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轉移性肝癌沒那麼可怕

轉移性肝癌,又稱繼發性肝癌,是指全身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到肝臟而形成的腫瘤。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實質臟器,血液供應豐富,不僅肝臟的原發腫瘤容易發生肝內或肝外轉移,肝臟也是其他很多惡性腫瘤轉移的常見部位。在惡性腫瘤的發展過程中,有25%-50%的原發腫瘤會轉移至肝臟。據統計,肝轉移腫瘤的發生僅次於淋巴途徑的轉移。

在全身各個部位中,以消化道及盆腔來源的惡性腫瘤轉移到肝臟較為常見,包括胃、小腸、結腸、直腸、膽囊、胰腺、攝護腺、子宮及卵巢等;而甲狀腺、乳腺、鼻咽部、肺、腎等部位的惡性腫瘤至肝臟的也不少見。腫瘤患者的死亡多是由於局部複發和遠處轉移所致,隨著手術技術的進步和治療方式的多樣性,腫瘤患者術後局部複發逐漸降低,遠處轉移成為腫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轉移性肝癌的特點

腫瘤轉移至肝臟常見的有4種轉移途徑:門靜脈轉移、肝動脈轉移、淋巴結轉移和直接侵犯。

經門靜脈轉移是其主要的轉移途徑,腹腔內腫瘤肝轉移發生率與此有關。轉移性肝癌經常呈多個,體積較大 ,散在分布,結節中央多發生壞死、出血,包膜下的轉移灶可形成「臍凹」。西方國家轉移性肝癌的發病率是原發性肝癌的20-60倍,我國約為1.2倍。 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肝轉移的特點也不一樣。如食管癌發生肝轉移約29%,其中20%同時出現肺轉移。乳腺癌肝轉移的預後較差,對化學及激素治療效果均不理想。

二、轉移性肝癌的發病機制

腫瘤的轉移過程有很多種複雜因素相互影響,各種因素又相互製約。在各種複雜的因素中,如果缺少某一種,即可阻止腫瘤細胞發生轉移。腫瘤細胞發生轉移必須具備一系列潛在的、使宿主體內平衡機制發生改變的因素。腫瘤的轉移與腫瘤細胞本身的生物學特性相關。腫瘤類型不同,轉移的途徑也不同。一般來說,癌多發生淋巴轉移,而肉瘤以血行轉移多見。此外,在臨床上還看到某些腫瘤容易發生特定器官的轉移,如神經母細胞瘤容易向肝及腎上腺轉移,攝護腺癌及甲狀腺癌容易向骨轉移。腫瘤的轉移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對轉移的機制還不是十分了解。

三、轉移性肝癌的治療

是否一旦發生肝臟轉移就意味著病情到達晚期,已經沒有辦法治療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出現遠處轉移的患者病情確實相對較晚,但是隨著醫療水準的發展,並不是所有的晚期患者都沒有辦法治療。在過去,轉移性肝癌被認為是無治療希望且不可能治癒的疾病,醫生往往束手無策,患者也只能放棄治療。隨著診斷及治療技術的進步以及多學科序貫綜合治療的發展,一些轉移性肝癌患者通過治療獲得了延長生命的滿意療效,甚至達到了治癒的理想效果。

進一步研究證實轉移性肝癌的手術指征擴大,在新輔助化療的參與下,肝切除率以及術後生存率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手術死亡率逐漸下降。過去認為,若無肝轉移和手術禁忌,只要肝轉移灶不超過4處,均可實施手術。也有人認為,如果左右肝均有轉移,病灶數目大於3個,腫瘤直徑大於5厘米或者伴有肝外轉移就不宜手術。然而,現在手術切除的觀念已經變化,上述這些標準已不能作為肝轉移癌切除術的絕對禁忌。目前認為轉移灶的大小、數目與腫瘤切除術的預後並沒有統計學上的相關性,只要能實現病理學上的切緣陰性,不論切緣距離是否能夠大於1厘米,均能延長疾病相關生存期。另外,即使有肝轉移,只要能夠同時切除或者經輔助放療、化療或新輔助等方法患者也能受益。

對於確診肝臟轉移的患者到底選擇何種治療,目前提倡的是多學科參與協作下的個體化治療模式。即根據患者的原發灶和轉移灶的情況、患者的耐受情況、腫瘤對於放化療的敏感度進行綜合評估,對於不同的患者採取不同的治療。對於異時性肝轉移的患者,手術切除仍是治療結直腸癌肝轉移最有效的手段,當然手術後仍需輔以化療。對於有些一期不能切除的肝轉移患者,經過新輔助化療後腫瘤可能縮小,患者重新獲得手術切除的機會。此外局部治療如射頻消融、微波消融的日臻成熟使得一些患者可以接受手術切除聯合局部治療的治療方式,手術切除大部分的腫瘤,而一些位置較深的小腫瘤可以通過局部治療將其消滅,進一步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和療效。雖然肝轉移灶切除術後仍會有60%的複發機會,約1/3的轉移灶仍出現在肝臟,只要符合手術條件,再次手術切除還是能夠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醫學的發展使得轉移性肝癌不再是不治之症,積極的手術治療輔以放化療等綜合治療使得轉移性肝癌的患者獲得了重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