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宏觀視角看博物館行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

一、導言

SWOT分析法是一種企業戰略分析方法,它是根據企業自身的既定內在條件進行分析,找出企業的優勢和劣勢,並在對外部環境分析的基礎上找出企業面臨的機會和威脅,將這四個因素進行匹配,來尋找適合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經營策略的一種方法。

從整體上看,SWOT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SW——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主要指內部條件,屬主觀因素;第二部分為OT——機遇(opportunities)、挑戰(threats),主要指外部條件,屬於客觀因素。SWOT方法的優點在於考慮問題全面,是一種系統思維,可以把對問題的“診斷”和“開處方”緊密結合在一起,條理清楚,便於檢驗。

目前,將SWOT分析法應用於博物館領域的專題研究文章有10余篇,且多是針對某一特定博物館,或針對博物館某一具體業務領域,還沒有學者從博物館整個行業發展的宏觀視角進行深入研究。

二、SWOT分析法對我國博物館的宏觀分析

1、優勢:獨特的資源

規模優勢

近年來,我國博物館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機構數量、體系布局,資金投入、硬體設施等方面,均有長足進步。

資源優勢

數量增長的同時,博物館辦館質量也明顯提升。博物館在藏品、研究、展覽、教育和文創資源方面已形成較為豐厚的積累。

技術優勢

智慧博物館建設的探索。2013年,國家文物局啟動了智慧博物館建設試點工作,探索以數字博物館為基礎,充分利用新技術,對博物館傳統業務流程進行重塑。

現代科技手段在博物館領域的應用。VR、AR、AI等技術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應用,增強了博物館體驗感和傳播效果。

“互聯網+”戰略的實施。2016年,啟動“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推進文物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

協同優勢

社會參與。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建設的熱情日益高漲,尤其體現在非國有博物館的快速發展。

市場合作。各類市場主體與博物館合作的深度與廣度日益擴展,為滿足公眾多元化、高品質需求奠定了基礎。

2、劣勢:製約的障礙

理念障礙

在發展定位上,對博物館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作用發揮認識尚不充分。

在功能定位上,對於博物館的知識產出和知識傳播功能,即博物館作為研究機構屬性的認識尚顯不足,需要進一步強化。

在發展方式上,博物館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尚待進一步增強。

體制障礙

外部管理體制的束縛。目前,我國博物館作為公益一類事業部門,普遍存在政府管得過死、管得過細的情況,博物館在財務管理、人事制度、業務開展等方面缺乏相應的自主權,一方面影響了創新創造能力的發揮,另一方面也不利於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的文化需求。

內部運行體制的不足。以理事會制度為核心的現代博物館管理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博物館尚未真正實現管理運營的科學化、規範化,這是製約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發展的瓶頸所在。

資金障礙

財政投入保障不足。不同地區在博物館經費投入上的差異明顯,財政保障不足的問題多見於邊遠地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

自我造血能力相對缺乏。非國有博物館的運營資金主要依靠舉辦者的持續投入,具有不穩定性,而博物館自身又缺乏有效的造血機能,一些博物館因資金問題難以為繼的情況屢見不鮮。

人才障礙

專業人才隊伍薄弱。博物館專業人才的缺乏,主要是由於各地博物館在選人用人、職稱評審制度缺乏自主權、過於一刀切,導致了專業人才進不來,有能力的人才因為崗位限制職稱問題得不到解決的尷尬局面。

人才活力未得到有效釋放。博物館從業人員的工資待遇明顯偏低,導致博物館人才流失問題日益凸顯。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人員的積極性難以有效調動。

3、機遇:旺盛的需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形勢下,博物館工作的社會關注度空前提升,時代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為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國家需求

從宏觀層面上看,凝聚國家認同、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文化交往迫切需要發揮博物館的作用。對內,凝聚國家和民族認同。中國博物館作為中華文明的保存者和記錄者,可以通過豐富的考古人類學出土文物和民族志資料展現和詮釋中華民族構成的多樣性和文化來源的多元性,以及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理念,從而促進民族團結,增強國民的心理認同和文化認同。

