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此人有經緯之才,諸葛亮將其與龐統並列,最終卻被流放

在三國時代,雖說蜀漢集團算是最弱小的一國,但在關羽失去荊州之前,蜀國內部還是有很多的人才的。夷陵之戰過後,蜀國人才大批凋零;丞相諸葛亮做事謹慎,因而他在大權在握之後,總要親力親為。或許會有讀者感到疑惑,難道蜀國真的沒有什麽人才了嗎?

顯然不是,蜀國當時還有一位被埋沒的奇才,名叫廖立。平心而論,此人的謀略確實有一定亮眼之處,但一直沒人推薦他;在懷才不遇之下,廖立只好發發牢騷。不曾想到,諸葛亮借口他誹謗先帝,將其罷免為民,徹底將他排擠出了蜀國朝堂。因而陳壽為廖立做傳之時,也將他與劉封、彭羕等罪臣並列。那麽問題來了,這個最初令諸葛亮都盛讚為奇才的人,為何會落得如此田地呢?

在劉備來到荊州之時,武陵人廖立便已經頗有才名了。或許是在這個時候,渴望人才的劉備,就已經結識廖立了。因而《三國志•廖立》傳有記載:“先主領荊州牧,辟為從事,年未三十,擢為長沙太守。”劉備對廖立還是比較重視的,他在入蜀以後,孫權派遣呂蒙進攻荊州江南三郡(長沙、零陵、桂陽),廖立敵不過吳軍,竟然棄城逃跑了。可即便如此,劉備也還是沒有責備他:“先主素識待之,不深責也,以為巴郡太守。”

關於廖立的本事,史書中並無明確記載。但在諸葛亮的評價中,廖立卻是一個了不得的人。當時坐鎮荊州的,是諸葛亮和關羽兩人。江東孫權派人與諸葛亮來交流感情,期間便問起了劉備麾下都有什麽人才。諸葛亮是這麽回答的:“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讚興世業者也。”跟隨劉備入蜀的龐統,他的軍事才能大家都清楚;乃是劉備麾下堪比法正的戰略型人才。論軍事能力來說,此二人都是要遠超諸葛亮的。但在諸葛亮的評價中,廖立的本事可以與龐統匹敵。

縱觀廖立一生,他缺少表現自己的機會,因而後人無法判斷為他的才學水準。另外,諸葛亮盛讚廖立的心思,也很耐人尋味。一方面,劉備很看重廖立,所以諸葛亮一旦貶低後者,那豈不是間接說劉備沒有眼光?所以面對劉備喜歡的人才時,諸葛亮一般都是支持的。就比如法正做了蜀郡太守之後,因為個人恩怨公報私仇,諸葛亮也沒有多管他。另一方面,諸葛亮未嘗沒有向自己的盟友“秀一秀肌肉”,好讓孫權覺得蜀漢集團內部,當真是人才濟濟。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不管廖立有沒有才學,諸葛亮都不看好他。這也是造成廖立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自詡奇才,卻不受重用,時間久了自然會發發牢騷。比如龐統做萊陽縣令之時,便“在縣不治,免官”,還是東吳魯肅給劉備寫信,隨後諸葛亮見魯肅都表態了,也開始隨聲附和,龐統這才得到劉備重用,一躍成為和諸葛亮並列的軍師。無獨有偶,蔣琬也曾懷才不遇,劉備見他喝酒誤事,甚至還動了殺心;諸葛亮一看接班人有危險,便趕快進言,說蔣琬是“社稷之才”,這才保住了後者一命。

和龐統、蔣琬不同,諸葛亮對廖立的態度則是打壓。“立本意,自謂才名宜為諸葛亮之貳,而更遊散在李嚴等下,常懷怏怏。”劉備死後,在諸葛亮有意無意的打壓之下,廖立始終沒有機會一展才華,直到有一次,他開始“吐槽”起了劉備等人。

不妨來看一下廖立的這番評價,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其一是“昔先帝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吏士,無益而還”。不難發現,這的確是劉備戰略決策上的一個失誤。因為劉備在攻取益州後的第一時間,的確沒有攻打漢中。正因如此,張魯提前一步投降了曹操;而後者也被迅速派張郃、夏侯淵等人將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人口,悉數轉移到了內地。劉備打下漢中,其實損失很大。

其二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眾也”。劉備令關羽獨自鎮守荊州,這顯然是一個錯誤。關羽“剛而自矜”,且看不起士大夫,因而他不懂得和孫權交好,反而將江東豪傑盡數視為鼠輩。最終由於小人背叛,最終落得了敗亡的結局。

其三是“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無綱紀;朗昔奉馬良兄弟,謂為聖人,今作長史,素能合道”。雖說諸葛亮後來將廖立貶為平民,流放邊境,是借口廖立褻瀆先帝。但在筆者看來,廖立因為說了實話,這才讓諸葛亮排擠出了中樞。

不難發現,廖立評價的這幾人,如向朗、文恭、郭攸之、王連等人,都是諸葛亮的心腹之人。但廖立說錯了嗎?從這幾人的表現來看,他們確實沒有多少才乾。但他們都是諸葛亮的黨羽,因而他們的職位也讓廖立不屑。在此之前,廖立也曾發過不少的牢騷,但諸葛亮看在他是先帝寵臣的份上,並沒有多做計較。

廖立此言一出,諸葛亮這才意識到,廖立原來不可能為自己所用。不久之後,諸葛亮便上奏彈劾廖立,給出的罪名則是“誹謗先帝,疵毀眾臣”。如此一來,廖立便徹底被排擠出了朝廷,“於是廢立為民,徙汶山郡”。

廖立最後一番評價,是尖銳而又中肯的。可惜他得罪的,是奉行“山頭主義”的諸葛亮。從廖立的悲劇能看出,當時那個時代對於人才選用的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在“舉賢用人”的外衣之下,包裹著“唯親是用”的狹義觀念。即便是有賢相之稱的諸葛亮,他也跳不出這個圈子。再聯想到曹操的心腹將領,亦是同姓將領,可見當時看似繁盛社會之下的一種悲哀制度。

參考書籍:《三國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