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MC和環球影業的“17天窗口期革命”:真正救的是電影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躍幕,作者 | 七月

窗口期問題。

近日,上影節論壇上針對“電影發行與放映新趨勢”進行了討論。不難發現,這些內容仍是基於保護終端市場的窗口期規則這一行業重點而展開的。

其實不光是國內,對於整個全球電影市場來說,窗口期之爭或者模式之爭都是一個最引人關注的產業焦點。當地時間7月28日,AMC院線和環球影業維持了幾個月的“戰爭”,通過一項新合作協議完成了和解:窗口期縮短至17天,AMC分得環球影片的部分線上收益。

這次協議的達成被稱為“一次不可逆的行業地震”,雖然目前僅覆蓋AMC在美國的位置,但足以打破全球傳統院線堅持了數十年的90天窗口期規則,將一定程度上改變未來影院和流媒體的發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項協議確實極大地縮短了窗口期,但對院線的經濟效益並沒有產生太大影響,也沒有顛覆院線未來的發行地位。而這項協議帶來了哪些行業思考,才是國內市場應該關注的。

01 為什麽是17天窗口期?

算一筆經濟账。

AMC院線與環球影業的這項合作協議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在於:AMC將保證在上映的前17天內,獨家享有環球影業和焦點影業的所有電影放映權;17天之後,環球影業可選擇在數字平台進行付費在線點播等,並分得一部分收益給MAC。

從90天窗口期縮短至17天,這看起來確實有些誇張。但實際上,“17天窗口期”這一概念的提出,是有著一定的行業根據的。

首先,從時間跨度來看,熟悉北美市場的都知道,新影片的上映時間基本會選擇在周五。這樣的話,17天窗口期恰好包含了首周末三天和完整的次周、第三周。

而且對於大部分影片來說,17天之後其實就已經開始面臨排片不斷被壓低的問題,瀕臨下線也是正常的情況。17天窗口期其實可以看作是一個市場節點。

其次,從票房曲線來看,全球電影市場的走向基本趨於一致,17天窗口期所包含的這三周票房平均要佔到總票房的80%左右甚至以上。縮短至17天的窗口期,對傳統院線的經濟效益產生的影響並不算大。

以上圖為例,該影片在北美市場上映17天的票房合計在1.16億美元,而最終在北美市場的總票房為1.53億美元,佔比達到了75.6%。而該影片的上映影院數從最開始超過4000家,在上映第20天減至3000多家。

對於大部分以院線觀影為起點的電影來說,“院線電影票房收入+長尾收入”組建了其基本的商業模式。AMC與環球的新合作協議仍舊是院線電影在度過窗口期之後,再在數字平台進行付費在線點播等。

顯然,這項協議雖然縮短了窗口期,但本質上並沒有改變電影行業基本的B2C商業模式。倘若說此前的90天窗口期規則是為了防止傳統院線受到DVD和數字等的衝擊,那麽如今的17天窗口期協議則是在抵禦家庭影院和流媒體平台對傳統院線的衝擊。

02 為什麽是AMC院線?

公司的特殊性。

不難發現,作為發起這項縮短窗口期合作協議的雙方,AMC院線和環球影業都是傳統影視公司。

造成這種原因的本質有兩個方面:一是,電影產業商業模式的製片-宣發-上映整個過程,都高度依賴於影院放映產生的票房收益;二是,好萊塢製片廠壟斷市場式的發行規則一直延續到現在,極大程度上維系了其行業話語權。

由此可見,在北美市場甚至全球電影市場,現在主流的商業模式仍是院線放映的B2C模式,好萊塢製片廠與傳統院線之間的綁定極為緊密,流媒體平台還不足以動搖。因此,雖然疫情使得以流媒體平台為主的線上發行趨勢是必然的、不可逆的,但這項合作協議並不會由流媒體平台進行主導。

此外,還值得關注的一點是,AMC和環球這兩家公司達成了這項合作協議的背後,環球影片選擇在線點播的平台中其實也包括著AMC自己的數字平台。

那麽,為什麽是AMC院線呢?具體來看,這個問題的答案極大程度上來自於,AMC面臨的經營壓力和AMC特殊的公司屬性。

不可忽略的是,作為北美頭號院線,AMC負債最重,截止去年年底借款已達到了47.5億美元,今年4月再度舉債5億美元,也在最新的財報中指出未來的經營能力確實“令人擔憂”。重重外部壓力之下,AMC跟環球的和解亦是一種自救。

實際上,AMC早已意識到90天或者72天的窗口期,並不適用於流媒體平台崛起的北美電影市場。尤其是當時,好萊塢的主要製片廠積極地推動PVOD模式成為新的發行選項。曾負責過AMC全球整合和董事會工作的移動電影院CEO高群耀解釋道:“三年半前,我們就對此有過探討:有些影片是否有可能從90天窗口期縮短至17天。但可惜的是,當時並沒有達成共識。”

另一方面,AMC的CEO亞當·艾倫曾在旅遊業擔任過高管,電影行業局外人的思想決定了AMC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傳統院線公司。這其實反而成了AMC的一大優勢所在,也是這次合作協議中AMC主動求變的原因之一。

03 影院“上線”:不是選擇,是必須

國內市場的差異化。

雖然這次協議的達成,僅限於美國市場的AMC院線,僅限於環球的影片,但雙方接下來還將就歐洲和中東市場做出國際協議,複製的可能性增大。顯然,AMC和環球的新協議擁有的發展趨勢,足以給90天窗口期的行業規則帶來震動。

同時,由於AMC接下來能夠通過PVOD模式獲得的一部分線上收益分成,其未來的發展也相應能夠得到一定的回暖。這一市場趨勢是肯定的。

不過,由於北美市場和國內市場之間存在著很多差異性,比如北美市場的家庭影院發展較為迅猛、國內市場的發展借助於便利的網絡購票平台,AMC與環球的這項合作協議目前在國內市場還是較難出現的。

對此,高群耀指出,這其中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AMC其實擁有自己的數字平台,也是有著PVOD模式的收益,而目前國內的實體院線並沒有AMC這種兼容線上線下的商業模式”。

回看近幾年的票房數據,票房成績TOP20的影片中好萊塢進口片的數量從2017年的11部減至2019年的7部;TOP20中的好萊塢進口片票房佔比也從2017年的43%下滑至2019年的28%。

不難發現,雖然好萊塢進口片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佔比有所下滑,但國內市場實際上依舊受到了北美市場極大程度上的影響。因此,儘管只是兩家公司就一部分電影達成的合作,但這項史無前例的合作還是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國內市場的產業格局。這是國內市場的現實問題。

實際上,今年上影節的論壇上,高群耀已經提出了“超級影院”的概念,指出僅靠單一的線下放映模式盈利是脆弱的,“傳統的電影院模式終將被‘超級影院’取代”。他認為,國內電影行業應該透過AMC和環球的合作協議看到國內市場的痛點,即實體院線需要進行商業模式上的轉型,像AMC這樣線上線下共同發展的模式應該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從大的市場趨勢來看,線上線下的融合是必然的。在這項縮短窗口期的合作協議背後,其實應該看清楚的是,疫情加速了實體院線和互聯網融合的“陣痛期”到來,對國內電影市場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保障實體院線基本的B2C商業模式基礎上,不斷挖掘線上帶來的市場增量,打破單一運營模式的弊端。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