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這文物修複,堪比毀容

撰文 |扶泛

出品 | 浪潮工作室

歡迎下載網易新聞客戶端訂閱查看

前段時間,四川安嶽縣峰門寺的石窟造像成了表情包。從網上流傳的圖片看,原本建於宋代的精美佛像被刷上了一層彩漆,畫技劣質、顏色濃豔,文物修複師鬼斧神工,原本的斑駁古樸,突然變成了喜慶農家樂,簡直“判若兩佛”。

圖片來源:微博

只是笑過之後,難免讓人心疼。好好的文物怎麽就給修複成這樣?為啥跟《我在故宮修文物》裡,高大上的文物修複不一樣呢?這真的只是審美問題嗎?

文物修複的經驗特別少

雖然中國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但是“文物保護修複”的觀念並不久遠。

色彩逐漸褪卻的自在菩薩造像。由於風化、氣候等原因,佛像外表的顏色會逐漸消失 / 網絡

一直以來,中國人對文物的態度是實用主義——不管哪朝哪代,宮殿是用來住的,寺廟、佛像是用來拜的,鍋碗瓢盆是用來吃飯喝水的。

如今門票上百的各種寺廟,在古人的眼中無非兩大標準:正邪、香火。

正邪功能,主要是朝廷說了算,比如唐武宗曾經大舉“滅佛”,拆毀寺廟無數,導致留存至今的唐朝寺廟極少。

又比如歷代士大夫都非常鼓勵“毀淫祠”,也就是把官方看不慣的民間祭祀場所通通毀掉,以便讓百姓信仰歸於正途。擱現在,也算是有預謀有組織地破壞文物了。

當然百姓維護祠堂寺廟,也不是出於文物保護,而主要是延續香火——神仙靈通、拜的人多才重要。

2015年3月21日,河南周口,淮陽縣太昊陵“二月二”廟會開幕,數十萬群眾前來祭祖,無論在什麽時代,寺廟的煙火氣息都是少不了的 / 視覺中國

比如明清時,廣東福建沿海地區盛行祭祀媽祖,官府認為這是“淫祀”,上有政策下也有對策:把媽祖廟招牌拆了,換成一塊新的“孔廟”。這種“騰籠換鳥”在民間屢見不鮮,大家並不在乎這廟是哪朝哪代的,香火旺、神仙靈才重要。

所以,近代西方的文物保護觀念傳入中國後,才會出現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許多文物工作者到農村去調查的時候,往往總能從村民吃飯的鍋碗、喝水的杯子、喂豬的食槽、喂雞喂狗的食盆等處發現珍貴文物。不管是祖傳的還是種地的時候挖到的,對沒有文物觀念的農民來說,有用的才是寶貝。

安嶽淨慧岩造像,為唐宋時期造像,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部門。1999年被全部用油漆重繪,圖為修複前後對比 / 微博

中國人真正開始有保護文物的觀念,是在民國政府成立後。但在軍閥混戰的年代,有保護之心,卻沒有保護的能力。比如1926年,江西軍閥鄧如琢在戰敗後下令焚燒南昌城,令人心痛的是千年古閣滕王閣(雖然也經歷了歷代重修)被焚毀殆盡,隻留下一塊“滕王閣”青石匾。

1928年,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考古專家挖河南的殷墟,曾經商朝的都城,也是民間流傳的甲骨文來源。本來挖得好好的,第二年河南省政府派了個“攪局者”——何日章也帶了一支隊伍來挖,但是挖得相當隨意,並不注意保護原址、查勘地層,而只是為了“找字”、“找寶貝”。

被妝彩前後的石窟 / 微博

當時的中研院所長傅斯年為此痛心不已,東奔西走、寫信給各界大佬,終於把河南的這隻雜牌軍給趕了出去——但殷墟已經遭到不可逆的損壞。

為旅遊景點修複文物

文物保護和修複再次被重視,全靠90年代旅遊業的照拂。

搞名勝古跡吸引遊客,古建築等文物修繕才真正被提上日程——破破敗敗誰願意看呢?出來玩,誰不是圖個光鮮喜慶。尤其中國人見廟就拜的優良傳統,也使得古寺廟、佛像的修繕更加盛行,但你很難說,修繕一新到底是修複,還是毀損。

