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拍出一部豆瓣9.2的神作?

作品展映及交流

精彩掠影

有人說,看伊朗電影,是一種心靈與視覺上的享受。影片中風景如畫的伊朗某地,當地人民的生活寫照,故事在此情此景真實發生。在這樣的影片裡,你會思索出某個道理,又或者你會喜歡上某段詩句,進而愛上伊朗電影,愛上這個謎一樣的國家。

隨著電影工業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地不同風格影片爭相跳出自己的國家,躍入每個人的視野,伊朗電影便是其中之一。隨著阿斯哈·法哈蒂、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馬基德·馬基迪、賈法爾·帕納西、穆森·馬克馬巴夫和巴赫曼·戈巴迪等伊朗大師導演的作品不斷為世界電影行業造成衝擊,這朵自社會生活和複雜人性中發掘藝術美學的亞洲電影之花開始綻放屬於自己的魅力。

2018吳天明青年電影高峰會電影大師講堂力邀有“伊朗斯皮爾伯格”美譽的電影大師Majid Majidi(馬基德·馬基迪)為青年電影人帶來以“觸碰人性,伊朗電影的魅力”為主題的課程。

作為伊朗的大師級導演,Majid Majidi(馬基德·馬基迪)執導的電影處女作《手足情深》即獲選1992年坎城影展導演雙周放映,1998年憑借《天堂的孩子》成為首次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伊朗影片,1999年《天堂的顏色》繼續《天堂的孩子》的輝煌,蟬聯蒙特裡爾電影節上最佳電影獎。

本次大師講堂,馬基德導演以自己提名奧斯卡的影片《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為例,融合自己在電影領域積累近十年的經驗,從一部影片的完整拍攝過程到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導演,他傾其所有力求和青年電影人進行一次深入有意義的探討。

驚豔世界的《小鞋子》

窺見一部作品的構成

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電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讓全世界認識了伊朗電影的細膩和人文魅力,馬基德導演從《小鞋子》前期構思到拍攝製作,為到場的青年電影人解構了一部優秀的電影是如何誕生的。

每位電影創作者都有獨屬於自己的創作方式,馬基德導演從劇本創作、演員選擇、主創團隊合作等方面為青年電影人揭曉一部影片創作背後的故事。

一部電影的誕生,馬基德導演講究從真實生活取材,圍繞符合構想的現實裡的人物(如《小鞋子》中的Ali)深入研究調查他所處周圍生態環境,反覆觀察而並不急於進行劇本創作。之後利用3、4個月的時間思考如何更好的突出故事,並以與人交往為例,劇本創作就好像和朋友交往,是一個“日久見人心”的過程。

並且,馬基德導演建議劇本創作不要單獨完成,或者尋找思想相近的人一起進行創作,或者尋找一個優秀的作家一同完成,因為對於一部電影而言,“擁有好的劇本就像擁有一座寶藏,拍攝電影,好的劇本就是最好的資本。”

馬基德導演認為,好的編劇一定也是好的作家。他將用開始、中間、結尾三段進行劇本創作。

一部電影是否可以扣人心弦、牽引觀眾思維,前十分鐘的處理非常重要;中間部分的創作則關乎影片能否循序漸進走入高潮,在把握平衡度後讓情節上一個台階,例如《小鞋子》中反常人思維,為了獲得一雙鞋去追逐第三名而不是成為大家都期待的第一;結局的創作則決定了一部影片能否稱之為“優秀”。

為了《小鞋子》的結局,導演重新回到最初的素材中,反覆尋找創作這部影片的真正立意,最終以“魚親吻Ali疲憊的腳”作為結局,傳達孩子內心的責任感和被這種責任感打動的萬物。

有了好的劇本,演員的選擇與合作也至關重要。

馬基德導演及團隊為了尋找《小鞋子》中的兄妹,分成三組尋遍德黑蘭的小學,最終找到了Ali和他的妹妹。過程也充滿了妙趣,包括出演Ali的小男孩和導演頑皮的周旋和充滿善意的謊言、出演妹妹的小姑娘需要母親全程陪伴才肯出演,但影片完成後,兩位非專業小演員帶來的驚喜為影片增色不少。

對於電影拍攝最難以把控的“兒童演員”,導演有他自己的處理方式。鏡頭並非只在正式拍攝時才啟動,而是時刻準備捕捉小演員的喜怒哀樂狀態,“甚至會為了捕捉影片中適合的情緒而製造一些激發演員情緒的小事故,並及時捕捉當下演員的真情實感”。

