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還是西醫,一百多年前的日本人,也曾矛盾糾結過

中醫是否是科學的話題一直很熱,其實正如江曉原先生所言,中醫不必自證為科學。科學原本就是西方文化發展的產物,西方傳統醫學原本也不是科學,只是在近代科學革命之後,西醫才真正成為科學。傳統中醫源自於中國傳統文化,是傳統宇宙觀的一種微觀體現,並不可以納入現代科學範疇。

中醫或許自有可取之處,但置諸於今日,確實需要完成現代轉型,完成科學化方能發揮更大效用。中國近鄰日本,在古代世界,其文明制度深受中國影響,醫學也不能外。歷史上的日本原本沒有本國醫學,公元414年,日本允恭天皇患病,急召高句麗醫生治病,從此日本有了韓醫方。

公元513年,日本通過北魏引入中醫。隋唐時代,日本開始大規模複製中國文明制度,據周作人描述,“以後關於醫藥的教養,悉依唐製,漢方醫遂以成立,即其後所謂皇漢醫道”,中醫也漸漸成為日本醫療體系的主流。

日本是個特別善於向異質文化學習的民族,16世紀開始,歐洲傳教士將西洋醫學傳到日本,但在當時遠不如漢醫影響大。中國的明清時代,朝廷基本執行的是閉關政策,對於西洋文化的了解僅局限於宮廷所需的天文歷法、鍾表珍玩一類,對於其真正的文化內核基本上是拒斥的。

但是,即便是在幕府鎖國時代,日本還是保留了了解西方的一點渠道,“蘭學”的存在便是明證,所謂“蘭學”就是荷蘭之學的意思,在當時的日本意味著西學和西方文化。18世紀中期,前野良澤翻譯介紹荷蘭醫書提倡西醫,西方現代醫學在日本的影響慢慢擴大。

當時,荷蘭是西方文化在日本傳播的主渠道,所以當時的日本人把從荷蘭傳入的醫學稱為蘭方醫。此後,蘭方醫在日本不斷壯大,到19世紀中葉西醫在日本勢力大盛,與漢方醫屢屢發生衝突。1868年的明治維新啟動之後,日本開啟了舉國西化的大改革,而在醫學領域,日本官方也宣布,日本今後醫學學修之路,當以西洋醫學為依據。為此明治政府開始實行廢止漢醫,並全盤歐化的措施。

首先,明治政府頒布政令,廢除了官辦的漢方醫學校,將國家醫療行政大權交給受過西式現代醫學教育的西醫,還實行醫師西洋七科考試製,扼製漢方醫的產生來源;此外,用自然淘汰的方法逐步消除特許執業的漢方醫。

明治時代,日本不遺余力地發展西方現代醫學,興辦醫學院校、現代醫院,聘請西醫學者任教講學,派員留學海外,培養西醫人才。如此深入骨髓的大改革,不懈三十年,直到1906年,日本基本達到廢止漢方醫的目的。

現代醫學的建立,必然會衝擊傳統漢方醫生的生計。尤其是日本醫學考試制度的建立,實際上剝奪了漢醫的授徒傳業權,也就斷絕了漢醫未來的發展。與中國傳統中醫一樣,日本舊時代的漢醫也是中世紀行會式的師徒傳承,沒有一個現代教育體系支撐,明治政府的醫學教育考試制度,其實就是斷絕了漢方醫生未來的發展。

在激進的反傳統改革作用之下,日本漢醫人數急劇下降,日本的漢醫與西醫的結構發生了變化,西醫所佔比例日益擴大並佔據主導地位。

明治維新最大的功用就是 促使了近代日本帝國的崛起,從一個貧弱島國成為一個強權帝國。日本的強大對中國有著強烈的刺激和示範作用,中日兩國差不多同時開始的近代化運動,日本有明治維新,中國有洋務新政,然成敗相反,局中人多以為是兩國西化程度不同。

據1904年的《東方雜誌》中一篇文章而言,“歐化東漸一語,日本婦孺皆習為口頭禪。而叩諸中國人,雖大夫亦多懵然。······地小地大、兵弱兵強、財困財裕,固五關兩國之興敗。兩國之興敗歐化故。……雖今日之比例,日本優於中國,焉知他日之比例,中國不優於日本?無他,歐化之速率每成一比例,國勢之速率即遂以日增。於是而中國立矣。”

在改革派看來,歐化不徹底就是中國不強而日本強的原因!那麽,醫學要徹底歐化,也就是引入西醫、廢除中醫,也成為應有之義。1901年清帝國新政啟動以後,大規模留學日本運動隨之展開,而留日學生中又有不少是學習醫學的。當時的日本,傳統漢醫已經沒有生存空間,科學化的西醫佔據主流地位,日本廢漢醫運動對中國留日學生不可能沒有影響。

晚清時代,中國知識階層也開始了倡議廢除中醫的運動,並深深影響中國歷史,至今依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