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9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將頒布 造車新勢力面臨大考

蔚來汽車ES8。

小鵬汽車G3。

2018年,是新能源車的爆發年,也是造車新勢力的交付元年,如果以交付數量而論,刷屏了一整年的新勢力,成績卻並不耀眼,以至於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和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那著名的萬輛交付“賭約”,已經成為了交付元年的最佳注腳,儘管一萬輛在傳統汽車企業中,只是不值一提的數目。

眼下,更多造車新勢力還在路上,在新車“難產”、資金緊缺、補貼退坡的多重作用下,留給它們的時間視窗已經不多。車子終須要落地、交付,他們抱緊“大腿”也好,靠自身實力活著也罷,今年開始,將是考驗新勢力生存能力的關鍵一年。

現狀

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動車

銷量暴增

2018年,車市整體下行,讓行業倍感寒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年終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352.9萬輛和2371萬輛,比2017年同期分別下降5.2%和4 .1%,但純電動乘用車和插電混動乘用車,銷量分別達到78.8萬輛和26.5萬輛,比2017年同期分別暴增68 .4%和139.6%,銷量加起來高達105.3萬輛。可以說,新能源車帶來了車市寒冬中幾乎唯一的暖意。

同樣在2018年,部分造車新勢力也開始對外交付新能源車,因此2018年也被稱為造車新勢力的交付元年。但如果說新能源車的高增長與造車新勢力的加入有密切的關係,這種說法恐怕站不住腳,原因是達成規模交付的新勢力屈指可數。

自誕生以來,造車新勢力在“畫餅”時,都喜歡把產能和交付數字掛在嘴邊。但2018年7月31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一則看似不經意的朋友圈,讓外界對新創車企的交付能力再生質疑。作為圈內人,何小鵬當時表示,2018年內沒有新車企可以完成萬輛交付,當時何小鵬轉發的文章,說的就是蔚來不斷推遲交付的事件。之後,也就有了何小鵬與李斌的“賭局”。

上周,南都記者從蔚來官方獲悉,從2018年6月底開始正式交付到12月31日,蔚來E S8對外交付了11348輛,雖然蔚來遭遇了系統BU G與續航裡程低等質疑,但從蔚來的交付節奏來看,其在第四季度的交付速度提升明顯,而且11月和12月的交付量都超過3000輛,交付速度可以跟傳統廠商一些車型媲美。其實,在2018年12月16日,蔚來就將第9727輛E S8交付給小米創始人雷軍,因此何小鵬輸掉打賭也是意料中事。

之後,何小鵬也大度地願賭服輸,他在個人朋友圈中回應,表示很高興見到新造車頭部企業的規模銷售和交付能力。但正是這句話,也“戳中”了造車新勢力們的痛點,蔚來作為新勢力中融資額度排名前列、話題度最高以及唯一上市的車企,其萬輛新車交付的完成也充滿了蹣跚。

造車新勢力2018年交付數量或只有兩萬輛

南都記者粗略統計了解到,除了蔚來公布了具體的交付數字,其他造車新勢力的交付量大多成謎,隻計算公開的數據,新勢力2018年的交付數量,或許只有兩萬輛左右。

蔚來、小鵬以及威馬汽車,因為融資額度較高,且已經上市了量產車,一般被稱為新勢力的頭部企業。以威馬汽車為例,其在2018年9月浩浩蕩蕩地向全國“發貨”首款量產車EX 5後,曾表態希望年內能完成萬輛交付,但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沈暉之後也坦言交付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難題,預計今年1月底達成萬輛交付。至於小鵬汽車,把新車上市放到了2018年12月舉行,交付還處於起步階段,但何小鵬不久前向南都記者透露,小鵬G 3的訂單已經破萬輛。

其他已經交付的車企中,雲度新能源的交付最早(2017年已交付),但這家擁有福汽背景的新勢力存在感不高,儘管2018年定下了3.5萬輛的銷量目標,但其前三季度隻取得了大約5000輛銷量成績,其全年銷量則沒有被公布。反倒是另一家規模較小的造車新勢力———新特汽車在上月完成了第4000輛新車下線,這家擁有貴州國資背景的車企,主打低售價的A0級車型,並通過一汽代工,倒是穩扎穩打取得好采頭。還有一家低調交付的車企是NEVS國能汽車,上月底,國能在天津面向政府採購和網約車行業交付了500輛首批量產車NEVS93,隨著恆大的入主,這家車企可能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外,合眾新能源、前途汽車等也在2018年實現了交付,但並未掀起太多波瀾,前途首款量產車K50,定位為高端電動城市跑車,屬於小眾產品。

破局

因資金問題,今年造車新勢力面臨煎熬

在交付環節,2018年的造車新勢力隻製造了“萬輛賭約”這一個話題,但在新車發布上,新勢力們倒是不遺余力。

例如,理想智造ONE、愛馳U5、金菓EV、拜騰、天際汽車(為電咖汽車高端品牌)等,都發布了首款量產車或準量產車,進入新年,零跑汽車也召開了造車新勢力第一場發布會,正式上市了首款量產車S01。

如果說2018年是造車新勢力交付元年,那麽2019年才是真正的大規模上市交付元年。南都記者統計近20家造車新勢力了解到,除了華人運通這家更多聚焦智慧交通的車企,幾乎所有還未實現交付的新勢力們,都選擇了2019年作為交付年。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即便是“不差錢”的蔚來,交付過程也是步履蹣跚;對於其他新勢力來說,2019年的挑戰隻大不小,資金與產能是擺在新勢力們眼前最直接的問題,“已經有幾家造車新勢力來跟我們談過接盤的事。”一名不願具名的新能源車企內部人士告訴南都記者,“因為資金問題,今年對於一些新勢力來說,將會是煎熬的一年。”

