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投資科創板第一站:通過公募基金打新成為關鍵詞

每經記者:黃小聰 每經編輯:肖芮冬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科創板的腳步越來越近,普通投資者的第一反應大多都是:可以打新了。

除了已開通科創板權限的投資者,更大一部分中小投資者如果想參與科創板,基本上就只有通過公募基金這一條路徑。

其實一直以來,公募基金在A股打新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打新基金也曾因為可觀的收益被投資者津津樂道。雖然近幾年,通過基金打新的熱度大不如前,但隨著科創板的推出,打新規則方面繼續往公募產品傾斜。作為投資科創板的第一站,“打新”重新燃起了投資者的熱情。

打新向A、B類投資者傾斜

先來看看目前的打新規則。按照現行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下投資者管理細則》,網下打新的投資者包括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保險公司和合格境外投資者等六類機構投資者,以及其他機構投資者或個人投資者。

這些投資者在參與網下打新時,一般又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公募基金、養老金和社保基金(以下簡稱A類);第二類為年金和保險資金(以下簡稱B類);第三類為前兩類配售對象以外的其余有效報價的配售對象,即其他投資者(以下簡稱C類)。其中,A類、B類配售對象的配售比例不低於C類配售對象。同時,A類的配售比例應當不低於網下發行股票數量的40%。

相較而言,此次科創板網下打新的規則發生了一些變化——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5月31日發布的《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下投資者管理細則》,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保險公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以及符合一定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等專業機構投資者,在證券業協會注冊後,可以參與科創板首發股票網下詢價。

不難發現,科創板的網下打新可參與對象少了個人投資者。此外,對於符合一定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參與打新,也比目前的打新規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正證券認為,科創板網下打新的账戶數量將較目前滬深兩市(約5000個)大幅減少,其中A+B類數量約佔打新账戶總量的90%。

值得關注的是,上交所科創板股票公開發行自律委員會此前倡導建議,除科創主題封閉運作基金與封閉運作戰略配售基金外,其他網下投資者及其管理的配售對象账戶持有市值門檻不低於6000萬元,安排不低於網下發行股票數量的70%優先向公募產品、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基金、保險資金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金等六類中長線資金對象配售。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於科創板而言,這樣的制度安排有助於提升科創板投資者的專業化程度。在提升機構投資者比重的同時,保證科創板市場的流動性,更好地發揮科創板提供直接融資渠道、促進新經濟發展的作用。”

平均中簽率或明顯提升

網下發行向公募產品的傾斜,勢必帶來A類、B類在中簽率以及收益率方面的改變,特別是作為A類投資者的公募基金、養老金和社保基金,受益或更為明顯。

方正證券認為,參考目前滬深A類的账戶參與情況,保守預計,科創板參與差異化門檻網下打新的A類平均數量不低於2000個;參考主機板打新情況,B類投資者數量約為250個。據此,其對前期上會的11家企業進行了測算,A、B類投資者的科創板網下打新中簽率分別約為0.066%和0.058%;對比2019年至今參與網下的核發新股A、B類平均中簽率為0.044%和0.043%,科創板網下打新中簽率分別較滬深打新提升50%和35%。

另外,招商證券指出,從目前已經受理審核的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的情況來看,科創板上市企業的平均預計募資規模為8億~10億元。參考創業板開通後第一年的情況,按照每年上市120家計算,每年融資規模為960億~1200億元。假設融資規模為1000億元、公開發行中網下發行佔比(考慮回撥)為60%、有效申購報價比例為90%以及網下配售中A類、B類、C類的佔比分別為65%、15%和20%等條件,A類機構頂格申購參與網下打新,在產品規模為2億~10億元、科創板上市企業漲幅40%~80%的情況下,收益率範圍為0.69%~6.93%。

而根據華泰證券的測算,在募資規模900億元的情況下,中長線資金對象(公募基金、全國社保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保險資金、企業年金等),在產品規模為2億~10億元、科創板上市企業漲幅40%~80%的情況下,收益率範圍為0.89%~8.74%。

總的來說,不同類型機構打新收益率的差異會受到其產品管理規模以及科創板上市公司漲幅的影響,產品規模越高,打新收益率有可能會相對較低。

2億~6億規模的基金或比較合適

具體到公募基金的選擇上,目前除了科創主題基金可投科創板以外,多家基金公司已經紛紛公告旗下的存量基金也都可以參與科創板的投資。因此,對於希望通過公募基金進行打新的投資者而言,就有了更多的選擇。

面對全市場如此多的基金,又該如何選擇?

對此,有基金研究人士建議,“首先要選擇打新是一貫策略的基金;然後根據長短期回報和風險指標篩選綜合評分較高的基金,因為打新策略只是增厚收益,本身的質量很重要;最後還要控制基金規模,理論上規模越小的基金,打新收益越高,但是考慮到底倉要求,2億~6億元規模的基金較為合適。”

其實一直以來,打新都是公募基金的主要盈利模式,在打新還需要提前凍結資金時,公募基金具有絕對優勢,打新基金的大部分收益也都來源於新股貢獻。特別是在2015年,打新基金盛極一時,曾經出現過打新基金規模超百億、打新基金收益超過20%等情況。不少打新基金在2015下半年持續調整中,依然能夠獨善其身。

隨著打新取消預繳款,改成配市值的方式,打新基金的組合演變,也一步步地從“打新+貨幣”組合變成“打新+債券”組合,再變成“打新+權益”的組合。

進入2016年,打新出現了兩種比較有意思的情況:一種是打新的收益趕不上底倉的持續虧損;第二種是在市場風格切換之後,以配置大藍籌為主的部分打新基金,底倉的收益反而還超越了打新的收益。

如今,真正以純打新為主的基金已經越來越少了,但市場上不少基金對打新的熱情依然沒有消退,這從目前新股網下申購的名單中也能發現。而隨著科創板的推出,打新基金能否借此機會再現當年的火爆,有待市場進一步驗證。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