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朝的“祭幌子”是指什麽?都有哪些種類的幌子?

對於清朝的行商而言,用吆喝或響器招攬生意是他們最行之有效的妙招,而對於有固定鋪子的商店而言,招幌廣告才更利於宣傳。幌子其實就是商店在門口做出的標識廣告,他們或在門口豎起大旗,或是門口掛上木牌,用來招攬生意。

清朝的商人對幌子賦予了極為神聖的意義,認為幌子是財神化身,能招財進寶。每逢新店開業、新春賀喜都要在幌子上加一份紙元寶、黃錢等,名曰:“祭幌子”,平日裡掛幌子也稱“請”幌子。

幌子有實物幌子、模型幌子或者象徵幌子的區別。

一些賣酒的店鋪則在門口懸掛一壺酒,賣炭的則懸掛一支炭,而有些店鋪不便把實物當幌子,便製成模型,擺放在門前或懸掛在門口兩側,引人注意。比如一些賣河鮮魚類的,在門口懸掛木魚,賣糧的則懸掛木頭雕刻的穀物稻草。

而所謂的象徵性幌子,則表示大家約定俗成的用某種東西代表某種行業,例如賣切面的鋪子,他們會專門把金紙或銀紙糊在羅圈上,下面垂著一些紅燈籠或者花紙條,也有一些直接在一塊兒寬一尺左右的木板上貼金銀紙,下垂兩尺左右的紙條,紙條同樣分為黃柏兩色,白色表示店鋪內賣切面,黃色則表示賣雜面。

也有一些店鋪會選擇用文字展示自己所賣貨物,他們用漢、滿、蒙、回、藏等文字,刻在木牌上,用以展示店內貨物。

但清朝,並不是所有人都識字,所以有些並不精通文字的,則用繪圖的形式展現,這類幌子也稱之位“水牌”。

如一些藥鋪門前常懸掛匾額,糕點鋪的屋簷下,則常掛一排紅漆金字的長條木牌,木牌的正反兩面各寫著四個大字:如“如意金餅”“龍鳳喜餅”“大小八件”“重陽花糕”等。

在清朝,從一座城市的幌子上就能看出這座城市的繁華和凋零。如當時的南京,商業最繁榮時,店鋪的幌子、招牌有300余種。

除了這些用布旗、實物、模型、水牌等做成的幌子外,清朝北京、南京的一些商鋪,還有一些特殊的招牌。這些招牌大多豎在櫃台一端,黑漆底子上大多是泥金的四個大字,表示其行業,名曰“青龍牌”、又叫“站牌”。

京城林家醫館便是如此,門口匾額上是其店鋪名稱“林家醫館”,店內站牌上則題“杏林春色”;酒店則立“太白遺風”;鞋店則立“圯橋進履”;醬菜店立“翁分百二”。

一言:《歷史的風尚·清朝》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