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9高校招生“關鍵詞”,第一個你就想不到

近日,全國各大高校進入了招生季,相比以往高校的招生文章及視頻,今年校友自製的“土味”海報、視頻等頻上熱搜,走出一條“野路”。不過,雖說這些“土味”博人一笑,但也只是娛樂一下,真正的高校招生相關內容,更值得我們關注。今天,我們整理了高校招生舉措的關鍵詞,一起來看

招生關鍵詞:轉專業

近年來,為了給學生更多的專業選擇空間,越來越多的高校降低了轉專業的“門檻”——

北京化工大學:提供四次轉專業機會

該校提出轉專業的學生情況分為兩種,一是新生入學時,通過參加新生入學考試參與評選優秀新生,優秀新生可自由選專業。二是分別在第2、第5、第8學期,實現“零門檻”轉專業,由被轉入專業所在學院進行考核,合格者就可以實現轉專業。

中國計量大學:學生有4次申請轉專業機會

學生在大學期間有4次申請轉專業機會,時間分別在大一大二四個學期的期末。實行3-6年的彈性學製。如果學生學有余力,有多個專業可以供選擇進行輔修,也可以攻讀雙專業、雙學位。

西北師范大學:有兩次換專業機會

為滿足學生專業志願,學校本科新生有2次轉專業的機會,第一次轉專業於新生報到一周後進行,第二次轉專業於一年級結束時進行。

招生關鍵詞:新增專業

教育部於今年4月份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

結果顯示,新增備案本科專業最多的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196個)、機器人工程(101個)、智能科學與技術(96個)、智能製造工程(50個)。新增審批本科專業最多的是:人工智能(35個)、網絡空間安全(25個)、會計學(13個)。

翻看2018年4月公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會發現,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一樣獲得頭籌,位居第一,第二是機器人工程專業。

陽光高考招辦主任訪談一欄中,也可以看出多所學校“官方宣傳”今年新增專業。

招生關鍵詞:大類招生

大類招生的全稱應該是按學科大類招生,是指高校將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通常是同院系的專業合並,按一個大類招生。學生入校後,經過1~2年的基礎培養,再根據興趣和雙向選擇原則進行專業分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實施大類招生 實行專業零調劑

北航的大類招生將傳統的73個專業方向,依據北航自身發展特點和各專業方向之間的關聯情況,整合成為航空航天類、信息類、理科類和人文社科類四個大類招生專業。2019年北航實行專業零調劑,如果報滿志願,可以百分之百地滿足考生的專業志願。

南開大學實行大類招生,推行“5+3+X”二次選拔機制

該校多年來實行總分優先,專業不設級差的總體原則,服從調劑,體檢合格,提檔不退檔。2019年南開大學實行大類招生,共有28個大類(專業),新增六個專業。並繼續推行“5+3+X”二次選拔機制。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38個專業按13大類招生

該校2019年本科招生專業為66個,其中38個專業按照13個大類進行招生。大類招生的專業有所調整:公共事業管理和勞動與社會保障2個專業按照公共管理類招生;化學和化學生物學2個專業按照化學類招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軟體工程、電子商務4個專業按照計算機類招生。

招生關鍵詞:取消專業級差

什麽叫專業級差?簡單地說,就是同一志願學校內越靠後的專業志願,在錄取時考生要減去的分數就會越多,相應錄取難度也會更大。

中南大學:不設專業級差,推行大類招生

積極應對高考改革新形勢,推行大類招生和大類培養。大類培養時間原則上為一年,個別大類可根據具體情況縮短至半年;大類培養期間,同一大類各專業培養方案相同,課程設置和教學要求相同,完成專業分流後,按照各自專業培養方案進行培養。特殊類型招生政策及培養方式以招生簡章公布為準。

複旦大學:分數優先不設專業級差

複旦大學在錄取過程中,對達到該校最低錄取分數線的考生,按分數優先原則進行專業志願錄取,不設專業志願級差。在考生分數相同時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的同分排序規則進行排序錄取,無同分排序規則的批次參照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本科普通批次執行。

