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何家英:俯瞰中外,極慮專精

論及何家英先生,讓人不由然想起他筆下工寫兼備、姿態萬千的唯美仕女圖,以及眾多創作年代跨越數十年包含獨特歷史節點和時代風貌的典型人物形象。其中,許多飽含人性溫暖及思想張力的工筆人物造像已成為當代工筆人物典型形象長廊的經典之作,毋庸置疑地登頂了當代工筆人物畫界的時代高峰。於是人們很自然就聯想到,在這個思想情懷青黃不接的時代,何家英筆下那些馳譽中外的扛鼎之作又是如何誕生的呢?這就涉及藝術審美問題,首先,是創作者自身具備常人難以企及的極致審美感覺,而後才能繪製出雅俗共賞美輪美奐的人類靈魂畫卷;其次,當畫者努力超越時艱最終呈現出含藏萬有的藝術臻品時,尚須有眼力的鑒賞者予以發現、發掘,乃至加以合乎情理的創造性品鑒,這考驗的是閱聽人的對等審美能力。

《秋冥》規格203x151cm 1991年作 絹本設色

作為人類最高級的藝術形態之一,書畫藝術蘊藏著豐富的人文性、歷史性、思想性和藝術性,其無聲勝有聲的強大的社會教化功能為歷朝歷代所珍視。但作為數千年來發展脈絡清晰的傳統表現形式,書畫承載的人文價值遠不止視覺所見那麽簡單,一幅脫穎而出的書畫作品往往具有無限的潛能,不單可供無數人反覆玩味鑒賞,而且亦是一座挖掘不盡的人文藝術寶藏,需要有識之士堅持不懈的播揚、解讀與確認,甚至需要藝術家親自站出來現身說法,即便如此,真正性靈的藝術仍然充滿了令人敬畏的神秘與未知,不過卻可過濾掉許多無謂的曲解和誤導,以便傳揚風清氣正、潤物無聲的藝術濡染魅力。

比如新近出版的美術評論集《畫外功夫》入編了一篇我和何家英先生深度對話的文章——《辯證之至:虛靜之美與中和之道》,這篇文章就是何家英先生無私站出來現身說法並廣受褒揚的最新例證。該文貢獻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創作思想及富含真知灼見的成功歷程。值得欣慰的是,此文一經發表,便得到廣大書畫家和藝術愛好者的密切關注與推崇,許多讀者反饋說,文章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和讀懂何家英先生的繪畫意義與生命境界,還能從中收獲巨大的成功啟迪,因此被眾多癡迷藝術的人們視若珍寶,甚至有人不厭其煩地全文誦讀,以期得到潛移默化的智慧能量,利於創作參鑒,從而見賢思齊,更好領悟藝術的真諦。

《米脂的婆姨》規格230x80cm 1985年作 絹本設色 1999年獲"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銅獎

何家英先生的成功無疑是跨越國界的大成功,大大超越了他這個年齡的藝術家所能抵達的藝術高度和國際影響力。實際上,熟知何家英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成長經歷並無特別之處,他之所以能取得世俗意義上近乎圓滿的成功,完全得益於"敏感"二字。這符合他細膩沉靜的心性,是他身為劃時代的靈魂藝術家最具個性魅力的性格特徵。當然,廣義的"敏感"特質適用於一切門類的偉大藝術家,因為只有具備良好的敏感特質,才能保持最佳韌性戰鬥力,以及觸發和捕獲超凡脫俗的創作靈感。此外,通常所說的靈感與悟性,均拜敏感心力所賜。對此,何家英先生亦有感而發:"我確實真切地感到,畫畫不是我們個人力量所為的,只要專注於畫畫本身,總會適時體會到上天的力量,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在"靈性與心性"之間,它們的本質關聯力顯然牽涉一切藝術創造的神秘力量來源,值得世人深度探究。

《舞之憩》規格195x115cm 2006年作絹本設色

我以為,無所不能的"敏感覺醒"之於一位卓越藝術家的成長力和創造力所彰顯的莫大價值,是何家英先生對這個時代最普適且最具生命力的傑出貢獻,他通過自己令人折服的靈性創造筆觸完美地詮釋了這一切,因此完全可以成立一個以何家英的藝術成就為核心個案的公共藝術命題,並加以系統研究和闡釋,用以解決說明敏感之心如何培育出神入化的感知力、見微知著的洞察力、厚積薄發的思想力及觸類旁通的表現力。不如此,不足以揭開輕籠在何家英先生巨大成就之上的神秘面紗。關於這個議題,何家英先生深感認同,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很少有人注意感覺的重要性,這是導致藝術家能否成功的關鍵!"。

何家英筆下的藝術魅力全然在於,他獨創了一種超越中西畫境之上的極致審美實踐和體驗,他對於國畫筆墨精神的理解,精準而深刻,他的筆墨感覺既傳統又現代,充滿難言的辯證意味與人文美感,甚至對於西畫的理解,他也勝過許多職業油畫家,這就是何家英先生優於他人的天才之處,並由此締造了一個難能可貴的當代繪畫傳奇。那些堪比神話般的故事,源自於他站在一個能夠自由表達的歷史高度俯瞰中西藝術的優劣全貌,使得他可以自如地揚長避短,既有強大的寫實再現力,更有綿密的寫意表現力,達到一種虛實相生中西合璧的畫道之境,令人心生一股"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的審美意境,歸根結底,他的藝術血脈裡流淌著一種中華獨有的正大天氣及渾若天成的寫意精神,所以觀之予人春風佛面之感,概因數千年以降未曾間斷之民族文化向心力使然矣。

《日本女孩》規格65x50cm 2014年作

誠然,何家英先生的藝術造詣業已登臨常人難以望其項背的高度,但憑其早早就能傲立畫壇的驚人才智,顯然可以支撐他走得更其高遠。藉此觀照他的藝術人生,可領略到他身上背負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是到了該放下一些"藝外之物"的時候了。他曾坦言,他很喜歡畫寫意國畫,但自我感覺略顯單薄。我想,何時當何家英先生眼中足可遂心的寫意國畫在他筆下漸趨圓融厚重之時,別的負累自然也就無足輕重了。或許,那才是他的繪畫實力真正渴望抵達的終極目標吧。我們有理由期待,何家英先生能在藝術征途上馳騁出更為精彩的篇章。他亦曾說:"我有許多新的想法有待付諸行動,也已經為此準備好了,至於下一步能畫到何種程度,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本文作者劉遠江系著名作家、文藝評論家)。

藝術家簡歷:

何家英:1957年出生於天津,1977年考入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學習國畫,198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天津畫院院長;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文聯"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中宣部"四個一批"文藝人才等榮譽。擅長當代工筆人物畫創作。代表作品有《山地》、《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馬嵬》、《秋冥》等。

來源:大眾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