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精兵減員好過冬:泰禾割“禾苗”,華夏幸福撤銷產業小鎮

撰文 /熊穎

編輯 /邢昀

曾一路高歌猛進的房企們,在2018年的寒冬中越來越謹慎。為了讓自己“活下去”,它們選擇對員工下手,進行一場“瘦身運動”。

泰禾集團親手割掉自己種了不到半年的“禾苗”;華夏幸福撤掉400多人的產業小鎮……無論是裁員,還是調整人事架構,房企的目標都空前一致:精簡隊伍,節約開支好過冬。

01

泰禾“割韭菜”

“已成事實,割‘韭菜’毫無反抗能力。”

2018屆的泰禾“禾苗”李星在被裁員後面臨著進退兩難的處境:校招參加不了,社招經驗不夠。

泰禾給管培生取名“禾苗”,寓意其在公司的“澆灌”下能夠茁壯成長。現實截然相反,“禾苗”變“韭菜”。李星告訴市界,2018屆招收的400名“禾苗”已被裁掉100人。而在校園招聘時,泰禾曾許諾一年保護期。

泰禾集團

對於大規模裁員的消息,泰禾並不認同。接近泰禾的相關人士向市界表示,“沒有(裁員),是我們之前推的千人計劃的延續。”

泰禾所說的“千人計劃”,在2018年半年報中有所提及,主要面向211、985類重點院校,引進優秀畢業生,為全公司各板塊、各條線增加人才儲備。

接近泰禾的相關人士解釋,之前招人的時候是寬進嚴出,有些禾苗生並沒有達標,所以公司建議轉崗,去禾芯生或者別的部門。一共有500多個實習生,只有不到30個人因為不同意轉崗選擇離開。

“什麽寬進嚴出?”對應這一說法,同樣被裁的“禾苗”蔣媛顯得有些憤慨。

她告訴市界,泰禾的裁員標準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第一學歷非本科或人力判定績效為C的,直接裁掉;另一類,工程、成本、投資、人力等條線,第一學歷非211、985,績效達到B及以上,選擇裁掉或者轉行銷崗。隨後蔣媛補充,“不是所有的城市公司都會提轉崗的。”

在這一次裁員中,泰禾失掉了“民心”。

2008年,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承諾“不裁員、不降薪”。黃其森表示,“在金融危機之下,企業肯定多少都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是決不會將風險轉嫁至員工,而是要讓員工們堅信,企業與員工不離不棄,作為泰禾集團一員是值得驕傲的。”

李星不能理解,為什麽同樣面對谷底,10年後2018屆的“禾苗們”成了被拋棄的棋子,留給他們的只有兩個月工資的補償款。

02

人事動蕩背後

其實這並不是泰禾在2018年的第一次裁員。7月就有媒體報導,泰禾開始裁員,裁員總體比例達30%,涉及北京、上海等區域,裁員規模大概在二三百人。

此外,泰禾高層的人員流動同樣頻繁。自2017年以來,公司董事會秘書洪再春、副總經理成爾駿、CFO羅俊等相繼離職,離職高管超過10人。

在泰禾看來,巨大的人事動蕩有利於公司人員優化,這是主動的人力整合,而不是被動裁員。泰禾集團相關人士對媒體表示,“準確來說,不是‘裁員’,是‘換員’”。而在“換員計劃”背後是泰禾越來越脆弱的資金鏈。

2017年12月22日,黃其森放下豪言,“當年實現銷售1000億,第二年再翻番至2000億。”黃其森的一句話也給泰禾定下基調,2018年是加速高周轉的一年。

1996年創建的泰禾集團,屬於閩系房企中一匹黑馬。2013年走出福建市場後開始瘋狂拿地、競標地王,素有“土地收購機”之稱。從2016年開始,公司更多通過收購、參股等方式低價獲得土地儲備。借助高杠杆、高周轉模式,泰禾激進擴張,自身也染上了“三高”,“高負債、高杠杆、高擔保”。

“高周轉就是利潤,就是競爭力。”黃其森表示,公司2018年會重點圍繞高周轉進行優化更新,集中力量強化高周轉,旗下項目追求6個月的開盤速度。

鞭策泰禾加速高周轉的,一方面是2018年翻倍的業績壓力;另一方面則是泰禾的高杠杆。

按照黃其森的設想,原本泰禾爭取在2018年上半年將負債率降低到79%,下半年降低到75%。不過一邊高周轉一邊降負債的計劃如同走鋼絲。2018上半年泰禾負債總額2017.78億元,負債率85.67%,第三季度報泰禾負債率也僅降至84.78%。

不光負債高,擔保也高。2018年11月,泰禾披露公告,公司實際對外擔保餘額為885.81億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549.93%。其中,95.44%都是對全資、控股子公司的擔保以及全資、控股子公司之間提供的擔保。

黃其森

此外,泰禾還就擔保提示風險,截至11月24日,泰禾及控股子公司對外擔保總額超過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100%; 對資產負債率超過 70%的部門擔保金額超過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50%。

2017年年底的一句豪言讓泰禾股價在一個半月時間從16.56元/股飆升至42.13元/股。狂歡過後,股價一路走低又被打回原形。而2018年的泰禾在資本市場割了一波韭菜後,還割到了自家院子裡的“禾苗”。

03

房企“瘦身”成風

這場“瘦身運動”仿佛多米諾骨牌席卷整個房地產圈。

“沒有給公司創造價值的業務,將被裁撤,部分區域發展不了的,也將被‘梳理’掉。”2018年10月31日,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一聲令下後,華夏幸福率先對員工下了手。

據經濟觀察網報導,同一天時間,華夏幸福重慶事業部宣布撤掉。而同樣被裁掉的還有華夏幸福400多人的小鎮集團。

華夏幸福11月7日表示,這是內部主動進行的一次整合,公司目前確在梳理調整組織架構,為新業務的開展做戰略聚焦的準備。梳理的業務包括環京區域和產業小鎮集團。

隨後澎湃新聞報導, 11月初旭輝員工相繼收到人事部門郵件通知,需要在11月20日前按照公司規定辦理完離職手續。

有媒體統計稱,合約銷售額排名前20的房企中,至少已有7家房企明確提出通過裁員、優化員工結構或是調整崗位、提高考核門檻。

不少地產人士告訴市界,近期周圍都有朋友在重新找工作。有人持樂觀態度,“到了年底換崗裁員的時間,不過今年情況更加嚴重”。也有人悲觀的發出“高危”“艱難”等感歎。

某房地產服務商董事長向市界表示,“瘦身運動”波及最大的是投資拓展崗。“不用拿地了,用不了這麽多人。現在很多房企的投資口都裁了一半,甚至一半以上。”

隨後他補充:“特別是碧桂園出來了很多投資口的人。”一位前碧桂園員工也向市界證實了這一說法,碧桂園福建區域的投資“去”了一半。

某房企中層向市界道出了裁員原因,“現在影響比較大的就是前兩年杠杆高、發展快的房企。現金流比較吃緊,所以都在想辦法開源節流”。

巨集觀金融去杠杆的風從2017年刮到了2018年,銀行、信託、地產私募、資管,這類房企曾經倚仗的融資管道收緊,門檻越抬越高;即便降價打折也等不來的“金九銀十”讓房企們雪上加霜;從“地王”難搶到土地流拍,房企花錢越來越小心謹慎。

“形式比想象的糟糕。”中房商學院研究員鄧明政告訴市界,“雖然很多企業沒有公開,但降薪、裁員都在悄然進行”,他預計今年年底和明年初會達到極值。

凜冬已至,為了活下去,房企開始對員工下手了。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人物李星、蔣媛為化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