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校圖書館開放給公眾不再是夢?也許可以從這六點入手

“全民閱讀”時代的來臨,我國公共圖書儲備量卻遠來不及應對。近兩年曾通過一項人大草案,鼓勵高校圖書館開放給公眾,緩解資源緊張的問題。高校圖書館資源豐富,但建立初衷專為學生服務,開放後終究僧多粥少,勢必帶來資源搶佔問題。

如果實體書籍開放遇到瓶頸,那麽依托信息技術的電子知識共享,是否能開辟一條新的道路呢?眾所周知,知識共享是信息化時代的顯著特徵,因而面向社會開展多元化服務是新時代賦予高校圖書館的新使命。在此契機下,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的陳唐源、郭正宜、杜昕蕊、周晨伊、武文潔、陳安琪、王靖玥同學在指導老師嚴丹的幫助下,完成《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展多元化服務的可行性調研——以上海松江大學城為例》項目。

從左至右依次為:武文潔、杜昕蕊、郭正宜、王靖玥、陳唐源、周晨伊、陳安琪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圖書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傳統圖書館的職能主要是為保存、供應知識以及開放閱讀實體空間。如今,隨著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網絡通信為用戶提供了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即時性、便捷性的知識共享形式,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圖書館憑借其豐富的文獻資源庫和知識數據庫成為滿足用戶對新型服務需求的知識共享空間,從而為“泛在知識環境”的建設提供幫助。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48條通過支持高校圖書館對社會開放認可了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屬於公共文化資源,同時建構知識共享空間對文獻譜段的拓寬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公共資源屬性因其豐富的專業資源在當今知識空間的建構中被凸顯。

令人欣喜的是,如松江大學城等大學群落,具有學校數量多、學校專業分布廣、書籍儲備多等特點,如能開放,對市民獲取資源的便利性將大大增加。上海外國語大學學生團隊對松江大學城圖文信息建設的現狀、社會各方對文獻與服務的多元需求以及大學城服務社會的初步嘗試進行了深入調研。

松江大學城七校的館舍面積平均約為20000平方米,而館藏和電子資源數據庫平均也分別能夠達到172萬冊和81個。在讀者服務方面,七校較為基礎和普遍的服務有文獻傳遞、館際互借、影印技術服務、圖書館使用谘詢等,另外也包括如論文提交、查收查引、學術評價檢索等更為專業化、個性化的讀者服務。松江大學城中的七所大學均在某一專業領域有著突出的學科優勢,因此各學校又擁有大量專業性較強的特色館藏、電子資源庫及教育活動,可形成資源互補的條件及提供專業資源的優勢。

同時,市民也紛紛表達了現有公共資源不足的遺憾,以及對高校圖書館服務與資源的需求。幾個大二學生通過調研市民、企業方、政府方等多方需求及意見看法,共回收509份有效問卷,共計約15000字的訪談記錄。市民方面,53.4%的市民非常支持高校圖書館對社會提供多元化服務,並且對高校圖書館資源需求很大,幾乎所有技術研發人員、市場公關人員、財務審計人員和80%的專業人士對專業領域文獻存在需求。企業方面,大部分工作人員在工作上對資料文獻存在需求,絕大部分工作機構沒有建立圖書館或配置文獻資源庫,即使有,也存在資源更新慢和館藏資源少的問題。對於圖書館的多元化服務都存在較大的需求。政府方面對於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展多元化服務表示支持,並認為解決圖書館資源問題非常急迫,很有必要在政策想法上做出創新,推進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跳脫傳統的實地書籍開放思維,如何運用好電子信息技術下的知識共享,從而用新興模式開放高校圖書館給市民呢?同學們提出以下六點設想——

1、多樣化載體的文獻服務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學術文獻形式變得更加多元,借閱文獻的途徑也因電子平台的建立完善而擁有更多可能性。市民對文獻種類與形式的需求進一步提升,為探索高校資源開放提供方向。文獻種類包括圖書、期刊、學位論文、檔案等紙質及電子文獻需求類型,市民以到館借閱、館際互借、到館檢索和文獻傳遞的方式獲取。

2、多時段開放的空間共享

高校圖書館是一個多功能場所,除閱覽室外有許多特色服務空間,包括閱覽室、研討室、咖啡吧、放映廳等空間。雖然資源有限,但採用避開學生利用的高峰時段向社會適度開放的措施可能是未來前景。

3、個性化定製的檢索服務

利用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隊伍在知識結構、科研能力上有較高水準的優勢,提供個性化定製的檢索服務。個性化定製意味著用戶可以根據自身所需選擇使用目標資源,這借助網絡算法與平台已不再是難題。企業合作項目等模式保障資源使用合理性外,也為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助力。

4、多方位提供的社會服務

論文查重、期刊收錄報告等學術服務需求是高校特色,這些服務專業性強,渠道少,部分市民有迫切需求,開放模式值得研究,該服務包括提供國內外核心期刊收錄證明、提供寫作指導和論文查重服務、提供校友卡和終身账號訪問圖書館等。

5、普及性開設的素養教育

包括文獻檢索利用的培訓、公益性講座以及圖書館網絡平台、移動客戶端等的操作培訓。高校師生、工作人員科普性講座論壇,是一種“走出去”的無形資源,可以提高市民學術意識,獲得信息素養教育,習得檢索技能等,打破高校與社會間壁壘。

6、多形式舉辦的閱讀推廣

包括全民性的閱讀推廣活動、針對某一主題的閱讀推廣和新書發布會等。這類閱讀活動在高校十分常見,開放可以匯集更多學術愛好者,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一些想法如今也有了實踐基礎,未來要實現開放,還需做以下努力。首先,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可建立聯動機制,可以優勢互補,提高資源利用率,更好地滿足市民需求。其次,圖書館可探索與公眾互動的多重路徑,包括實體利用方式(公眾實際到館利用各項服務)、虛擬利用方式(公眾通過網絡平台利用服務)及移動利用方式(公眾利用手機移動端利用服務)。最後,可建構大學城圖書館與社會知識共享的網絡平台,便於社會各方快速高效地查找和利用各種功能,包括能將查閱借谘等服務一體化的文獻檢索功能、涵蓋用戶在論文寫作時不同階段需求的論文服務功能等。

上海圖書館館長對這些想法表達了支持,認為其對上海圖書館發展提出了前瞻性的意見,值得探討與實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