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戰爭中武將單挑真的存在嗎?

  看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中,總能看到兩軍對壘的時候交戰雙方各派出一名大將單挑,贏的一方全軍皆勝,輸的一方全軍皆輸。整個戰爭的輸贏,完全取決於兩個主將的武藝高低。士兵們僅僅隻起擺設作用,沒有任何實際作用。然而,歷史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既然武將單挑能決定戰爭的走向,那還要士兵做什麽?難道士兵們只是站在一邊看熱鬧麽?士兵們不會一擁而上,把單槍匹馬的敵將捉住麽?

  有人說在真實的戰場上,兩軍對陣武將單挑純屬虛構,歷史上是完全不存在的,這樣的場面只有一些歷史小說中能夠看到,其目的不過是為了塑造英雄的威武形象,迎合讀者的興趣罷了,實際上是完全行不通的。

  其實,也不盡然,在歷史上,武將單挑的事情還是有的,隻不過沒有小說中那樣,不過數合便分勝負,一刀斬於馬下的情況就更加少。武將單挑在歷史上出現的次數也很少。

  先秦以前人口少,幾千人的戰爭就可以算一場大戰,兵力有限,“主將”只好身先士卒親臨前線。所以出現了非常獨特的作戰方式,叫做“致師”。

  所謂致師,就是挑戰的意思。兩軍對壘之際,為了激發己方將士的鬥志,派出強壯之人,來到對方的陣營裡挑戰,用以侮辱激怒敵軍,沮滅對方計程車氣,以便最終戰而勝之。“致師”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商末的武王伐紂,“陳師牧野,帝紂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人距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史記·周本紀》)。

  《春秋.左傳.魯宣公十二年》記載:楚子又使求成於晉,晉人許之,盟有日矣。楚許伯禦樂伯,攝叔為右,以致晉師,許伯曰:“吾聞致師者,禦靡旌摩壘而還。”樂伯曰:“吾聞致師者,左射以菆,代禦執轡,禦下兩馬,掉鞅而還。”攝叔曰:“吾聞致師者,右入壘,折馘,執俘而還。”皆行其所聞而複。晉人逐之,左右角之。樂伯左射馬而右射人,角不能進,矢一而已。麋興於前,射麋麗龜。晉鮑癸當其後,使攝叔奉麋獻焉,曰:“以歲之非時,獻禽之未至,敢膳諸從者。”鮑癸止之,曰:“其左善射,其右有辭,君子也。”既免。

  楚莊王又派使者向晉國求和,晉國人答應了,已約定了結盟的日期。楚國的許伯替樂伯駕禦戰車,攝叔作為車右,向晉軍單車挑戰。許伯說:“我聽說單車挑戰,駕車人疾馳而使旌旗斜倒,迫近敵營,然後回來。”樂伯說:“我聽說單車挑戰,車左用利箭射敵,代替禦者執掌馬韁,駕車人下車,整齊馬匹,整理好馬脖子上的皮帶,然後回來。”攝叔說:“我聽說單車挑戰,車右進入敵營,殺死敵人割取左耳、抓住俘虜,然後回來。”這三個人都按照自己所聽到的完成了任務,而後回來。晉國人追趕他們,左右兩面夾攻。樂伯左邊射馬,右邊射人,使晉軍左右翼不能前進。箭只剩下一枝。有麋鹿出現在前面,樂伯射麋鹿正中背部。晉國的鮑癸正在後面,樂伯讓攝叔拿著麋鹿獻給他,說:“由於今年還不到時令,應當奉獻的禽獸沒有來,就把它奉獻給您的隨從作為膳食。”鮑癸阻止部下,不再追趕,說:“他們的車左善於射箭,車右善於辭令,都是君子啊。”因此許伯等三人都免於被俘。

  《新唐書·尉遲敬德傳》也有記載:“令敬德執矟,略其壘,大呼致師。”

  古代單挑的確存在過,比如三國時代,呂布單挑郭汜,孫策單挑太史慈,都是於史有據的。其他朝代,比較有名的如五代的鐵槍大將王彥章,那是單挑成癮的人物。主將被擒全軍潰敗也是有的,比如唐代虎牢關之戰,竇建德輕型機車出陣負傷被擒,十五萬大軍頓時崩潰,他在河北經營多年,輕徭薄賦,被認為是可以和李淵,王世充爭天下者,結果一戰就覆滅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