四川摩崖造像被重新塗色後的樣子 / 微博

比如上文提到的四川安嶽縣峰門寺佛像,就是1995年當地熱情高漲的民眾,自發捐資修複的。根據《新民周刊》的報導,之所以會把那些古樸的石像搞成大紅大紫的辣眼睛風,主要是因為當地民眾認為“新的才是更好的”。

“當年,這些東西算是‘四舊’,別說保護了,當年不給它砸了已經算是幸事了。”而當旅遊業的浪潮襲來時,大家猛然發現這些“四舊”原來有經濟價值可以“創收”,豈不是得趕緊行動起來?

為了開發旅遊而修複文物,造成的破壞可謂數不勝數。

1940年,梁思成和其他三位著名專家到大足考察時拍攝的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 / 網絡

重慶著名的大足石刻,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但在此之前,已經遭到破壞性修複——為了開辟出專門的展區以便收取門票,大足石刻的千手觀音造像區被封閉起來,長達三年。

文物專家詹長法對此有一個比喻:“試想一下,在濕熱的氣候環境下封閉三年,等於給她蓋了一層厚被子。”這些被悶成罐頭的千手觀音,原本被一層金箔覆蓋,也是為了更加喜慶好看,而被大發善心的人士買來“金水”重新塗上,結果沒過多久,金碧輝煌的觀音臉就綠了——原來“金水”只是銅水,很快生了綠鏽。

旅遊開發的出發點是要節省成本、擴大收益,偷金換銅自然不難理解。

資中東岩(也稱羅漢洞)南宋拈花微笑圖被妝彩前後對比 / 微博

比石刻還要大型的文物——古城,本身就是旅遊開發的絕佳資源,自然也難逃修複損毀厄運。

比如平遙古城、鳳凰古城都采取了承包模式——旅遊區的開發直接承包給地產開發商,原因很簡單:地方文保部門沒錢。要求開發商們保護修複文物,無異於緣木求魚。看看中國那麽多的奢華房地產,再看看那些景區開發,有沒有覺得在審美上它們確實挺一致的?

比如山東聊城古城,在2009年啟動古城保護計劃,引進許多房地產開發商,雖然保留了古城的街道布局與結構,但大舉拆除舊城區的古建築,換成“古色古香”的古風別墅。

阿爾卡迪亞國際溫泉酒店——2009年的古城保護計劃中誕生的聊城第一座五星級酒店,就是古建築風 / 網絡

至於你問為啥隻建別墅不建高樓?按照當地官員的解釋,就很符合文物修複“修舊如舊”的觀念了——因為古城舊貌數城中的光嶽樓最高,那現在也不能有建築比它還高,所以所有的別墅都控制在3層樓內,自然談不上建高樓。

出於旅遊開發的創收思路來修複文物,到底是真修複還是真毀壞,只能看這些千年古董們的造化了。

修複不專業誰的鍋

觀念沒轉過彎來,技術和財力又跟不上,文物修複正面臨著重重困境。

文物修複的專業人才仍然是個巨大缺口。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火了,大家看到即使是全國最頂尖的文物修複師,過的也是青燈常伴的寂寞日子。國家博物館的修複師張鵬宇曾透露,自己的大學同學只剩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還在從事文物相關的行業。

2018年9月13日,太原,“古韻新生——山西省可移動文物保護成果展”在山西博物院會展中心一層開展,觀眾可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如何修複和保護文物 / 視覺中國

文物修複師沒錢賺,政府的文保部門也是粗茶淡飯。2004年10月17日,平遙古城正南門的一段長約17米、高10余米的外城牆突然坍塌,原因很簡單:沒錢。

很多人很奇怪:平遙古城作為熱門景點,光收門票就盆滿缽滿,文物局怎麽還哭窮?

