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世界的父母和學生怎麽看待上大學的那些事?

軟科小編: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最後一期咱們聊點“全球大事”~文末有彩蛋~

新春特輯(五)

本文節選自《普林斯頓評論2018年大學期望和擔憂調查報告》,雖然其調查對象來自世界各地,但其讀者主要都在美國,這也使得我們可以通過這一調查來一窺不同地區的學生和家長對於“上大學”的期盼和擔憂,籍此來比較不同文化對於高等教育態度的相同和相異。

高考擇校對於絕大多數的中國家庭來說,可謂是一件人生大事,少不了各路親朋好友出謀劃策,或是語重心長地鼎力推薦一些名校,或者噓寒問暖關懷備至。在我們的文化中,上大學不僅是考生個人的事情,還是父母的顏面,也是家族的榮耀,甚至是“全村的希望”。

多數時候,經歷了高中階段埋頭苦讀後,學生對於“上大學”感到非常茫然,此時父母親友參與到考生未來的選擇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我們已經很習慣於家長參與在整個高考、擇校、錄取、報導、交學費、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無論是離家千里的學校,還是近如比鄰的學校,家長始終在牽掛,為我們的生活而喜憂。

那麽全世界的父母和學生又是怎麽看待上大學這件事呢?他們通常有什麽期盼,又有什麽擔憂呢?普林斯頓評論 (The Princeton Review) 的一份調查也許能幫助我們了解一下“天下父母心”。

普林斯頓評論在2017年8月到2018年3月間,共調查了美國50個州及華盛頓特區和來自其他80多個國家的10958人,其中包括9345名目前在申請大學的學生和孩子正在申請大學的1613名父母。那麽他們得出了什麽有趣的結論呢?

一、 關於大學的選擇

到底哪所大學是學生和家長們夢寐以求的學校呢?在不考慮申請條件、花銷的基礎上,調查對象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參與者們共填寫了800多個“夢想大學”的名字,其中學生和家長排名前10位的“夢想大學”出入不大,均有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一眾世界名校,其中史丹佛大學更是牢牢佔據第一的位置。

回歸現實條件,當選擇一所大學時,父母和學生最為看重學校的哪一點呢?與中國的父母和學生看重大學的名牌效應不同,有42%的學生和41%的父母選擇了“能夠提供符合職業興趣的專業的大學”,只有6%的父母和8%的學生選擇了“最具有學術聲譽的大學”,選擇“整體合適的大學”佔總體調查對象的40%,另外有1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能負擔得起的大學”。

有趣的一點是,當被問到“期望選擇離家多遠的大學”時,有50%的父母希望孩子的學校離家250英裡 (大約400公里) 以內,30%的父母希望250-500英裡(大約400-800公里)之間,只有20%的父母希望超過500英裡(大約800公里),而學生中有35%希望離家超過500英裡,其中14%希望超過1000英裡(1600公里),可見不僅我們的父母希望孩子離家不遠“常回家看看”,天下父母大多葆有這樣的殷切之心,而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少年們則更願意去遠方看世界

二、 上大學最擔心花銷

學費是家長和學生都比較擔憂的問題,與中國公辦大學普遍學費一年5000-6000元相比,一些美國一流名校為私立大學,學費非常昂貴,讓條件一般的家庭感到很有壓力。即便有一些助學項目或學校兼職作為補貼,高額的學費依然是這些家長和學生最為關心的話題。

問卷中讓家長和學生預估大學四年的總花銷 (包括學雜費、住宿費、書本費和其他開支) ,預估超過1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68萬以上)的父母有63%,而學生有37%;預估花費不到7.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51萬元)的家長有17%,而學生也是37%。可見,父母對於大學開支比較謹慎,而學生則比較樂觀

對於大學開支的擔憂貫穿了從大學申請到讀大學的階段,其中,學生和父母最為擔憂的是“讀取學位我 (我的孩子)而背上的債務”,其次是“去了‘第一志願’大學,但是無法負擔花銷/獲得助學金不足”,而沒有去“第一志願”大學和去了不喜歡的學校則並不那麽讓人擔憂。由此可見,這些大學學費所帶給孩子和父母的現實壓力要遠遠超過不能成功就讀某一學校而引發的失落和遺憾

圖片來自:INVESTOPEDIA

幸好,許多高校都會提供一定的學費援助 (包括教育貸款、獎學金和補助金) ,對於那些對大學開銷感到深深擔憂的父母和學生,這項援助則顯得非常關鍵。在詢問學生和父母覺得學費援助有多必要時,有64%的學生和69%的父母認為“非常必要”,24%的學生和18%的父母覺得“很必要”,11%的學生和父母認為“有點必要”,只有極少數的學生和父母認為“完全不必要”。除了極少數的家庭,絕大多數的人都認可經濟援助對於自己或自己孩子接受大學教育的必要

在某種程度上,高額的學費壓力將家庭逼入了高等教育中難以喘息的死角,但經濟援助如同一盞暖燈送來了大學的關懷。不過這也只是出現在私立高校林立的歐美國家中,而在中國,公立大學的學費是大多數一般家庭都可以承擔的。

三、 上大學到底有沒有用?

在當前的就業市場中,學歷相比以往,已不具有絕對性的優勢,這也導致許多人從功利視角出發審視大學教育得出“讀書無用論”。那麽,世界各地的父母和學生是如何評價大學教育的呢?

參與本次調查的99%的學生和父母認為大學教育對於學生而言是值得的,只有1%的人認為不值得。那麽高等教育的一紙文憑又意味著什麽呢?40%的學生和48%的父母認為上大學取得文憑,最大的收獲是“找到高收入好工作的潛力”,其次為“能夠接觸到新的想法”,最後為收獲教育。

四、怕不怕美國“高考”?

在中國,如果問考生和家長在“上大學”過程中最為艱苦的時刻,可能大部分人會回答參加高考,提心吊膽地度過考試的兩三天。因為想要進入理想中的大學,就意味著要在高考中要取得良好的成績。

不過,從數據來看,參加美國“高考”——SAT、ACT、AP考試並不是學生和家長最為緊張艱難的時刻。35%的學生和家長認為“完成入學和經濟援助申請”是申請大學中最為艱難的時刻,其次才是參加美國“高考”。與家長相比,更高比例的學生認為參加考試最為艱難。聯想到我們的父母在考場外甚至比考生更加焦急,這些考生的父母也是大心髒的代表了!

在中國,高考成績是入學的重要要求之一,但是美國的一些大學已經開始取消對學生的“高考”成績要求,這可能也是學生和家長不再對於參加考試保持緊張的原因之一了。

不過,無論身處何方,最為共通的一點在於大學是獨立成長的啟始,選擇一所大學也是人生最重要的決定之一,無論是完全自主決定還是父母家長參與決定,這都意味著步入大學生活,家庭內部一種嶄新的溝通方式正在建立,而與父母討論上大學的事宜正是一種溝通的嘗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