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內第一塊人造培養肉來了?A股公司且慢“見風使舵”

財聯社(南京 記者王俊仙 查道坤)訊,近日,南京農業大學旗下一公眾號發文稱,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

在此前A股市場人造肉概念瘋狂後,第一塊人造培養肉是否會帶來新一輪“人造肉”行情?人造培養肉的應用前景如何呢?財聯社記者獨家採訪了南京農業大學相關負責人和行業專家,對人造肉進行了深度的解讀。

國內第一塊人造培養肉?

11月18日,微信公眾號“國家肉品中心”發布文章稱,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

據悉,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光宏帶領團隊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干細胞培養20天,生產得到重達5克的培養肉。

這並不是國際上首個人造培養肉。

2000年,美國科研人員就用金魚細胞培養出來人造魚肉;2011年荷蘭馬斯特裡赫特大學生物學教授馬克波斯特(Mark Post)公布了實驗室的人造肉絲樣本,並在2013年公開烹煮了第一片實驗室製造出來的人造牛肉漢堡;2018年,以色列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可食用的“人造牛排”。

對此,該公眾號稱,這是國內首例由動物幹細胞擴增培養而成的人造肉,是該領域內一個里程碑式的突破。

11月20日,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人造培養肉技術對人類來說不是高科技,培養方法總體來說沒有太大變化。但在中國,南農大的人造培養肉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試驗,因為此前沒有人真正去培養人造肉。”

據財聯社記者了解,國家肉品中心公眾號由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研究中心運營。

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官網顯示,周光宏1994起任南京農業大學教授,1995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曾任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南農校長等,2018 年當選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IAFoST Fellow)和美國食品工程院院士。

周光宏長期從事肉品學研究與教學,是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他在肉與肉製品的品質形成機理、關鍵加工技術、標準與質量安全控制等方面取得諸多成果。

11月20日,南京農業大學相關工作人員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你看到的微信鏈接是南農大肉品中心老師自己發在朋友圈的,目前(關於人造培養肉)專家鑒定會還沒開,因為人造肉涉及一系列指標,包括血清含量、蛋白質、氨基酸等一系列指標能否達標,還有待專家鑒定結果,我們才會統一發布。”

而周光宏向財聯社記者表示:“21日下午會有新聞發布。”

未來應用前景如何?

不管如何,這引起了人們對人造培養肉的關注。

人造培養肉能吃嗎?好吃嗎?應用前景如何呢?

朱毅認為:“人造培養肉比傳統養殖業要操心多了,成本也更高。它需要嚴格的無菌環境,恰到好處的營養,酸鹼度、滲透壓、溫度和二氧化碳等都嚴格控制。從碳排放和環境保護,以及肉本身的安全性角度來說,人造培養肉跟傳統養殖業比,並沒有優勢。此外,幹細胞培養還需要克服兩個問題,一個是抗生素使用的問題,一個是可能癌變的風險。”

朱毅進一步表示,人造培養肉一個比較好的地方,可能就是可以按照營養學培養出健康的肉,但即使拋開成本問題,人造培養肉也存在一個致命問題,就是沒法做到像真肉那麽好吃,人類連散養和圈養的肉區別都能分別,更不用說不動的人造培養肉了。天然的肉是有神經、血液、肌肉運動的,而體外培養的細胞是不可能做到的,細胞代謝、風味物質的累積等也不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人造培養肉成本較高。

據媒體報導,2013年,上述荷蘭實驗室用培養肉所製作的漢堡,成本高達21.7萬英鎊;2018年底,以色列造出 “人造牛排”,每塊造價約50美元。

朱毅認為:“如果動物細胞培育的人造培養肉技術趨於成熟,用於人造器官做器官移植,似乎比食用更有價值。”

並非A股人造肉概念

一說到人造肉,A股市場相關概念股不免又有“聞風起舞”的衝動,此前這樣的情況已經上演過幾次。

A股人造肉概念股源起納斯達克上市公司Beyond Meat。

當地時間5月2日,被稱為“人造肉第一股”的美國人造肉創業公司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價46美元,當天收盤價65.75美元,漲幅163%。

此後A股大盤在節假日後首個交易日(5月6日)飄綠,但人造肉相關概念股卻逆勢上漲。如雙塔食品連續5個漲停,哈高科4個漲停,維維股份連續3個漲停。

截至11月19日收盤,Wind人造肉指數自年初以來,累計漲幅達到51.72%。

此後“人造肉”產品也在電商平台上架銷售。

媒體報導稱,中秋前夕,雙塔食品1000份零售價為168元/份人造肉月餅在電商渠道上架很快售罄;10月,金字火腿稱已與美國科研公司杜邦合作生產“人造肉”產品並將在淘寶旗艦店預售,隨後該公司股價連續3漲停,但其天貓旗艦店預售前四天下單數僅3人12份。

然而,此“人造肉”非彼“人造肉”。

據了解,目前人造肉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從豆類、小麥等植物中提取蛋白,加工成和肉類纖維口感相近的“素肉”,被稱為“植物蛋白肉”;另一種是從動物身上提取幹細胞,在培養皿培養使其自行生長的“人造動物肉”。

此前資本市場上大火的是“植物蛋白肉”,而上述人造培養肉其實屬於“人造動物肉”,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生態養殖與環境控制研究室主任馬現永曾表示,通過細胞培養的人造肉仍然存在一定的健康風險,要真正走上我們的餐桌,還有一段技術壁壘需破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