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倉埠:從千年糧倉渡口到現代都市田園綜合體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去年起,武漢市強力推進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三鄉工程”,將城鄉要素資源有效對接,為武漢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引擎,成為新時期鄉村振興的“武漢樣本”。

新洲倉埠街,在“三鄉工程”推動下,深刻發掘自身資源,加速推進“鄉村振興”,通過探索、實踐、創新,積極轉型迅速發展。

倉埠從千年糧倉渡口到現代都市田園綜合體

目前,全街1140個貧困戶中,892戶已經脫貧,15個貧困村中已有10個貧困村集體“摘帽”,今年底,所有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可望全部完成;與此同時,靠山綠色小鎮、紫薇小鎮等一個個生態宜居小鎮拔地而起,吸引了數百市民、企業老闆前來投資創業,形成“正循環”……倉埠,這座千年糧倉渡口,已從“清貧的沒落古鎮”,開啟了“農業4.0”高版本建設的新征途——成功創建武漢首批“現代都市田園綜合體”項目。

倉埠的轉型發展,映現了改革開放40年“三農”深刻變革的歷程,展示了“三鄉工程”的有效成果,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有效范例。

40年改革變遷:從“小農經濟”到都市田園綜合體

倉埠街位於新洲區西北部,是新洲老三鎮之一。據考證,倉埠於漢代建制騎龍鎮,唐代更名中和鎮,明朝因建立貯糧倉庫外運皇糧史稱“倉子埠”,清代更名為“倉埠”並沿用至今,民國時期有“小漢口”之稱。

厚重的歷史讓倉埠人深以為傲,獨特的資源稟賦同樣讓今天的倉埠人引以自豪——

區位優越。15分鐘直達陽邏開發區,30分鐘可達武漢高鐵火車站,40分鐘抵達武漢天河機場。正在建設中的長江新城將倉埠納入其中。

生態優良。水面達2.71萬畝,倒水河縱貫境內30余公里;各類特色苗木種植面積達3萬餘畝,森林綠色覆蓋率達30%以上。

文化獨特。“一部民國史,半數倉埠人”。倉埠既有民國47位愛國將軍的傳奇故事,也有陶希聖、林育南等教育名家;還有佛門泰鬥本煥修行的百年報恩寺、楚劇名家沈雲陔故居······

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在改革開放40年的壯闊歷程中,倉埠街大膽創新,大膽實踐,不斷探索這座歷史重鎮從小農經濟到現代生態農業的轉型振興之路。

本世紀初,以打造新農村為目標,倉埠街率先在全區推行農村土地流轉讓,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後來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打下基礎。倉埠街一大批閑置拋荒的土地“活”了起來,變身為苗木種植基地、養殖基地……倉埠,從此掙脫了小農經濟的束縛。

5年前,倉埠街提出更新農業產業,努力建設“新型工業新街、生態農業大街、文化旅遊名街”。周鋪村依托230國道、109省道和倒水河資源優勢,先後投資5000餘萬元,集中流轉拋荒閑置土地5000畝,引進益鑫達、我家的地、璞真園等8家企業,分片區建起了特色鮮明的生態農業新區、工業產業園區,優先安排貧困戶和吸引100多名農民就近就業,村集體經濟年增收300多萬元。一個現代都市新農村躍然而出!周鋪,正是倉埠街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今年,一個打造未來版都市桃花源的巨集大構想在倉埠的沃土上生根發芽——建設現代都市田園綜合體。倉埠,開啟了“農業4.0”高版本建設的新征途,踏上了探尋“新時代城市田園生活典範”之路。

倉埠街都市田園綜合體北至318國道、南至武英高速及武漢繞城高速、西至與黃陂區交界處、東至倒水河,規劃面積為50平方公里,幾近倉埠轄區面積的1/3。

這片區域,正處於武漢市正在建設的長江新城規劃範圍。這是倉埠街打造都市田園綜合體的重大歷史機遇。一旦建成,將開創長江新城創建都市田園綜合體首例。

新洲區委、區政府專門制定《關於支持倉埠都市田園綜合體建設實施意見》,從資金、政策等方面,全方位、全要素、多層面推動創建,力度之大,為新洲歷史之最。

倉埠街聘請具有國際視野、經驗豐富的團體,為都市田園綜合體建設編制規劃,提出:將倉埠都市田園綜合體培育成武漢新時代三農創新策源地,建成長江新城的未來版都市桃花源!

