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哲藝解讀《燃冬》:三個人赴一場沒劇本的邀約


1905電影網專稿 七夕上映的《燃冬》,迄今為止票房已接近2000萬。這是一部令人意想不到的七夕特供。故事在延吉展開,娜娜、浩豐和韓蕭三人於落魄處相逢,共同面對自己被打敗的過去。周冬雨劉昊然屈楚蕭在接受導演陳哲藝的邀約之時,並沒有獲得劇本。


周冬雨與導演曾在疫情期間合作過一部短片,2021年入圍了坎城特別展映。然而,拍攝的時候陳哲藝在倫敦,而製作團隊的其他人在北京,通過遠程指導完成了創作。《燃冬》,恰是實地合作的良機。



劉昊然之前在銀幕上的形象,以商業片角色為主。但陳哲藝的一通電話,讓劉昊然馬上答應了文藝片的出演提議。在冰凍又美麗的長白山,三個被生活打敗的年輕人,共同赴一場沒有劇本的邀約。


一場沒有劇本的邀約


雖然沒有拿到劇本,但三位演員為此做了許多功課。劉昊然為了浩豐留了短鬍子,並且增肥以貼近人物。



在導演創作時,就已經有了一個細膩的人物架構。陳哲藝很清楚這三個人的身份、背景和人物狀態,並建立了完善的人物小傳,以幫助演員進行角色理解。


陳哲藝還給三位演員留了不同的“作業”,無論是周冬雨、劉昊然還是屈楚蕭,各自都至少看了30部電影,另外還有特定的書目,甚至有原型素人和劇作專家和他們進行溝通。



人物是整個劇作中最重要的存在。他們各自的情感、情緒、家鄉、旅行足跡、個人經歷,分別匯聚成三個完整的人——被生活打敗的年輕人。陳哲藝表示,一個沒有"根"的人物,他很難為其指引方向。是由於人物的背景和根源,他才懂得在某種處境之下,他會做出什麽樣的決定。未知過去,則沒有未來。



陳哲藝的電影向來注重留白,但是《燃冬》是其中留白比重最多的作品。他創作喜歡就地取材,因此陳哲藝實地考察了長白山,之後才有了影片的結尾。導演希望一切可以回歸到自然之中,希望這三個人被大自然所擁抱。


陳哲藝:導演中的冒險家



在主創團隊全員“壓力山大”時,陳哲藝靈機一動改了白天的劇本。當演員們來到現場,擔心台詞不熟練、狀態還沒找到時,陳哲藝卻認為這個過程讓他找回了自信。一個人已經累計了一定功底,對於未知就不會那麽膽怯,反而感覺到被挑戰。


陳哲藝是導演中的冒險家。在17歲時要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時,陳哲藝遭到了全家的反對。在思想傳統的新加坡,作為家中長孫的陳哲藝為自己做了最勇敢的決定。



陳哲藝的第一部長片是《爸媽不在家》,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受到業界的質疑。菲律賓女傭和10歲小孩的故事,聽起來就非常不商業。幸運的是,各大影展和電影節認可這種藝術,業界對陳哲藝的質疑聲越大,他就越想證明自己。在坎城電影節的獲獎,證明了大眾心中正確的路,並不是唯一的一條,陳哲藝的選擇很可敬。



即便是說到做到的陳哲藝,在創作過程中也會有動搖,也會有焦慮和自我懷疑。在疫情期間,由於患病和遭遇藝術瓶頸,陳哲藝幾度想要放棄。但他仍然邁開腿去往了從未涉足過的中國東北,以一個盡量客觀的出發點去觀察延吉這個世界,把看到的所有東西都寫進劇本裡。



工作團隊每天晚上都會去敲陳哲藝的房門,詢問“是否已經置辦妥當,我們需要開工了”。陳哲藝白天和大家一起勘景,思索每場戲的大概劇情、人物的背景和細節,到了晚上,就在酒店裡連夜寫劇本,甚至寫到凌晨三、四點。


在寫實電影上已經獲得一定成就的陳哲藝,如果不是他主動提起,沒人能想到他的下一部作品會是科幻題材,這是他挑戰自己的方式。陳哲藝表示,他是一個很怕碰到創作瓶頸的人,更是一個很怕自己停止學習和成長的人,因此會逼著自己嘗試新領域、新東西。



他就像一個電影界的運動員,不斷地鍛煉自己,不斷突破自己在舊的領域之中做出的成績,同時,對其他賽道也充滿興趣。


雖然《燃冬》是目前陳哲藝最冒險的作品,但導演本人並不這麽認為。“我不覺得它是最突破或最冒險,因為我覺得,在以後的導演生涯裡,我還會挑戰其他新的東西。”


儘管目前《燃冬》的豆瓣評分只有6.2,但市場仍然非常需要這種類型的影片。



在華人的銀幕語境中,用情緒帶動發展的電影並不多。在日本、韓國和歐洲電影中經常可以見到的、自由流動的影像方式,在華語電影更是少見。陳哲藝在自己的豆瓣影評中寫道“電影是愛發生過的痕跡”,娜娜、浩豐和韓蕭,這三個人在短暫的相識中觀察人間百態,再各自走回自己的故事,就像現實本來的樣子。


這是一場沒有劇本的邀約,就像當下我們沒有劇本的人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