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淨利潤集體下跌 新華都等傳統商超被盒馬帶坑裡了?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一年前,傳統商超們不想錯過新零售風口,紛紛站隊騰訊或阿里,也不惜代價在轉型更新中“憋大招”,都希望能做出自己的盒馬。

  眨眼,一年過去了。

  近日,一些商超先後發布了今年上半年業績快報,情況並沒有大家預期中的可觀。

  7月20日晚間,福建老牌商超新華都發布修正後的《2018年上半年的業績快報》預計今年1~6月,歸屬股東淨利潤為550萬元~1000萬元,同比下降77.09%~86.85%。

  同樣來自福建的連鎖商超永輝超市也發布了半年度業績快報,2018上半年永輝實現營業收入343.97億元,同比增長21.47%;不過在營業收入增加同時,營業利潤同比下降22.6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下降10.67%

  此外,浙江最大的連鎖超市之一三江購物上半年度業績快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三江實現營業利潤7898.57萬元,同比下降7.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5693.58萬元,同比下降13.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同比下降22.25%。

  數據來源:永輝、三江、新華都財報、2017上半年業績預告。

  從上圖看,2018年前兩個季度,永輝、三江和新華都的營收同比基本都是增長狀態,但淨利率均同比下降,雖還未包含其他商超的統計,但可以一窺商超們現在的狀態。

  轉型新零售的代價

  上述三家上市商超的盈利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這是為什麽呢?

  新華都在回復深交所問詢時表示:一方面,由於零售市場競爭日愈激烈,傳統線下零售業務經營業績未達預期;另一方面,新業務公司新設門市的選址與開業時點及培育期預測存在不確定性。據公開報導,新華都在福建的31家超市,已經全面接入淘鮮達,進行線上線下一體化新零售改造。

  永輝回應上半年利潤下降:報告期費用同比增長,一方面是公司持續引入高端管理、技術、經營型人才而增加的薪酬成本以及本期計提了3.58億元的股權激勵費用,另一方面是由於門市增加,費用支出同比增加。

  作為騰訊陣營的“新物種”,超級物種在2017年開出27家,在今年上半年,永輝新開45家精品超市、19家超級物種。據永輝2017年報披露,2018年超級物種計劃開店100家,這也意味著下半年,其開店速度還會加快。

  此外,永輝仍繼續發力新業態。易鮮生活、超級U選、超級研習社、永輝私廚……

  三江購物解釋利潤表現不佳,主要是公司創新店業務拓展前期投入和人才儲備導致費用支出較大,以及上半年授予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購股金支出。三江2016年11月被阿里投資,是阿里最早收入麾下的商超,但一年半過去了,三江依然在持續投入進行新零售的改造。

  可以看到,在轉型和創新方面的費用投入都影響了上面三家商超業績。而且,這可能不是個案,應該是傳統商超們在新零售轉型中,集體需要面對的問題。

  盒馬鮮生的光環遮住了“坑”

  按道理,傳統商超一般都有規模議價能力,門市佔據比較好的地段,一方面可以靠地產招商盈利,另一方面也可以向上遊壓價。地產招商是固定收入,只要確保有一定的人流量,商超就可以活下去。

  但過去幾年,傳統商超的生存狀況惡化,除了受消費品零售增速放緩等巨集觀因素影響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電商的線上衝擊,線下價格跟線上比沒有優勢,人流減少讓門市招不到商,只能關店止損,此外生鮮、餐飲等引流能力強的類目佔比在逐步提升。

  而當線上流量成本過高時,就需要到線下尋找流量,馬雲拋出的“新零售”似乎成了“解藥”。電商從毛利較高的服飾、標準化程度較高3C數位蔓延,逐步擴展至全品類,隨著及時物流的同步發展,傳統商超最後的陣地也正在被吞噬。

  此時, “新零售第一樣本”盒馬鮮生橫空出世。據公開資料,盒馬坪效達5.6萬元,侯毅說盒馬“已經做到了中國傳統零售坪效的3~5倍”。線上與線下結合後,居然有如此誇張的引流能力和坪效?盒馬被爭相模仿,傳統商超也期望能通過這一新業態帶動自己的整體流量。

  大約在去年8月,虎嗅曾做過一個不完全統計,各大商超學習盒馬開出的新業態已經有:永輝的超級物種,天虹的sp@ce,新華都的海物會,步步高的鮮食演義、百聯的RISO系食,大潤發的大潤發優鮮,物美的杭州近江店,聯華的精選未來店。現在還要加上本來生活實體店、京東7FRESH、蘇寧蘇鮮生、美團小象生鮮(前身掌魚生鮮),而且入局者肯定還不止這些。

  但問題是,除了盒馬在2017年7月,有13家門市的時候說自己實現規模盈利,沒見到一家說自己能跑通盈利的,而盒馬發展到40多家門市後,也沒再聽它嚷著“取得大規模盈利”。其競敵超級物種,也還沒能盈利。

