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昨晚,國防部前新聞發言人楊宇軍重“歸隊”

16日晚間,身著西裝的楊宇軍來到軍事博物館,和身著軍服的國防部新聞局同事相聚在國防部中外媒體新春招待會,褪下戎裝1年多後,楊宇軍重“歸隊”。

2017年8月份,楊宇軍告別24年的軍旅生涯,離開國防部新聞發言發布台,選擇重新開始。2018年3月份,楊宇軍出任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此次楊宇軍以專家學者的身份被“老東家”邀請參加新春招待會。

雖然楊宇軍離開國防部新聞局已經1年多,但滿場都是熟人,不斷有發言人和記者同他打招呼。楊宇軍西裝的右胸口上方別著一枚中國傳媒大學的校徽。如果是軍裝,差不多相同的位置是資歷章。作為專家的楊宇軍多了一些隨和,臉上的笑容更燦爛,言詞更家常。碰到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楊宇軍出口的第一句話是,“越來越年輕”。昔日的下屬碰到他,有久別重逢的欣喜又有無比熟稔的親切,於是多了一批要求合影的人。

當《環球時報》記者詢問楊宇軍重回“主場”的感覺怎麽樣,楊宇軍笑稱,“這裡不算是主場,國防部發布大廳才是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的主場。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講,作為中國軍人,肩負著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任務,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可以說是主場。”

這番話讓楊宇軍秒回“新聞發言人”狀態,與從前一樣:不忘抓住每一個機會來闡述發言人的政策。

“一天是軍人,一生是軍人”形容楊宇軍再恰當不過。24年的軍旅生涯,7年的新聞發言人,讓楊宇軍對國防部新聞發布工作有特別的關注,對於當前國防部新聞發布會的工作特點,楊宇軍信手拈來,“現在的國防部新聞發布已經不同以往,新聞發布更’新’了。比如,發布工作更好地適應了資訊通信技術的新發展,更多地採用了新技術、新方法、新工具,可以說是上了新台階。當然,隨著國際安全形勢的發展演變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速推進,同時適應5G等技術帶來的新變化,國防部新聞發布工作也必將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相信我的戰友和同事們會做得更加出色。”

更換了跑道的楊宇軍雖然不再出現在前台,但從來沒有離開過新聞一線。楊宇軍的新崗位不但負責對新聞發言人及團隊開展培訓還包括新聞傳播研究和危機公關谘詢工作。那麽在過去的2018年眾多的熱點事件中,楊宇軍參與了哪些危機公關?作為發言人的老師,楊宇軍坦誠地表示,因為職業要求,這個問題他不能回應,但他明確肯定是參與過,包括一些重大事件,具體是哪些記者可以自己猜。

對於危機公關的介入點,楊宇軍認為,越早介入越好,時間越延後難度越高。“所謂的危機公關有兩類,一類是純粹的公關,即忽視輿論引導工作,沒有和公眾進行足夠有效溝通,這種可以通過公關手段做一些彌補。另一類是業務工作本身有重大的不足和缺陷,比如某計程車軟體某使用功能的下線就是該業務本身有重大缺陷,再如何危機公關也無法挽回。”

對於目前很多部門對危機公關有哪些缺陷,楊宇軍認為首先在理念和認識層面。“很多部門對於危機的認識不到位,有的部門忽視公關作用,有的部門則認為凡事都可以靠危機公關解決,這其中還包括在當下的新媒體時代,如何更好的和公眾和媒體溝通交流。”楊宇軍同時認為不少部門的危機公關能力在逐步提高,有些危機處置可圈可點。比如去年年底張家口市一個化工廠外發生爆燃,政府部門連夜發聲,20小時內四次更新資訊,三天連續召開三場新聞發布會,資訊發布有溫度、有態度、有速度、有力度、有尺度,穩妥引導了輿論,堪稱公眾溝通和危機管理的范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