前段時間爆發了“欠薪門”事件的奇點汽車,就是一個例證。儘管還比不上幾個頭部企業,但奇點汽車及其創始人沈海寅的融資能力也並不差。公開資訊顯示,奇點汽車前三輪融資額度高達70億元,奇點汽車還和蘇州市政府成立了100億元的基金,但這家早在2017年4月就發布量產車iS6的車企,如今卻依舊沒有車輛上市交付,倒是在北京開設了體驗店,但據多家媒體報導,該店平日鮮有客人。“目前有奇點北京員工已經離職。存在工資拖欠。”有接近奇點的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確認了這一情況,記者也曾試圖聯繫前員工了解最新進展,但對方婉拒了採訪。對於緩發工資的新進展,南都記者再次聯繫了奇點相關公關人士,但未獲回應,奇點汽車的官網上,最近的一條消息發布,已經是五個月前的2018年8月。

2018年年底,奇點薪金緩發的事件被曝光,早些時候的10月12日,奇點員工收到一份公司郵件,顯示公司資金需要轉移,工資將被暫緩發放,直到12月,奇點才宣布,停發三個月的工資將分階段進行補發,之後沈海寅以及奇點內部人士都向媒體確認奇點不存在資金問題,並得到地方政府和投資機構的支持。

傳統車企產能過渡給新造車,會是趨勢

從目前來看,奇點汽車獲得70億元融資後都還“燒不出”規模交付的車輛,尋求資本與地方政府的支持迫在眉睫。好在,2018年12月底,有消息顯示,奇點汽車已經加緊將總部南遷至安徽銅陵(奇點工廠所在地),在新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下,奇點汽車在原總部所在地北京、研發中心所在地蘇州等地再獲生產資質的可能性已經不大,尤其是江蘇省已經審批了多家新造車企業。相對而言,坐擁江淮和奇瑞的安徽省,仍可以容下這家全新的造車企業,抱緊地方政府的“大腿”,或許可以讓奇點加快量產交付。

深諳此理的還有其他一些造車新勢力。與賈躍亭的紛爭和解後,1月15日,恆大健康宣布,以9.3億美元入主N EV S國能汽車,加速取得後者51%股權,加上此前已經入股經銷商巨頭廣匯集團,恆大已經進入了汽車產銷的全產業鏈,對於已經擁有純電動車生產資質的國能汽車來說,覓得金主後,曾經不太起眼的國能汽車,或會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的一匹黑馬。

此外,拜騰去年得到了一汽領投的融資後,通過收購一汽華利取得生產資質,也得到了資金和資質的雙保障,在此之前,拜騰聯合創始人戴雷也曾向南都記者透露,公司的確存在過一段資金緊張的時期。而車和家旗下的理想智造,嚴格來說不算抱傳統廠商的“大腿”,但通過購入力帆的資質,以及共享研發等措施,理想智造已經為未來量產打下基礎。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向南都記者分析認為,理想智造6.5億元購入資質非常有必要“傳統車企的產能過渡給新造車,也會是趨勢。”

展望

今年下半年,將出現造車新勢力新車上市潮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在業內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在2018年6月份全球汽車論壇第九屆年會上,他指出未來大部分汽車企業將被淘汰出局,而新造車勢力80%-90%成為“先烈”是大概率事件。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新創車企中,大部分最後將很難活下去 。甚至在圈內人何小鵬看來,未來造車新勢力中,也只會剩下三家左右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而成敗的關鍵,則很可能會在量產交付爆發的2019年以及2020年。從產品的角度來看,20 19年交付的車輛將直接決定其在市場上能否取得入場券。何小鵬曾多次強調,正因為要高品質交付,才把規模交付壓至20 19年。而李斌日前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也特別提到雖然更便宜的E S6理論上是更走量的車,但也要靠口碑、品質取勝,因此ES6發布足足半年後才會正式交付。今年下半年,也將出現多家新造車企業的密集新車上市潮。

此外,2019年同樣也是傳統車企新能源車的交付大年.不論是豐田、大眾這樣的銷量大戶,還是BBA這樣的豪華品牌,以及目前國內主流的新能源車企,如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都有“海量”的新能源車上市計劃,比如豐田,將在全球暢銷車型卡羅拉上導入插電混動車型,是買一台成熟的卡羅拉,還是新勢力那些還沒站穩市場的車型,恐怕消費者心中早已有答案。

而在政策層面,2019年的補貼政策即將頒布,業界普遍認為退坡幅度會在30%至50%左右,一旦補貼大幅減少,對新能源車將帶來極大的影響,產品力還有待驗證的新勢力們能否躲過一劫,尚不知曉。即便是已經上市新車的威馬,之前也曾因為補貼事宜引發退訂潮,較後上市的小鵬G 3,則比較“聰明”地承諾補貼優惠政策延後至1月31日,但為此車企也要付出巨大的差價成本。此外,“雙積分”的實施,同樣也倒逼傳統車企生產出產品力更強的新能源車,它們的出現,將進一步擠壓市場空間。

數讀

2018年,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352.9萬輛和2371萬輛,比2017年同期分別下降5.2%和4.1%。

純電動乘用車和插電混動乘用車,銷量分別達到78 .8萬輛和26.5萬輛,比2017年同期分別暴增68.4%和139.6%,銷量加起來高達105.3萬輛。

采寫:南都記者 鍾鍵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