馬基德導演認為演員在面對鏡頭時都無法摒棄緊張感,於是他在正式拍攝前期準備練習時間,對於影片中需要的情緒片段,他不止在正式拍攝中,也會在拍攝練習裡進行捕捉,最終尋找演員更加真實自然的狀態。

他認為:“演員也是一部電影最大的資本,如果跟演員相處關係不好的話,會影響他在角色裡面的情緒,所以導演要融洽和演員的關係,讓演員最大程度的將該表達的情緒充分表達。”

當然,電影的拍攝不止劇本、演員,整個主創團隊的合作也不容忽視。站在創作者角度的導演和站在把控者角度的製片人、詳細到分工的攝影、燈光、攝影,馬基德導演認為團隊的合作也至關重要,甚至俏皮的調侃和剪輯師相處就像“一場戰爭”,但為了呈現一部好的作品,聽取多方意見至關重要。

完成一部電影不易,成就一部好的影片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用心,來自大師的經驗讓在座的青年電影人受益匪淺。

與大師零距離交流

用執著和熱情造就電影魂

有拍攝技巧解讀,也少不了直擊精神和靈魂的探討,馬基德·馬基迪導演為在場的青年電影人分享拍攝經驗之餘,也道出了對於成為一個真正的導演、電影的藝術性等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他認為電影拍攝從膠片演進到數位有利有弊,膠片拍攝雖然有限制但是也有其魅力所在,可以讓創作者(導演)更加專注和利用人本身的思維和創意;而數位拍攝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之餘卻使得創作者無法充分發散想象力和思維。

現代電影,或許更依賴現代技術,創作者被無形控制而失去了屬於人本身的思維靈動,所以創作者應該駕馭和正確利用現代技術,使其為電影藝術發揮更好的作用。

關於“導演”,以及他製作影片目的,馬基德導演覺得,作為一個導演,想的東西、看的東西都要比別人更多,必須關注其他人不關注的東西,關注社會,更廣泛的涉及資訊,尤其是貧窮的這些人。

做一個真正的導演,是責任和擔當,擔當的對象是人類、人民、民族、國家和社會。而首先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人,之後才能向人類傳達什麽叫人的資訊。而真正的導演,在塑造社會和別人的同時,先塑造自己,塑造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有人性的人。

提及當下,他坦言人類最大的問題就是事不關己,而這種做法最終損害的是我們自己。同樣是人類,為什麽不關注弱勢群體?事不關己就談不上人性,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所以,一個導演一定要有強大的心理,心胸要寬闊,對所有的人都要有關注、關愛、關懷的態度。

另外,他建議青年電影人深入生活,觀察生活,不斷擴大知識面,即便是科班出身的電影創作者,也應該在學習理論之餘,更多的到生活中去,從現實出發進行電影創作。

面對電影大師孜孜不倦的分享,現場的青年電影人也展現出了極高的學習熱情,以“男性導演如何呈現一部如此細膩的影片,《手足情深》等影片的拍攝靈感來源,兒童演員的合作選擇,伊朗的電影政策”等方面向導演發問,而馬基德導演也一一給出細心解答。

電影夢想之路何其長,能與大師執手前行哪怕短途,也能為塗寫夢想畫卷添加至關重要的一筆。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願成更多大師和青年電影人之好,為電影行業未來增色。

2018吳天明青年電影高峰會

日程安排

時間

11月4日 — 9日

地點

北京泰富酒店(海澱區西土城路1號)

11月8日

項目創投

時間

09:30 — 12:00 項目路演+約談

13:30 — 17:00 項目路演+約談

19:00 — 20:00 頒獎禮

終評評委:方勵、焦雄屏、何平、黃建新、林炳坤、李玉、王慶鏘、張炭

11月9日

電影大師講堂

導演Renny Harlin(雷尼.哈林)

好萊塢著名導演、監製和編劇,曾在美國創下電影票房總值約5.25億美元;在全球創下鋼彈10.26億美元電影票房。代表作:《虎膽龍威2 》《猛鬼街4:夢幻主宰》《八面埋伏》等作品廣為人知。

時間

09:30 — 12:00

主題

芬蘭好萊塢中國,堅持夢想鋪就世界級電影導演之路

推薦 |“幕味兒”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