥寓意的植物、動物。如嬰停竹馬、池塘趕鴨、雙嬰戲鳥、打陀螺、放風肇、就鞠等。嬰戲紋樣沒有一些陶瓷裝飾紋樣的含蓄和神秘,只有童稚的明朗和健康。

金 白地黑花君臣夜談圖長方形枕

高9.8cm—14.2cm、寬16.7cm

4.情節人物紋樣

帶有故事情節的人物紋裝飾多用於瓷枕,特別是在元代磁州窯器物上,有些紋樣是著名的歷史故事,有些則是戲劇中的故事情節。元代戲曲藝術發達,紋樣中的題材,表現了磁州窯窯工和當時社會民眾對元代雜劇,以及雜劇中所歌頌的歷史人物的喜愛。元代戲曲的流行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同時通過這種藝術形式,也加速了各種思潮的傳播,因此人們喜聞樂見的故事人物,出現在陶瓷裝飾上是十分自然的。將人物故事題材的裝飾用在陶瓷上,要求陶瓷畫工不僅有精湛的畫功,還要具有相當的藝術素養和造型能力,關於這一點,有學者認為是畫院畫師分樣本,陶工摹繪於器物上。筆者認為,有兩點很值得商榷。一是畫院,據美術史記載,元代宮廷不設畫院,因此就不存在畫院畫師分樣本的可能。二是磁州窯屬民間窯,它的裝飾題材不受官方任何限制,用什麽紋樣來裝飾器物,最大的影響是社會文化流行的題材,磁州窯為民間窯,它的製品主要是銷售於市場,顧客主要是普通名百姓。從商業角度看,什麽題材是大眾關心的、喜聞樂見的,瓷器裝飾上就用什麽,這是符合邏輯的。因此,筆者認為,此類紋樣的出現,一是磁州窯畫工的自身創作品,另一種可能是受民間年畫、畫本的影響,被摹描於陶瓷上,同時也不排除其他瓷窯對其的影響。因為在磁州窯陶瓷發展的同時,耀州窯、定窯的陶瓷都在發展,類似於此類內容的紋樣也出現在耀州窯、定窯的產品上。而耀州窯和定窯為宮廷製作陶瓷,受到官方在工藝技術上的關照,是極有可能和順理成章的。再者耀州窯、定窯、磁州窯在某些裝飾技法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綜合起來看,窯場與窯場之間的影響是極有可能的。

金 白地黑花一琴一鶴圖長方形枕

高14.4cm、枕面長32cm、寬15.5cm

1978年河北省邯鄲地區出土,現藏於石家莊市博物館

歡迎關注公眾號:《古美藏社》後面精彩繼續

2.動物類圖案紋樣

總之,帶有故事情節的人物裝飾紋樣,不但豐富了磁州窯裝飾的內容,同時也增加了更強烈的人文色彩,使磁州窯裝飾融合了更多的藝術精神。 5.文字裝飾。文字是磁州窯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宋、金、元時期磁州窯裝飾的又一主要特徵。在陶瓷器上題詩寫字為裝飾,最早應始於唐代長沙窯,磁州窯陶瓷產品繼承了這個傳統,並加以弘揚,大大擴大了這種裝飾形式,以不同書體的漢字為裝飾,這不僅豐富了陶瓷裝飾的題材,而且密切了陶瓷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提升了陶瓷藝術的文化品位。

元 白地黑花“秋露白”銘罐

高21.5cm、口徑17cm、底徑9.3cm

1982年河北省廣平縣西張孟村東窯藏出土,現藏於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陶瓷裝飾上書體多為行草,大多字體道勁,結構嚴謹,運筆有力,很顯然這些繪工是有相當功力的書家。有的字體略有黃庭堅的筆意,也有顏體風格,有些是魏碑,絕大多數題字是非常嚴謹認真的。有學者認為,磁州窯器物上的書體,是受宋朝被稱為“楷法行草為本朝第一”的蔡襄的影響,很顯然書法是有意味的裝飾。書體裝飾的文字內容豐富多彩,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個方面記述了宋代社會的民俗風情。書法裝飾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略帶看破紅塵、退居鄉野的隱士或仕途受阻的失意文人情懷的詩文,也有詞牌、曲牌;一種是反映市民意識,帶有談諧調倪的市井打油詩。如河北彭城出土的瓷枕,上書《朝天子》詩文:“左難右難,枉把功名乾,煙波名利不如閑,到頭來無憂患,積玉堆金無邊無岸,限來時,悔後晚,病患過關,誰救得貪心漢。”另一件六方枕上題有:"駕踏花飛,亂紅鋪地無人掃。杜鵑醒了,菜底青梅小。倦撥琵琶,總是相思調。憑誰表!暗傷懷抱,門掩青春若。”一些反映市井文化,並帶警世色彩的句子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客問浮世,無言指落花”,“招財利市”,“天下太平”,“月照他中月,人觀鏡內人”,“無枝不黃葉,有山得翠影”,“綠葉追鳳長,黃花向日開,香因風裡得,甜向苦中來“,以及“家國永安“,“風花雪夜”,“壽”等。這些詩、詞、題、賦反映了宋元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審美觀,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流行文學藝術對陶瓷裝飾的影響。

(文章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部發布文章,敬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