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獻血無償,用血卻要收費?真相來了!

無償獻血熱點解答(一):「熊貓血」不是你想獻,想獻就能獻!

大家在網路上常說的「熊貓血」, 一般指的是RH(-)血型。

由於受血液保存期限的影響,紅細胞的保存期限是35天,血小板的保存期限是5天。

所以,血液的採集必須嚴格按照庫存供給平衡的採集計劃來進行。

對於RH(-)血型的血液採集,更加需要按照統一的計劃進行採集。

如有獻血者知道自己是「熊貓血」,走上獻血車想參與獻血,而目前庫存已經儲存了同型的血液,工作人員則會留下獻血者信息,下次需要時再聯繫他。

目前,我們中心對RH(-)血的採集是採取預約的方式進行。

對於不知道自己是否是「熊貓血」的獻血者,咱們的獻血車上是不能檢測RH血型的。

獻血者的血液標本回到血液中心後,首先送至檢驗科進行ABO和Rh血型檢測。

對於初篩Rh陰性的標本將送至輸血研究室做進一步的確認實驗,經過多種試劑和多種實驗方法的驗證,最終才可以確定是否為「熊貓血」。

所以「熊貓血」血型的朋友,歡迎你加入湖南省稀有血型之家

在臨床需要「熊貓血」時,熊貓俠大家庭的成員能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無償獻血熱點解答(二):為什麼提倡捐獻300毫升或400毫升?

獻血時,常常聽到護士姐姐建議捐獻300毫升或400毫升,這對於很多第一次捐獻血液的小夥伴心中不免多疑起來。

首先可以肯定,對於符合獻血條件的獻血者,按照國家規定捐獻200-400毫升,對獻血者健康都是不會造成影響的。但是對受血者有三大好處:

1、輸注單人份血液比輸注多人份血液的輸血副反應會大幅度減少。

2、由於窗口期問題獻血者血液中可能感染了未知病毒等原因,目前輸血尚具有一定的風險。

通常失血患者臨床用血一次至少400-600毫升以上,若一次獻血200毫升,則一次輸血至少需要兩人至三人份血液,輸血風險增加一倍以上。

3、輸血免疫反應顯著減低:由於血液也是一種異體組織,一個人如果輸入他人的血液可引起一些免疫反應。

如HLA同種免疫引起的發熱反應、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血漿蛋白引起的過敏反應等。

如果一次獻血量為400毫升,可使受血者被輸入的血液來源減半,致敏源減半,輸血免疫反應顯著減低。

然而,最終每位獻血者決定捐獻多少毫升的血液,我們都會遵循獻血者的個人意願,用嚴謹的專業技能,認真服務好每一位獻血者。

【詞解-窗口期】:病毒感染初期一段時間,用現代化的技術不能檢測到病毒標誌物,這段時間稱為「窗口期」,但處於窗口期的血液已具有感染性。


無償獻血熱點解答(三):為什麼無償獻血而用血卻收費?

公民臨床用血所交的費用並不是血液本身的價格,獻血者愛心捐獻的血液是無價的。

這就好比江河水要變為可飲用的自來水,也會產生相應費用。

同樣,獻血者捐獻的血液也不能直接輸注到患者體內,需要遵循嚴格的采供血操作規程和要求。

臨床用血所產生的費用,來自於血液採集、運輸、儲存、檢驗這些環節。

獻血者無償獻血,是為了保障臨床用血的安全。

自願無償獻血是最安全的血液來源,這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全球各國的共識。

雖然血液檢測技術在不斷進步,但限於科技與經濟發展水準,目前並不能完全排除所有已知經血液傳播疾病的風險。

而且我們也無法排除未知的新發傳染病的風險。

因此,對於獻血者的健康徵詢,特別是出於利他主義精神的自願無償獻血者對於自身健康與生活史的誠實回顧,是安全血液來源的有效保障。

患者有償用血,支付的是血液採集、檢測、製備、儲存和運輸等成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明確規定,公民臨床用血時,只需交付用於血液的採集、儲存、分離、檢驗等費用;具體收費標準由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和價格主管部門制定。

《獻血法》還規定,無償獻血者臨床需要用血時,免交上述費用;及其直系親屬臨床需要用血時,按照省級政府的規定免交或減交上述費用。

血液雖然是獻血者無償捐獻的,但血液在用於臨床患者之前需要經過一系列處理過程。

包括血液的採集、檢驗、分離、儲存與運輸等,涉及場地庫房、儀器設備、一次性耗材、人員及管理等成本。

僅血液檢測就涉及ABO血型、Rh血型、血紅蛋白(Hb)、谷丙轉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愛滋病(HIV/AIDS)、梅毒螺旋體(TP)等多個項目的檢測。

為了保障血液安全,血站還在不斷加強管理,改進技術,提升服務。

2015年全國血站全面開展核酸檢測。

國家相關部門所核準收取的臨床用血費用是上述血液的採集、檢驗、製備、儲存及運輸等過程所涉及的成本開支。

無償獻血行為是高尚的利他主義精神,對於每一位無償獻血者我們將秉承專業、熱忱的服務宗旨,將每一位無償獻血者的無償大愛,安全、及時、有效的傳遞給需要的人。

(編輯Max。)


來源:長沙血液中心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