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陝西柞水:小木耳帶動大產業 村民走上幸福路

扶貧要扶根,輸血更要造血。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實現穩定脫貧可持續發展的治本之策。地處秦嶺南麓的陝西商洛柞水縣,山多地少,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五年前,柞水縣人武部與貧困的杏坪社區建立對口幫扶,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業,幫助村民建起木耳大棚、艾蒿基地、光伏電站,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提升貧困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後勁。

△記者 閆倩

我手裡拿著的這個就是遠近聞名的柞水木耳,它個大肉厚 以味道鮮嫩,營養豐富而受歡迎。在當地,發展特色農產品成為產業脫貧的重要渠道。我身後就是柞水縣杏坪社區的木耳種植大棚,五年前,杏坪因為山大溝深、位置偏遠,沒有一個像樣的產業,村民的生活比較困難,2015年柞水縣人武部對這裡展開定點幫扶,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變化。

在杏坪社區,凡是成規模的土地上都有木耳種植大棚,有的已經采摘完畢,有的還在為明年的收獲做著準備。這些木耳大棚佔地面積60畝,自2018年建成以來,年產量大約14萬斤。詹詩剛是社區的木耳種植技術員,大棚建起後,找他指導的承包戶越來越多。

△柞水縣杏坪社區技術員 詹詩剛

承包這個棚首先是要貧困戶,一戶是兩個棚,一個棚一萬袋左右,兩個棚兩萬袋,一季(每戶)的收入就在兩三萬塊錢。

這樣的收入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這裡山地多,耕地少,過去社區人均年收入才3500元左右。2016年,在當地政府和縣人武部的共同努力下,木耳產業逐漸發展起來。每一季木耳還沒等成熟,武裝部的扶貧幹部已經開始幫著找銷路。

△柞水縣武裝部部長 楊曉超

去年我們人武部也幫助社區銷售木耳5000余斤,下一步我們還重點要將電商平台利用好。近期我們指導社區專門開設了網上直播間,我們不但賣我們的木耳,也銷售我們的艾絨產品,從直播間開設以來銷售量大增。

樓上直播銷售,樓下加工產品。艾草是這裡的另一個特色產業,部隊幫助社區建起了三層廠房,工人把艾絨製作成枕頭、被子、床墊等幾十種產品。今年61歲的工人霍昌鳳是去年從山腳下搬遷到社區的貧困戶,原來一家三口常年住在草房裡,經濟來源全靠孩子在外打工,生活非常困難。現在,她不僅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安置房,每個月還有1500元收入。

△柞水縣杏坪社區貧困戶 霍昌鳳

我們60多歲的人出門不方便 我們在這跟前就業 把錢也掙了 也把莊稼種了 吃的也有了 有個穩定的收入 這些我們就感到知足了

在杏坪社區的山坡上,碧綠挺拔的艾蒿草隨處可見,這些就是加工廠的原料來源。社區通過劃片承包的方式,把荒坡分給貧困戶來種植艾蒿,讓艾產業的種植,加工,銷售,成為一條龍。

△柞水縣貧困社區貧困戶 黨秀章

我們的日子都過好了,家庭裡這些洗衣機 電視 都是彩色電視 冰箱冰櫃。這所有東西都有,也吃得好也穿得好,老早哪有這樣。

杏坪社區是個合並後的人口大村,單一產業不能履蓋所有群眾,必須多管齊下。針對這裡日照時間長、光能充足的優勢,武裝部幫助社區聯絡柞水縣的電力公司,在河灘建設起光伏發電設備,出售電力又能獲得一筆收入。如今社區每戶年平均收入達到9800元。

△柞水縣杏坪社區黨支部書記 詹詩意

我們社區集體經濟以木耳為主 光伏電站 艾絨加工廠還有生態養殖為支撐 帶動貧困戶811人順利脫貧 目前我們有3戶沉底戶 按照幫扶計劃給他們制定幫扶措施 保證在6月底順利脫貧。

記者:閆倩 曾志 王武俊 余守義

編輯:相夢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