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內地的科研水準到底怎樣 從這份名單裡看一看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

作者:荊玉棟

2019年11月19日,科睿唯安(Clarivate)公布了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highly cited researchers),瞬間刷爆了科學家的朋友圈。

不過對於吃瓜群眾來說,這份名單要怎麽看?“高被引”是怎麽回事?有什麽意義?

關於引用排行榜的那點事

何為“高被引科學家”?這要從學術論文需引用參考文獻開始談起。

現在科學之所以能飛速發展,原因之一是科學研究的成果以學術論文的形式經過同行評議後,發表到專業學術期刊上,供全世界共享。一項科學研究,幾乎很難憑空產生,都要基於前人的研究。而學術論文的要求是,引用前人或同行公開發表論文中的結論或方法,要將該論文明確列出,最終,該論文引用的所有論文,形成參考文獻。

反過來看,一篇學術論文發表後,如果被引用的次數越多,說明這篇論文越重要,這就是“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 SCI)的緣起。一個學術期刊的影響因子也是基於“科學引文索引”生成的(有關影響因子那些事請戳:靈魂畫手第二彈!捋一捋被強推上C位的影響因子 )。

科睿唯安公司統計了2008-2018年期間發表論文的引用情況,分21個領域,形成了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遠超世界均值

中國內地的5個優勢學科是哪些?

從科睿唯安公開發布的分析報告和名單中了解到,名單涵蓋科學和社會科學,劃分為21個學科領域,其中與生命科學相關的有11個學科,佔了學科門類的一般以上,包括:農業科學(Agricultural Sciences)、生物學與生物化學(Biology & Biochemistry)、臨床醫學(Clinical Medicine)、環境/生態學(Environment/Ecology)、免疫學(Immunology)、微生物學(Microbiology)、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 、神經科學與行為學(Neuroscience & Behavior)、藥理學/毒理學(Pharmacology/Toxicology)、 植物學與動物學(Plant & Animal Sciences)、精神病學/心理學(Psychiatry/Psychology )。其他學科包括:化學(Chemistry)、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經濟學與商務學(Economics & Business) 、工程學(Engineering)、地理科學(Geosciences)、材料科學(Materials Science)、數學(Mathematics)、物理學(Physics)、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 General) 、空間科學(Space Science)。另外單獨還有一個研究領域為交叉學科(Cross-field )。

這11個生命科學相關學科共包括2132位科學家,而21個學科一共3725位高被引科學家,由此看見,生命科學研究熱度高,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學研究大有可為,但從另一個角度講競爭壓力也很大。

不考慮交叉學科,就分析這21個學科領域。世界範圍內,高被引科學家數量最多的是臨床醫學,佔比7.01%,最低的是數學,佔比1.43%。但是就中國內地而言,人數最多的領域是化學,最少的領域是藥理學/毒理學與空間科學,直接沒有科學家入選。臨床醫學、經濟學與商務學、免疫學和精神病學/心理學等四個學科只有一位科學家入選。如果比較各領域科學家佔21個學科總入選比例,中國大部分領域都小於世界均值(圖2)。

但是中國內地的化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學、材料科學和數學的高被引比例遠遠高於世界均值(圖2),即使與美國相比,也相差無幾,中美在這五個學科領域的入選科學家人數對比分別是:72:77、43:13、63:20、65:73、18:19,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學的高水準科學家人數已經遠超美國。

中國內地從世界第四到第二花了六年

筆者又分析了2014-2019年六年期間,11個主要國家高被引科學家數量變化情況。

2014-2017年,世界範圍內高被引科學家數量保持在三千多人左右。2018年起,躍升至六千人以上(表1)。這期間,美國所佔比重近幾年雖然略有下降,但是仍然遠遠領先其他國家(表1和圖4)。2014年,中國內地入選數量位居世界第四,排在美國、英國和德國之後(圖5),但是在穩步上升,2016年幾乎與德國齊平,2017年超越德國,2019年超越英國位居世界第二(圖5),當然距離第一的美國依然有巨大差距。

同時,筆者也注意到,英國和德國所佔比重近幾年來有下降的趨勢。而近年來在諾貝爾獎方面碩果累累的日本,2014年還能排名世界第五,2019年已經下降到十名之外了。

這份名單 我們應該怎麽看?

一方面,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中國在卓越科學家總體數量上,距離美國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生命科學相關領域(圖2)數量最多的臨床醫學領域,中國內地只有一位科學家——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吳一龍教授。除數學之外,中國內地的四個優勢學科應該說更偏向工程、更偏向技術、更偏向應用。除了優勢學科,其他大部分學科中美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圖3)。我們還要繼續虛心向美國學習,注重真正的開創性研究工作,取得更多原創性、引領性的突破。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我們在若乾領域正在與美國並駕齊驅,甚至略有超越,同時,我們一直在保持快速追趕的勢頭。中美之間的差距不斷地在減小。中國逐漸在超越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

在中國內地的科研中,中國科學院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2019年,中科院入榜高被引科學家所在機構榜前20名,位列第3名。例如在“植物學與動物學”領域,中國內地科研院校共18人上榜,其中,中國科學院上榜人數為8人。筆者所在的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上榜人數為4人,分別為:李家洋院士、周儉民研究員、儲成才研究員、高彩霞研究員,全都來自植物科學相關領域。這充分說明了遺傳發育所在中國植物科學相關領域的重要地位。

當然,有人也會說,中國這麽多人,卓越科學家比英德等歐洲國家多還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人口多並不意味的卓越科學家就多,印度的人口馬上就要超過中國了,但2019年只有10位印度科學家入選高被引名單。相反,瑞士作為一個只有850萬人口的小國,2019年高被引科學家數量位居世界第9,而且近幾年一直位於世界前列。

正如中科院科技戰略谘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所長冷伏海研究員所說:“總體來看,中國(內地的科研)多領域表現突出,但學科領域的發展仍不均衡,存在明顯的窪地,未來發展的競爭優勢、壓力和挑戰並存。”

我輩仍需努力!

作者部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科學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主辦、中國科普博覽團隊運營,致力於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讀、社會熱點事件的科學發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