中國科學院大學:錄取不設專業級差,以成績高低為準

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年本科招生錄取時不設專業分數級差,考生在報考時可自由選擇學科專業;錄取時以投檔成績高低為序逐個選擇專業志願。

招生關鍵詞:“新工科”專業

“新工科”專業改革類涵蓋了包括人工智能類、能源類等熱門“新工科”在內的19個項目群。在今年的招生中,很多高校在“新工科”上布局——

人工智能成“最火”新專業

據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新增審批本科專業達到241個,其中,人工智能成為“最火”的新專業,不少高校紛紛布局相關專業,並於今年開始招生。

首批獲得人工智能專業建設資格的高校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蘭州大學等,共計35所。眾多高校紛紛在人工智能這一專業領域發力,和國家的戰略發展密不可分。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兆元,但目前人才缺口也非常巨大。同時,面向新科技革命和產業升級等,不少高校還新增了機器人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製造工程等專業。

石油院校布局“新能源”

今年石油院校本科招生也有新變化。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增3個專業,除傳統專業地質學、金融學外,還新增新能源科學與工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新增4個招生專業,分別是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智能製造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下一步還將根據招生條件,新增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

新能源中就包括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該產業涉及領域廣,可有力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可大幅增加新增就業崗位,也是實現脫貧攻堅的重要措施,對宏觀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更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推動力。

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031萬,再次突破千萬,創下了2010年以來的歷史新高。面對新的考生,高校在招生錄取工作上,自然也要有新的應對措施。高校的招生工作,並不是止步於“寄出錄取通知書”,而是應該延伸到新生入學以後。

相關:錄取不是招生工作的終結

現在各地正在陸續開展錄取工作,被錄取的每一位學生都是學校的寶貴財富。但是,並不是每一個被錄取的同學都會在9月到校報到。我們都知道,學生收到錄取通知書後,並不是只有“報到”這個唯一選擇,學生仍可以選擇就業、複讀、去港澳台或國外讀大學。這就意味著,錄取並不是招生工作的終結,而是最終決定過程的開始。

於是,擺在學校面前的一個問題是,從發出錄取通知到學生赴校報到期間,不想靜候佳音、守株待兔的學校,要如何去爭取優質的錄取生?

主動溝通,了解期待

邀請錄取生參與調查,在調查中講出自己對入學教育的期待,這是校方拉攏錄取生,表達對其需求的關注,使其建立與學校情感聯繫的第一步。錄取生調查的重要性在於,通過收集學生的期待,學校才能在提供入學教育服務時有的放矢,清楚應著重哪些入學教育,應如何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有所側重,從而提高入學教育質量,幫助新生平穩過渡。

收集信息,改進招生

學校在招生上下了很大功夫,往往“多管齊下”,但效果如何常常只有一些直觀的感知和猜想,沒有科學的評估。要解決這一問題,最需要的就是來自招生對象及其家長對各種招生手段的有效性反饋,並請他們提出改進的意見,如:宣傳材料要改進哪些方面才能更好地提供信息?學校招生網站現在為什麽不夠吸引考生和家長?學校招生電話谘詢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學校在高中舉辦的招生活動以後應該怎麽進行才會效果更好?

在發出錄取通知以後至新生報到之前這一階段進行調查,相對於只在入學後開展調查,有一個關鍵優勢就是:此時有機會掌握不報到人群的反饋。

實時反饋,及時乾預

對錄取生的調查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可以提供實時反饋。即,一旦考生填寫了問卷上的關鍵問題,例如,決定不來報到或者經濟上存在嚴重困難,這部分信息就可以第一時間傳遞給校方招生人員,進而可以通過電話或其他形式的交流,有針對性地提供指導和幫助。

錄取後調查作為招生、新生入學、適應性三階段調查的第一部分,對學校管理有著重要意義。錄取通知書發出在即,如能及時開展調查,收集到這個時點的相關信息,無疑會對學校的招生效果和後續改進大有裨益。

本文綜合整理自:央廣網、中國青年報(葉雨婷)、中國石油報(ID:zgsybwx)、陽光高考網、麥可思研究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