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脫髮 植髮「頭等」消費需理性

中國年輕人發生脫髮問題的年齡比以往來得都要早。近日,某電商平台發布了「雙十一」數據報告,購買防脫髮產品的90後佔比已經達到30%,不輸中年人。「90後加入脫髮大軍」成為社交平台上的熱門話題,也讓衍生消費市場持續「吸金」,獲資本追捧。

記者調查發現,「脫髮大軍」日趨年輕化的同時,惡意誇大的宣傳行銷、四處兜售的天價手術,正裹挾著年輕人的焦慮攪渾整個市場。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尤立平建議稱,年輕人面對脫髮問題,首先要勞逸結合,避免過度悲傷、精神緊張,並調節好睡眠。如果是病理性脫髮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接受對症治療,切忌隨意採用「土方子」和民間生髮治療。

「禿如其來」的90後

要不是每月購買防暫時脫離工作品的信用卡帳單噌噌上漲,在海澱西北旺上班的李強不會如此直觀地意識到解決脫髮,已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小的一筆開支。「明顯感覺頭頂有了塊斑禿,是從提了產品經理後開始的,整晚整晚地熬夜加上衝刺績效指標,早上梳頭捋頭髮能摸掉一把。」李強告訴記者,自己今年28歲,團隊裡有不少90後和自己有一樣的困擾,「說去植髮誇張了些,但買防脫洗髮精、生髮液乃至去看醫生,大家都沒少折騰。」

作為女生,26歲的侯莉對脫髮問題更為敏感。「念博士後,髮際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往後退。一開始,導師開玩笑說腦門大、人聰明,但漸漸地我覺得很害怕,有種還沒滿30歲就要禿頂的恐懼感。」去養發機構充值美髮卡,加入豆瓣群組尋找防脫髮偏方,是侯莉目前的解決方案。「美髮卡一次要充值三千,一次頭皮護理就要兩三百,壓力不小。實在不行,我都做好買假髮套的準備了。」

脫髮問題,最近似乎成了一種「流行病」,伴隨著焦慮、壓力,頻頻刺痛著年輕人敏感的神經末梢。從「我缺的不是戴森捲髮棒,而是生髮棒」的調侃到「脫貧脫單不脫髮」的許願,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熱議著各種90後脫髮的段子、話題。阿里健康去年發布的《拯救脫髮趣味白皮書》顯示,購買植髮、護髮產品的消費者中,90後人群已佔據36.1%,即將趕超佔比38.5%的80後,成為擁有脫髮煩惱的主力軍。在淘寶評出的40個「2017淘寶時代寶貝」,「年度拯救中年危機寶貝」頭髮纖維粉,在42萬購買者中,90後群體也佔到4成。

事實上,90後這一代人的脫髮問題,的確來得比以往都要早。此前,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公布的一份「脫髮人群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中國脫髮人群約為2.5億,其中男性脫髮人數1.6億,以20到40歲之間為主,30歲左右發展最快,比上一代人脫髮年齡提前了整整20年。並且,脫髮人群還在每年遞增,甚至超過了糖尿病和高血壓人群數量。

衍生消費品成「吸金」焦點

年輕人的脫髮焦慮與日益提升的消費購買力,讓諸多衍生消費應運而生。記者看到,各種標榜著防脫髮的生薑類、無矽油類洗護產品在超市貨櫃上大行其道,從二十多元到六七百元不等。風口之下,日化大鱷寶潔、歐萊雅、聯合利華、資生堂紛紛布局防脫育發、頭皮養護市場,民族品牌如同仁堂、雲南白藥等也推出了各類防脫髮產品。主打養發、生髮、防脫髮的北京章光101集團,更是積累起10多億固定資產,2500多家「專業生髮」連鎖顧問服務機構滲透進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

在電商平台上,各種與「脫髮」相關的產品更是五花八門,新興消費品層出不窮。除了常見的防脫洗髮精、外用生髮液以及口服藥物外,記者看到一款由蛋白原料做成的頭髮纖維粉,售價百元左右,月銷量竟超過11988筆。「該款頭髮纖維粉的原理是將細小的纖維利用靜電吸附在頭髮上,撐開頭髮間的體積,從視覺上看上去頭髮濃密很多。」據該店客服人員介紹,店內的補發塊、生物頭皮、墊發片也賣得很火,月銷上千筆。

