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誕生至今一百多年的「科幻電影」到底是什麽?

最近上映的《上海堡壘》,是繼《流浪地球》之後又一部以科幻為主旋律宣傳造勢的電影。然而在遭遇上映票房遇冷,被質疑票房造假,甚至是盜用宣傳素材等一系列事件後,導演道歉,原書作者道歉。

上海堡壘

各大媒體鋪天蓋地展開討論,網友們也唇槍舌戰,有人直言《上海堡壘》並非是科幻電影,而是披著科幻外衣的愛情片。

上海堡壘

現在主流論調都認為國產科電影幻始於《流浪地球》,那麽反過來看,在《流浪地球》之前,國內大部分人對於科幻題材電影的熟悉度應該有限,更多的認知也都是通過國外電影作品。

因此對於這種爭論,勇哥一向不太喜歡去插上一腳。我倒是想從科幻的角度和大家來探討下「科幻電影」這個領域。

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是人類求知欲的體現

首先,要準確的去判斷什麽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是比較困難的,因為科幻電影本身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同的準確定義。

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將科幻電影歸類為一種用以滿足人們對未知事物好奇心的電影,可以是未來幻想題材或是與現實社會衝突的想象。

環太平洋

比如《環太平洋》中的巨大機甲相信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不過這種想象並不是隨意的,科幻電影注重於將想象建立在真實科學、推想性科學或思辨科學以及經驗性方法上。有時候還會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將它們與魔法甚至是宗教中的超驗主義相融合。

我們應該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哥斯拉

《哥斯拉 2》中就引入了神話作為線索

無論這是否有理可尋,是否是“正確”的,對於科幻電影來說,這種並不一定被主流科學界所接受的理論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有些科幻電影也會使用神話題材作為藍本進行創作。

大家比較熟悉且典型的科幻電影非常多,我列舉幾個比較知名的。比如《黑客帝國》,這部電影無論是思維還是視覺上都開啟了新的紀元,它開創了大家熟悉的子彈時間特效,而這種概念也比引入在《魔兵驚天錄》、《崩壞 3》等動作遊戲當中。

子彈時間

子彈時間

又或者是《盜夢空間》,它深層次的討論了多層夢境的概念,將人的現實、夢境和潛意識所串聯展開。讓許多人對科幻又有了新的認知。

盜夢空間

只要是基於一定的科學上的幻想性情景或假設為背景,以此展開的敘事電影,比如外星人、超能力、時間旅行等等都可以稱之為科幻電影。

一百多年科幻電影的誕生

我們了解到,科幻電影的範疇其實挺廣,早在電影這個品類被發明出來不久後,還處於默片時代的電影中就已有了科幻電影的存在。

默片,又稱無聲電影。早期的電影只有畫面和背景音樂,而演員和場景本身沒有聲音,類似啞劇,演員只能依靠動作、表情,讓觀眾了解劇情。

而在這種背景下,1902 年誕生了被稱為“史上第一部科幻片”的《月球旅行記》,該片基於凡爾納和威爾斯的小說改編而成。比較有意思的是,劇中表現了一群天文學家乘坐炮彈到月球探險的故事。這種看似荒誕的劇情,也算是科幻電影,因此它的範疇真的很大。

月球旅行記

月球旅行記

月球旅行記

如果根據時間線來排列,早期一些較為知名的科幻電影有像 1927 年的《大都會》。但之後的這幾十年裡,科幻電影都逃脫不了 B 級片的範疇,大多都是借科技發展之勢的賣弄作品。

大都會

大都會

直到 1968 年推出了一部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的科幻電影《2001 年太空漫遊》。

2001

該電影大膽的從人類起源入手,講述了來自遠古的巨石指引下草食人猿學會了將骨頭當作工具和武器,並開始獵食動物,推進了人類文明,直到人類科技飛躍發展,甚至可以穿越太空後的一系列故事。