對外,構建和展示國家形象。博物館通過對外文化交流,展示國家文化形象,提高文化軟實力,使我們能夠用世界眼光看待中華文明在人類發展歷史長河中的地位,深刻認識和發揮在全球文化格局中應有的作用。

社會需求

從中觀層面上看,博物館對於推動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一方面,博物館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另一方面,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維護力。

公眾需求

從微觀層面上看,博物館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陣地。

博物館與精神需要——實現全面發展

以文育人,博物館是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的寶庫。博物館是終身教育的課堂,能夠提升人的文化素養,實現人的自我增值和發展進步,尤其是博物館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發揮的作用正日益顯現。博物館通過展覽傳達、文創產品開發、文化演出等多種表達方式,將傳統文化之精神融進當代生活。

以文化人,博物館是獲取精神支撐、心靈慰藉的源泉。近年來,開始有研究者關注利用博物館來治療自閉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博物館與社交需要——增進溝通交往

博物館提供了一種文化休閑的生活方式,為朋友、家人聚會提供了社交場所。大家可以一起在展廳參觀展覽,也可以在博物館餐廳、休息區喝茶、聊天。博物館也會經常舉辦一些專門針對家庭觀眾的展覽或教育項目,通過互動體驗等方式來增進親子關係。

博物館與物質需要——提升生活品質

當今博物館與公眾之間的關係已經逐漸擴展至物質生活的方方面面。

衣。藏品的文化內涵如紋飾、造型等,可以為服裝設計提供中國元素,啟發設計靈感。

食。博物館餐廳在為觀眾提供飽腹和休憩之餘,還提供了藝術享受。還有博物館與食品相關的文創產品。

住。博物館通過與社區服務中心等基層組織合作,共享空間、技能和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了文化休閑的場所,有助於提升社區文化形象和環境宜居指數。

行。博物館旅遊兼具愉悅生活和增長見識的雙重作用,已日益成為旅遊產業的新增長點。

4、挑戰:合作與共贏

博物館面臨著外部環境的挑戰,此部分將博物館置於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的雙重背景下,旨在進一步找準博物館定位,實現博物館與其他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和文化產業的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其他公共文化服務機構

博物館在數量和規模上遠遠低於其他文化服務機構,尤其是博物館在基層的文化異塵餘生力上,尚待進一步加強和優化布局。在現有資源條件下,可考慮加強博物館與4萬多家基層群眾文化服務機構的合作,依托博物館資源優勢、借助基層文化機構平台和人員優勢,走出“圍牆”、走進“社區”。

從機構數量和規模上看,博物館均明顯超過圖書館;從觀眾數量上看,博物館的觀眾數量也超過了圖書館流通人次。從藏品數量上看,圖書館的藏品總量明顯優於博物館,但博物館藏品具有圖書不可比擬的稀缺性、獨特性、唯一性等優勢,尚有巨大的潛力可挖;從電子化程度上看,圖書館要優於博物館,博物館應借鑒圖書館電子圖書的建設方式,加強藏品數據庫建設,推動藏品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在研究方面,研究成果數量遠遠低於圖書館;從從業人員數量上看,博物館從業人員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數量僅為圖書館的1/4,專業人才隊伍尚有明顯差距。

文化產業機構

旅遊業

旅遊資源、設施、服務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要素。其中旅遊資源包括自然風光、歷史古跡、革命遺址、建設成就、民族習俗等,是經營旅遊業的核心競爭力。

旅遊消費者在參觀動機方面以逐漸趨於追求文化和情感享受為主,而博物館恰好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這種需求。博物館在與旅遊業融合發展、帶動經濟發展方面的潛力巨大。

文化產業

我國長期以來在“實用主義”觀念的主導下,產業發展與文化機構相脫節,博物館在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內涵式發展的作用遠遠未發揮出來。新時代、新形式、新需求下,我國博物館應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不斷加強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真正成為創新、創造的靈感源泉。

三、提升博物館貢獻力的主要途徑

1、與時俱進,積極回應時代需求

新時代的中國博物館,應當主動作為、積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國家層面上,應致力於成為國家記憶的重要載體、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成為重要的國家文化戰略資源和國民教育基礎設施。社會層面上,應助力於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成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融合劑,以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公眾層面上,應著力構建均等化、廣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揮更廣泛的作用。