線下的消費門道也不少。主營假髮的瑞貝卡髮飾店,一口氣在北京來福士、君太百貨、翠微百貨、中國紅街、莊勝崇光等地開出多家連鎖門市,並請出多位大牌明星代言。這些假髮售價不菲,從數千元不等到上萬元均有。主打頭皮抗衰、育發養生的養發館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僅絲域養發館就在各大商場開出17家門市,護髮套餐動輒四五百元。

植髮,則是目前年輕人面對日益發亮的頭頂所能找到的終極解決方案。「上午植髮,下午上班」,讓脫髮青年們怦然心動的廣告語一夜間擠進了公司電梯與上下班地鐵的燈箱。今年雙11當天,科發源旗艦店成交額更是突破1141萬元,成功成為阿里健康行業黑馬植髮類項目。就連風險投資也盯上了青年人日益稀疏的頭頂,雍禾植髮獲得了中信產業基金注資,碧蓮盛植髮獲得了華蓋資本5億投資。今年雙11當天,科發源旗艦店成交額更是突破1141萬元,成功成為阿里健康行業黑馬植髮類項目。

焦慮之下脫髮消費需理性

與養生產品類似,市面上幾乎所有主打頭髮養護的功能性產品,都毀譽參半,甚至評價兩極分化嚴重。電商平台和線下門市兜售的高價防脫洗髮精,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主治醫生唐旭華看來,對脫髮一般沒什麼效果,「掉發與脫髮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每天掉50至100根頭髮是正常的。而脫髮的種類也有很多,治療方法各不相同,沒有一個簡單的止脫辦法對所有人都有效。與其花大價錢購買各種洗護產品,我更建議有脫髮困擾的人去醫院檢查,先確定脫髮類型再治療。」值得注意的是,在醫生看來,如洗髮精、燙髮劑、染髮劑、頭髮定型劑等美髮化妝品恰恰是引起脫髮的常見原因。

靠兜售「祖傳秘方」、「生髮土方」的產品也在網路上有不少閱聽人。記者看到,一款名為「老方子內服野生何首烏粉」的產品,號稱自己有三十年經驗配方,月銷量達到5604筆。在各種論壇、微博上,也流傳著諸多如「維生素B6+胱氨酸+魚肝油」的生髮偏方。對此,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尤立平表示,中藥裡的何首烏有可能導致肝損傷,過量服用魚肝油,也會引起肝脾腫大、腎功能減退等,「很多偏方、土方不但成分不明,在實際臨床表現上也並無效果。患者自行使用,容易劑量掌控不當,對身體造成進一步損害。」

植髮行業的江湖也暗流湧動,礁石密布。從毛囊存活率低、到機構內部扯皮,再到毛囊移植單價一路飆漲,刀針直徑不斷誇張宣傳,一位植髮顧問師對記者透露,目前整個植髮市場搶客競爭嚴重,一些不良機構會利用患者的焦慮心態和資訊不對稱兜售高價藥物與天價手術。記者留意到,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股「簽約生髮」的風潮,不少機構對消費者承諾購買產品、項目後保證能夠長出頭髮。但仔細閱讀這些機構提供了生髮協定,卻藏有諸多貓膩。該植髮顧問師則表示:「一般正規機構是不可能承諾100%生髮有效的,消費者如果遇到類似協定,需要警惕是否為虛假宣傳乃至協定陷阱。」

尤立平認為,年輕人的不良生活習慣恰恰是提前引爆脫髮問題的常見原因。「過度燙染頭髮,外加精神緊張,長期熬夜,睡眠不規律等等,都容易引起脫髮問題。」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李強的印證。「看得見的脫髮背後,是看不見的壓力。」李強表示,像他這樣在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很難擁有父母輩那樣健康的生活作息,「與我越來越少的頭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在向上成長的過程裡,越堆越多的任務清單吧。這也可能解釋了為什麼脫髮在我們眼裡成了一種時代癥候。」本報記者 袁璐

北京晚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