  永輝超市2017年年報顯示,永輝雲創(含永輝生活店、超級物種、永輝生活等新業態)2017年營業收入5.66億,營業利潤為-3.5億元,淨利潤虧損2.67億元。永輝有騰訊加持,生鮮供應鏈又是永輝的優勢業務,如果超級物種都沒能盈利,其他家的新業態也多半也持續虧損。

  你看,大家可能都被盒馬的光環給帶偏了。盒馬能跑通,背靠的是阿里強大的資金、流量、人才和技術,有侯毅這樣的人才,有Jack Ma的不斷背書,還有“盒區房”這樣強悍的公關品牌能力,這才做出了這麽一個坪效誇張的新物種。沒有這麽多資源做支持,學過來的,可能是一個虧損的盒馬,或者效果打折的小盒馬。

  現在盒馬的門市多了,話題性弱了,就再也沒說過自己盈利的事情。如果盒馬又開始虧損的話,就說明互聯網公司做生鮮、餐飲這些重資產業務還是有短板的。

  在用餐飲、生鮮業務帶出話題性和流量後,盒馬用超市快消品業務切入周邊社區生活場景,拉高粘性和利潤,畢竟盒馬效率再高,也很難跨過商品價格的門檻。 “我們已經有一兩百個自有品牌為盒馬貢獻了利潤”,在侯毅切入快消品供應鏈,因為掌握定價權和議價權的非標商品才能帶來更多的利潤。

  雖然都是門市,但盒馬能把門市輻射能力做得這麽強,別人很難有這個資源。傳統商超應該也明白這一點,但還是學習盒馬,做新零售,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是盒馬給做電商遇阻的它們指了一條路:線上線下不是二元對立,而是可以融合的。

  我們才看到線下零售站隊阿里、騰訊的情況,不轉型,等線上打下來,想必處境會更加艱難吧。

  寫到這,我要重點聲明:我們不能像上面的圖裡一樣,把鍋甩給馬雲、甩給盒馬。學習標杆,需要自身實際出發,量力而行。

  傳統商超們的轉型陣痛

  既然要進行轉型,傳統商超必然要投入資源,不可避免地對業績造成影響。

  從大環境看,物流成本高企,房地產價格上漲,人工成本上升,零售企業經營成本壓力依然較大,微利經營導致部分企業沒有足夠資金用於轉型創新。實體產業不像互聯網,重資產的壓力讓其必須守住最後的利潤點,上市公司更是如此。

  要做新零售,商超首先要將商品數字化,做到線上線下價格統一,並延伸到家服務。碰貨、碰價格、碰服務,沒有一樣少得了資金的投入。為什麽優衣庫能做到線上線下價格統一?很大程度是因為服飾的毛利較高,能覆蓋掉線下的成本,銀泰百貨也正在做,同樣因為百貨業大部分也是服飾商品。對於整體毛利較低的實體商超來說,兼顧運營成本的同時做到跟線上同價,是一件非常有壓力的事情。

  站了隊的,肯定比不站隊的有優勢。據斑馬消費不完全統計,全國60多家經營商超業務的上市公司,已經近三分之一被阿里騰訊收入麾下或建立合作關係,另有三分之一同樣被各路資本見縫插針地圈地。

  本圖來自招商證券許榮聰研究團隊

  總的來說,這些被互聯網巨頭收編的線下商超,多是行業佼佼者。對接互聯網資源後,行業的分化可能會加速,另外三分之一的商超在被邊緣化之後的,退至牆角後又該如何反擊?

  但被阿里騰訊看上也不見得就真的上岸了。改造成本、線上入口還有到家物流等這些資源都要花錢的,而當企業的大數據、流量、管道都被捆綁後,巨頭的意志就難以拒絕,例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二選一,顧客如果不滿意,站隊的玩家冷暖自知。

  而如果選擇自力更生,通常也會接入第三方互聯網平台做移動支付和做到家場景的延伸,以中百和多點合作為例,不影響中百決策,是多點能夠被中百接受的前提,但以多點的線上流量,能帶來多少線上訂單增量是個問題,而不排隊的“自由購”,則有把中百的線下流量洗到線上的假象。

  顯然新零售並不是所謂的 “捷徑”,雖然是打通線上線下,但並不是實體到電商的折中,而是兩種能力的累積。傳統零售做不好電商,很大程度是思維與組織架構的問題,如果電商都做的那麽“痛苦”,那即便是被動接受改造,也免不了一番傷筋動骨。

  在持續創新投入以及創新業務要盈利的雙重壓力下,線下傳統零售或許進入了轉型陣痛期。至於會持續多久,則要取決於轉型投入的回報周期,商品、物業、人力等都是可控的因素,但技術投入能多久產生效益,則難以從外界尋找準確的參照。

  來源:虎嗅APP

  原標題:淨利潤集體下跌,永輝、新華都等傳統商超被盒馬帶坑裡了?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