以“香伴古鎮,綠滿倉埠”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高品質布局產業項目:“一核一軸一帶五板塊”。

打造倉埠古鎮文化核。倉埠古鎮是“三香文化”發源地,是倉埠創建都市田園綜合體的文化源泉,依托倉埠集鎮,重點打造倉埠古鎮民俗文化廊項目。

構建G230農文旅產業發展軸。發揮G230國道的交通廊道帶動效應,構建規劃區的產業發展軸,促進農文旅康教產業大融合、大發展。

再現倒水河田園水鄉景觀帶。依托倒水河及沿岸濕地、鄉村資源,打造景觀優美、業態豐富的田園水鄉景觀帶。

構築“五板塊”:靠山小鎮農業4.0創新板塊、紫薇小鎮苗木花卉產業融合板塊、花鄉楚劇民俗文化體驗板塊、生態農業科教板塊、都市桃花源鄉村發展板塊。

不到一年的時間,倉埠都市田園綜合體,宛如一幅瑰麗的鄉村山水田園畫在倉埠大地徐徐展開······

供給側改革試點:以善於“留白”的胸懷,謀求高品質發展

40年改革開放積蓄的能量,如穿境而過的倒水河奔騰激蕩。今天的倉埠,已然走到了突破和騰飛的當口。

打開武漢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版圖,倉埠赫然佔據著醒目的位置:從長江經濟帶層面來看,倉埠位於長江經濟帶之上、長江中遊航運中心之中,是長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的重點區域;從大別山革命老區層面來看,倉埠是武漢市帶動大別山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的戰略支點;同時,倉埠被納入長江新城建設範圍,是武漢未來的戰略要地,也是新洲區對接大武漢、對接長江新城的橋頭堡。

這樣的戰略地位賦予了倉埠當下的必然使命:作答農業供給側改革,謀求農村高品質發展!

倉埠街黨工委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制定目標:以全域旅遊為理念,以建設華中地區一流的周末觀光休閑目的地為總目標,重點打造以230國道為主軸貫穿南北縱向20公里的賞花經濟軸,建立北部桂花產業園和中部特色旅遊小鎮兩條環形綠道;發展318國道沿線休閑采摘帶,林家大灣至花果的倒水堤段濱水觀光帶和周武公路郊野觀光帶;建成方楊賞花休閑健身區,靠山美麗鄉村體驗區、倉埠至周鋪特色文化綜合發展區和畢鋪觀光工業體驗區。

圍繞這一目標,倉埠街以善於“留白”的胸懷,緊扣“生態涵養,綠色崛起”的發展主題,以“生態文化旅遊”為主線,開展產業更新、文化挖掘、招商引資等多方面工作,不斷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

——調整產業結構,打造特色農業更新版。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社,擴大集約經營規模,大面積種植有經濟價值、有觀賞價值的林、花、果、蔬等農作物。引導和發揮民間資本積極建設紫薇、海棠、櫻花、玫瑰等10個以上成規模的賞花觀葉園區和瓜果采摘園林,達到“四季有花賞,月月有采摘”的休閑體驗效果。

——完善交通路線系統以及各個景區的串聯通道。加快修建230國道,打通周鋪與武英高速及開發區連接線和倉埠至邾城連接線,延伸建設施崗至倉埠地鐵線路;維修改造陽福線倉埠段,以此為紐帶,聯結桂花產業園和紫薇小鎮環形綠道,完善與其他景區串聯通道,形成閉合的具備通行、觀景、休閑、運動功能的綠道系統。

——深挖文化特色,助推生態文化旅遊發展。以創建國家級歷史文化古鎮為目標,進一步梳理古鎮特色文化,規劃建設倉埠民清古街和古城牆展示工程、徐源泉公館保護性展示工程、湖北革命大學分校舊址、肖耀南行宮展示利用工程和民國文化博物館、老電影院展示館、楚劇大師沈雲陔故居工程,打造以“民國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楚劇文化”為核心的特色生態文化休閑古鎮遊。

——實施“三鄉工程”,借資借智推動特色小鎮發展。充分用足現有惠農政策,吸引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以打造“特色小鎮”項目為重點,做好園林花卉及其延伸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招商;完善市政園林建設、景觀設計施工、苗木花卉交易等產業布局、培育研發、培訓、創新創業孵化等功能,形成特色產業集群。目前,紫薇特色小鎮、靠山綠色小鎮初具規模。

與此同時,圍繞鄉村振興、生態宜居的目標,一場“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在倉埠展開。

一是推進村灣集並,改善城鄉環境的同時,增加建設用地存量,促進民生事業發展。

二是實施好美麗鄉村、宜居村莊、特色旅遊村等建設項目,按照規劃標準,最大限度加快路線、廁所、垃圾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人居環境。

三是利用精準扶貧政策優勢,整合有效資源,加快適合都市生態農業要求的抗災設施、居民出行等設施建設。

四是與社會資本合作建設一批生態休閑酒店,發展特色餐飲業,加快停車場、露營基地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完善基礎服務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從生態環境到生態農業,倉埠農村高品質發展已形成一個“正循環”!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對鄉村振興提出的歷史任務和總體要求,是新時期開展“三農”工作的頂層設計,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解決“三農”問題的堅強決心、堅定信心和戰略定力。倉埠的發展,正是在正確的頂層設計指導下,搶抓機遇、勇毅奮進、善於作為的創新實踐!(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