就在牆倒的前一年,平遙縣財政收入首次突破了兩個億,其中七成上交財政,剩下的再刨去專門撥款和公務員工資,留下1000萬的日常運轉費用,修城牆都掏不出錢。按照景區承包的制度,門票等旅遊收入還有很大一部分落入承包商的腰包。

一段不在景點規劃內的城牆,政府沒錢修、承包商懶得修,倒塌是必然的。

2004年10月17日下午2點30分左右,位於平遙古城正南門的一段長約15米左右的古城牆突然坍塌 / 視覺中國

退一步講,就算文保部門有心好好保護文物、按科學的方法修複,民眾也不一定高興。

平遙古城在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後,中心的核心城區被要求“冷凍保存”,保持原樣,但冷凍的建築大多並不是寺廟道觀之類的公共景點,而是平遙古城裡的民居。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古城的垃圾處理、汙水排放等現代化設施建設滯後,城內居民的生活環境很差。

為了自救,古城居民開挖地下室、改建增高甚至推倒重建,把家裡弄成民宿,吸引遊客。但開發者為了保護文物,多次拆除違章建築,又與居民的經濟利益卻直接衝突。

除了利益衝突,文物修複的審美標準也是個尷尬的話題。上文提到的重慶大足石刻的千手觀音曾經被塗過金箔甚至銅水,而在後來的修複中,這些銅鏽、金箔乃至被附著的材料被統統去掉,恢復了並不金碧輝煌、也不豐滿腴潤的本尊。

耗時8年被修複的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 / 網絡

這項工程由著名文物修複專家詹長法領銜,耗時8年、投資近5000萬,被稱為“國家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創造了國內大體量石窟整體修複的先例——這些在專業領域內很嚇人的說法,對民眾來說並沒有什麽用:道理我都懂,可你這觀音怎灰頭土臉的呢?

其實就在修複前,詹長法的團隊就在網上做了一次民意調查:願意看到千手觀音現狀修複還是金光再現?調查結果顯示,“金光再現”戰勝了“現狀修複”。可專家們還是按照文物修複的原則,完成了這項工程,果然就挨了口水。

安嶽玄妙觀老君龕被妝彩前後對比 / 微博

大家喜歡看的可不是“修舊如舊”——2016年,山西廣勝寺的一位年輕的壁畫修複師在網上火了,她在寺中修複古壁畫已經兩年。當然火的是,修複師在美顏濾鏡下“有著一張金喜善的臉”,誰還在意壁畫修成啥樣呢?

參考文獻:

[1] 蔡晴. 基於地域的文化景觀保護研究[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6.08.

[2] 史勇. 中國近代文物事業簡史[M].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2009.11.

[3] 鄒統釺. 古城古鎮與古村旅遊開發經典案例[M]. 崧博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17

[4] 薑浩峰. 調查“毀容式文物修複”[J]. 新民周刊. 2018.9.

[5] 方秀芬. 文物修複師供不應求缺口巨大[J]. 杭州日報. 2018. 9.

[6] 像金喜善的女壁畫師遭質疑:修文物還是毀文物[J]. 北京青年報. 2016. 9.

[7] 楊嶸,劉文兵. “文物交流”及文物修複人員的職業修養. 中國文物報[J]. 2017. 11.

[8] 河北共青團. 四川一石窟佛像重繪被指破壞文物,安嶽縣官微:群眾自發修複. 2018. 8.

[9] 陳佩珍. 詹長法:文物修複應有時代痕跡. 文匯報. 2017. 9.

[10] 劉伊曼. 古城真假. 瞭望東方周刊. 2014. 9.

[11] 過度旅遊開發致古城鎮文物破壞和環境汙染突出. 光明日報. 2011. 4.

[12] 陳遠璋. 文物保護與旅遊開發關係的思考.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13] 王樂,劉一霖,豐鳳鳴. 平遙申遺20年②|守護“活”古城:從喊停拆城到修複實驗. 澎湃新聞. 2017.12.

[14] 任湘怡. 平遙古城牆怎麽會"年久失修"? . 新民晚報. 2004.10.

[15] 詹長法.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修復工程為何飽受爭議. 澎湃新聞. 2017.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