2001 年太空漫遊

在太空中,人工智能“哈爾”出現錯誤判斷,而當人類試圖關閉哈爾時,它通過唇語讀到了人類的想法,從而阻止人類。

2001 年太空漫遊

影片中的“可視視頻通訊”和“人工智能威脅論”,即使放在今天都非常具有前瞻性。這部電影突破了傳統敘事的框架,不留情面的駁斥了人類的認知的有限。

也正是由於該電影的誕生,科幻電影終於逐漸成為一種更為嚴肅的電影類型。也為之後科幻電影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年之後,《星際大戰》上映,該片獲得了空前的成功,自此科幻電影開啟了百家爭鳴。

星際大戰

科幻電影的軟硬之分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某些科幻電影的不認同,大多基於它們不夠優秀的事實。那麽一個優秀的科幻電影應該具備怎樣的特質?或者說,受到高評價的電影是怎樣的?

最近我常常看到,許多人在評價一個科幻電影是否優秀時,經常會用到這個設定不合邏輯的表述。這就涉及到科幻電影中的細分領域——硬科幻和軟科幻。

所謂的硬科幻,會更加遵循數學、物理等定律,片中的各種設定都會基於科學上的合理性與嚴密的邏輯。雖然軟 / 硬科幻並非完全按照是否科學嚴謹來劃分,但是一定程度上,硬科幻會在敘事上以科幻為核心主體,而軟科幻大部分情況下只是以科幻作為背景,其劇情和內核被沒有以科幻為中心。

星際穿越

比如我們在軟科幻電影中,有時候會看見主人公依靠感性,比如個人情感甚至是直覺來做出抉擇,而不是依靠理性,比如邏輯、認知、方法論,這就導致了這類電影反響不好,比較典型的就是《極樂空間》、《超驗駭客》等。

極樂空間

極樂空間

而在優秀的硬科幻電影中,不得不提到諾蘭的《星際穿越》了,他將人類的意志和科學有機結合,理性且充滿人性,使得作品的的主題宏大而有深度。

星際穿越

《星際穿越》中最知名的就是這個黑洞了 與後來曝光的黑洞非常吻合

而某些將保衛地球,抵禦外星人等史詩級的題材去生搬硬套在一個違和的愛情故事中,這種小打小鬧的感情戲碼成為了影片的框架,就顯得整部作品狹隘且庸俗。

這可能也是像《上海堡壘》這種影片被眾多科幻迷詬病的其中一個原因。

上海堡壘

結語

其實從狹義上來說,一部科幻電影如果能將科幻內核和電影想表達的主旨融合完好,而不僅僅是將“科幻”二字作為一部電影的背景,那麽很大程度上能夠稱得上一部優秀的科幻電影。

然而現實是,想要將主旨與科幻題材結合完整並不容易。因此也誕生了許多爛俗的科幻片,當然這種爛俗並不是隻出現在國內,國外也不少。

《流浪地球》之所以大熱,是因為其整體情節上符合硬科幻標準,也極力將電影主旨與其科幻題材相融合,雖然中間有一些細節被所謂“專家”指出不合理,但其內核依舊稱得上結合的良好。

流浪地球

電影的全片主旨都在講述“流浪地球計劃”。其科幻概念則來自於太陽將在一百年內衰亡,人類為了延續文明而建造一萬兩千座重元素聚變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 2500 年的時間奔往 4.2 光年外的比鄰星。

流浪地球

乍看一下“很不現實”,但實則電影中將這一“壯舉”進行了邏輯合理的設定,用幾百年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上千年航行,幾百年減速,最後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其中的一顆新行星。

流浪地球

而電影關於地表形態、氣候影響、科技發展以及政治經濟文化都進行了嚴謹的思考,即便有些地方受質疑,認為不符合常理。但整部電影的科幻設定和其電影主旨結合的完好,內核清晰。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地表場景

所以《流浪地球》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優秀的科幻電影。

當然,優秀之中還有很多梯度,也有細分的評價維度,但《流浪地球》的誕生,其意義卻不在於此,這預示著國內的科幻電影已經起步。

我不信奉什麽國產科幻電影元年,但我也不認為國內未來的科幻電影將止步於此,加油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