2、大膽探索,破除製約發展的諸多障礙

破除觀念障礙。博物館應打破“非營利性機構不能從事經營性服務”的錯誤認識,積極通過組織特別展覽、專題教育活動、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研學旅行等方式,為公眾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文化產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需求。

破除體制障礙。各級管理部門應深化“放管服” 要求,賦予博物館更多自主權,著重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績效評估。博物館應當建立、健全以理事會制度為核心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科學化運營。同時,應加大博物館藏品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力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建設與運營,進一步盤活博物館資源。

破除人才障礙。應創新選人用人機制,暢通人才引進通道,賦予博物館作為用人部門在人才選拔任用和編制管理方面更大的自主權,允許博物館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應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探索建立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中高級技術職稱崗位佔比。

破除資金障礙。應探索設立博物館發展基金,為博物館的優秀展覽或教育項目提供經費支持。應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業的合作,多方籌集博物館發展資源。非國有博物館還可以通過認定為慈善組織的方式,享受民政部門關於慈善組織的相關資金和優惠政策。此外,基於藏品特色形成的研究資源,在明確知識產權的基礎上,也可以通過授權等方式,成為博物館資金來源的有益補充。

3、跨界融合,在合作中實現共贏

探索博物館與傳媒業相融合。通過加強與傳統媒體,以及數字內容、動漫遊戲、視頻直播等基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新型文化業態的開放合作,加強博物館品牌建設與塑造,提升博物館社會關注度。

探索博物館與旅遊業相融合。博物館應遵循“內容為王”的原則,對以博物館為旅遊資源設計開發的相關旅遊線路和活動項目進行嚴格把關。尤其是在近年來火熱的“博物館研學旅行”活動中,要積極探索博物館、學校、旅行社的最佳合作模式,增強對博物館研學內容的把控,從講解詞編寫、展線設計和教育課程研發等方面增強博物館研學旅行項目的知識傳播性。

探索博物館與文化產業相融合。博物館本身就是文化產業的有機組成部分。應將博物館發展置於文化產業發展的全鏈條設計之中統籌考慮,實現博物館與其他文化產業的優勢互補與合作共贏。

探索博物館與商業相融合。未來“城市綜合體”建設可能成為新的商業發展模式。綜合考慮滿足居民提升居住品質和保護文物安全的雙重需求,博物館可以通過數字化展示、虛擬展示等方式,參與到城市綜合體建設中來,促進文化與商業的融合發展。

4、練好內功,提升博物館的核心競爭力

應堅持資源先導原則,充分挖掘凝練博物館資源的特異性優勢,這是提升博物館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始終圍繞藏品做文章。博物館的所有業務工作均應以藏品為核心開展,彰顯藏品資源特色,形成特色博物館品牌;突出研究、展覽及教育工作的實物性和實證性,以物證史、讓文物說話;推動藏品信息資源的公開共享,有效提升藏品率。

凸顯研究職能。應將博物館建設成為知識生產和傳播機構。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以知識產出為評價導向的績效管理制度,切實提升博物館科研能力和成果轉化率。

增強服務供給的針對性。加強觀眾調查,依托互聯網平台和智慧博物館建設,深入系統分析觀眾需求,形成菜單式服務供給。探索建立策展人制度,提升博物館“講故事”的能力。教育項目策劃應突出分齡設計原則,符合不同年齡層次閱聽人心理認知特點。適度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增強博物館的沉浸式、參與式體驗。

整合資源,協同發展。應加強博物館跨區域、跨行業交流合作,通過總分館製、專題聯盟、平台建設等多種形式,加強博物館藏品、展覽、教育、人才的資源流動,形成一批能夠全面反映和代表中華文明或區域文化發展脈絡的博物館體系,實現1+1﹥2的效果。

本文改編自《SWOT分析法在我國博物館應用的宏觀視角》,原文刊載於《博物院》2019年第2期(總第14期)。作者:焦麗丹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博物館處。

《博物院》雜誌2019年第2期

圖文來源:《博物院》雜誌2019年第2期

標題:SWOT分析法在我國博物館應用的宏觀視角

編輯:阿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