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萬買設備、學費每年每班六七萬,“直播班”靠譜嗎?

這兩天,一篇《這塊螢幕可能改變命運》的報導刷屏朋友圈。248所貧困地區的中學通過直播跟隨成都七中同步上課,16年來,有7萬2000名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完成高中課程,其中88人考上清華北大,大多數成功考取本科。網絡直播課程真的有“改變命運”的魔力嗎?

祿勸一中始建於1928年,教學品質在雲南省並不突出。在與成都七中的同步網絡直播課程中,授課內容和進度都以成都七中為準,學生跟著同步上課、同步作業、同步練習。高三學生羅仁斌:

剛開始接觸這個網絡教學,那邊的教學特點就是密度大,知識量覆蓋廣。比如聽某一個地方的時候突然一下子就過了,所以這方面有一些不適應,說實話還是感覺差距大。

祿勸一中的孩子們在慢慢適應和習慣。羅仁斌說,隔了一層螢幕並沒有距離感,這種教學模式就像是6門學科有了12名指導老師。

他們那邊問什麽我們就回答什麽。一開始覺得有點兒奇怪,慢慢發現你答的跟那邊也差不多,你會發現已經融入那個課堂了。那邊老師的確很有教育水準,針對學生不懂的方面著重講解。

網絡班教學過程中,祿勸一中的老師們也不能“袖手旁觀”。除了課前準備、課間講授,學生沒有跟上和理解的,課後還需要一起查缺補漏。

從2006年11月開始引入一個班試點,逐漸發展到現在祿勸一中、祿勸民族實驗中學兩校30個網絡班1500多名孩子上課,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參與到了網絡課堂中。祿勸一中副校長吳飛介紹,網絡班的教學模式帶來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一開始,一個大縣40多萬人,只有20多個上一本,現在有150多個。大學上線率從過去百分之四十七點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我覺得在教學品質上提升是很大的,這個不存在炒作。

由於距離昆明只有大概2小時車程,過去許多“優質”生源都選擇到城裡讀書。隨著教學品質的改變,一些已經被昆明市區學校錄取的學生選擇回流到縣裡就讀高中。不過,對於網絡教學模式能否大規模推廣,惠及更多寒門學子,吳飛坦言,不論是從成本上、還是從網絡班基本的入學門檻考慮,目前都無法做到普遍使用。

一個班的費用,理科的資源費是7萬一年,文科的是6萬一年,全部普及的話投入有點兒大。現在都是政府投入,對於一個貧困縣來說,真的不容易。我覺得困難的地方,一是經濟支撐的問題,二是兩邊學生學習差異很難彌合的問題。

“螢幕”能否改變命運?

專家:解決貧困地區師資問題是基礎

其實,所謂“直播班”模式,並不是突然出現的新鮮事物。早在1996年,我國就出現了第一所網校。網校老師和本校老師組成的“雙師課堂”的模式,已經通過互聯網教育公司和公益組織等機構推廣多年。

校寶在線董事長兼CEO張以弛表示,以“雙師課堂”為代表的遠程教育值得肯定,但也有其局限性,如從課程設定上,一些強調體驗感、動手類的課程是遠程教學無法覆蓋的。另一方面,教育不僅是知識的擴散和傳播,同時也是健全人格和價值觀培養的過程,需要情感層面的日常溝通,這是無法通過遠程教育這一單一形式來實現的。

園釘創始人兼CEO王旭認為,就目前的發展程度看,“雙師課堂”的互聯網教育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針對不同圈層的學生,名校老師備課、教學進度等都遇到了不小的挑戰,同步上課是否會對名校學生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的問題,也被打上了問號。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不能片面誇大“直播班”或“雙師模式”等在線教育模式的作用。讓貧困地區學生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首先必須解決貧困地區的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只有基於師資隊伍建設引入在線教育,才能讓在線教育真正發揮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