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較真丨下班回家後,外套、鞋底需要消毒嗎?一文看懂這些消毒誤區

較真要點:

查證者:林瘦貓丨化學博士,瑞士聯邦理工博士後研究員

即便各大媒體和平台及時面向大眾科普和辟謠,針對“消毒”的誤解和謠言仍然層出不窮。這不僅是由於大眾對細菌,病毒,化學品,消毒劑等認識太少,也是“寧可過度防護,也不放過死角”的錯誤心理導致的。究竟如何正確進行消毒?消毒的度在哪裡?消毒劑流入環境是否有害呢?

一、我們說的“毒”究竟是什麽?

當我們在討論殺菌消毒的時候,我們一般指的是致病微生物,例如病毒,細菌,真菌等。與一個月前相比,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已經十分深入了。我們知道了它的傳播途徑、感染方式,甚至對其微觀結構都一目了然。這是全世界的科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事實證明,最早的預防建議仍然是最有效的:勤洗手,勤通風,少出門,不聚集。

然而由於對新冠病毒的恐懼,許多人大量地使用消毒劑,殊不知新冠病毒本身十分脆弱,脫離活體細胞,並不能長時間存活。

二、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確消毒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明確了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新冠病毒的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其實氣溶膠傳播只是在病房等封閉空間內在理論上存在傳播可能,“相對封閉的環境”“長時間暴露”和“高濃度”三個條件作為可能的傳播條件,十分苛刻。氣溶膠傳播在公眾的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概率非常低。

對於呼吸道飛沫傳播,使用口罩就可以有效預防。那麽密切接觸如何預防呢?勤洗手就可以達到。一方面,手接觸公共環境中感染者的飛沫、分泌物等汙染的區域,再不自覺地接觸眼口鼻等粘膜處可能會導致感染。因此日常生活中常洗手保持手部衛生,以及對髒手常接觸的手機鑰匙等用75%酒精擦拭消毒就可以有效預防,也可以隨身攜帶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液以備無水時使用;另一方面,公共環境中的門把手,電梯按鈕,水龍頭把手等需定期使用稀釋的含氯消毒液等消毒劑進行消毒,鏟除中間傳播環節。

其實日常消毒操作是非常簡單的,其他非官方建議的措施大多是恐慌下的過度消毒。

三、警惕過度消毒

1、不必要的消毒:為什麽針對衣物,鞋底,快遞盒,輪胎等的消毒是沒有必要的呢?因為不可能用這些物品直接去接觸眼睛或鼻子嘴巴,開放環境中,病毒也不可能長時間獨立存活。為什麽針對寵物的消毒是沒有必要的呢?寵物如果呆在家裡不出門,就沒有接觸到新冠病毒的可能,帶寵物出門遛彎時如果沒有進入隔離醫院等區域,回家後也無需對寵物毛髮進行消毒。如果家中沒有確診或疑似病人,也沒有頻繁出入於人多聚集處,家居生活只需要保持日常清潔即可,不需要采取特別的消毒措施。

2、錯誤的消毒方式:前段時間有一些“硬核消毒”的報導,比如噴淋通道,噴淋隔間等,這不僅沒有意義,反而對人身體有害。因為含氯消毒液例如次氯酸鈉、二氧化氯溶液、84消毒液等,對人體的粘膜本身就具有刺激性,日常使用本就需謹慎,何況噴淋通道的設計初衷也根本不是用來對人體噴淋使用的,而是養殖業消毒牲畜用的。

3、錯誤的消毒劑:部分商家在這一時期紛紛號稱自己的產品可以殺滅新冠病毒,預防感染,但大多是故意引導消費者的虛假宣傳,例如消毒卡、環保酵素、萬金油等等。

4、橫掃千軍的消毒:小區內啟用無人機的大面積噴灑,霧炮車在城市範圍內噴灑稀釋的消毒水,對馬路,廣場,草坪噴灑消毒水,這些真的有必要嗎?事實上由於空氣流通,紫外線等積極因素,空曠環境不利於新冠病毒存活,一般情況下室外開放環境是不需要消毒的。特殊情況例如有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等,才需要嚴格的消毒。

四、消毒劑會變成“毒”嗎?

次氯酸類和二氧化氯類消毒劑在環境中可以自然降解為無毒的氯離子鹽類。然而環境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醫療機構水汙染物的排放標準中明確規定了傳染病、結核病醫療機構汙染物排放限值,需要考慮余氯指標。如果余氯過高,很容易導致水體環境汙染,魚類鳥類死亡。汙水處理的行業規範中也明確規定了余氯含量和化學耗氧量等指標,達到排放標準才可以排放。

然而,大規模、長時間、反覆地噴灑消毒液,尤其是在公共環境中,消毒液的有效成分物質無法被消耗的情況下,造成的結果就是大量含氯消毒劑直接進入水體和土壤中,這樣未經汙水處理的步驟的直接排放,不僅對動物、植物有害,還會汙染地下水,殺滅許多自然界必需的微生物,從各個層面破壞環境的平衡。

本文編輯:ambergchen

想了解更多關於消毒的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辟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