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沈陽故宮館藏珍寶,難得一見!

手藝門

中國 ? 手藝文創生活平台

每個人

都具有創造的潛能

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

讓世界看見你

無限可能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以下為圖文

提到“故宮”,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沈陽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位於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佔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築114座,500多間。距今近400年歷史,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關前,其皇宮設在沈陽,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

【恢巨集的建築】

沈陽故宮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先後,可以分為3個部分:

東路——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於1625年開始創建,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

大政殿為八角重簷攢尖式建築,殿頂滿鋪黃琉璃瓦且鑲綠色剪邊,十六道五彩琉璃脊,大木架結構,榫卯相接,飛簷鬥拱,彩畫、琉璃以及龍盤柱等,是漢族的傳統建築形式;但殿頂的相輪寶珠與八個力士,又具有宗教色彩;大政殿內的梵文天花,又具有少數民族的建築特點。在建築布局上,大政殿與十大王亭組成一組完整的建築群,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築上的具體反映。

中路——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於1627年至1635年建成,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後妃居住的地方。

鳳凰樓於1627年至1635年建成,是當時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舉行宴會的地方。

清寧宮修在三點八米的高台上,是五間硬山前後廊式建築,在東次間開門,寢宮和宗教祭祀連在一起,西屋內三面火炕和火地,窗從外關,煙筒設在後面,這是滿族的建築特點。這些宮殿鑲嵌的龍紋五彩琉璃,栩栩如生,雕刻彩畫精致生動。

西路——戲台、嘉蔭堂、文溯閣和仰熙齋等。於1782年建成,是清朝皇帝“東巡”盛京(沈陽)時,讀書看戲和存放《四庫全書》的場所。

整個建築設計和布局,反映了皇帝的所謂“尊嚴”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

其他建築: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封建統治者建築這樣規模的宮殿,給勞動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驅使成千上萬的工匠和農民,日以繼夜的勞動,木材要到渾河上遊的叢山峻嶺的原始森林去砍伐,磚瓦要從三百多華裡的海州(今遼寧省海城)燒製,耗費無數人力畜力運到沈陽。

沈陽故宮的每座殿宇,一磚一瓦,一石一木,都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修建這座宮殿所耗費的人力物力無法統計,僅用磚瓦一項就折銀六十八萬兩,大約當時四十五萬貧苦農民一年的口糧。

【豐富的館藏】

除了恢巨集的宮殿建築群,沈陽故宮還以其豐富的珍貴收藏而著稱於海內外,雖名氣沒有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大,但它館藏的珍寶可不少,精品也不少,如努爾哈赤的劍,皇太極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1、努爾哈唯一遺物:赤龍虎寶劍

這把寶劍全長80.5厘米,劍寬3.1厘米、厚0.7厘米,是明王朝冊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時的饋贈物,後成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禦用寶劍,也是其出土的唯一遺物,後為國家一級文物。

這把寶劍是典型的明劍樣式,劍刃為精鋼所製;劍柄、劍鐔有“加官進祿”、“玉兔呈祥”等紋飾圖案;劍鞘外包有銅皮和鯊魚皮;劍身為鋼製雙刃,但劍刃未開。經專家考證,這把劍並不是斬殺所用,而是用於指揮作戰。

2、皇太極禦用腰刀

與努爾哈赤類似,皇太極流傳至今的遺物也非常非常少,這把腰刀就是其中之一。

刀全長94.5厘米、寬4.5厘米、厚0.7厘米,刀刃鋒利,鋼質極優。刀鞘系有羊皮簽條,上有墨筆楷書漢、滿兩體文字:“太宗文皇帝禦用腰刀一把,盛京尊藏”。

起初,努爾哈赤寶劍、皇太極腰刀這兩件寶物是作為祭品,放在當時剛建成的“蓮花淨土實勝寺”(即如今北市場地區的“皇寺廟”)中的。沈陽解放後,沈陽故宮開放展覽,便把包括努爾哈赤寶劍、皇太極腰刀在內的一批重要文物調出展覽。從此,這兩件兵器便成為沈陽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3、皇太極鹿角寶座

這把寶座,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獨特的造型總是讓人那麽記憶深刻。鹿角12個枝叉被巧妙加工成靠背和扶手,椅心以棕繩編織,四腿外加護板並浮雕花卉。

關於這把椅子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據記載:1631年,皇太極率兵攻打遼西大凌河城,在對面山上搭蓋黃幄和黃布城,然後,用紅衣大炮轟擊大凌河城,嚇得山間野獸四處逃竄。這時,一隻驚慌失措的大鹿竄進皇太極大帳,被皇太極捕獲,然後以其鹿角製成鹿角椅。此後歷代皇帝在狩獵射鹿、製作鹿角椅時,均將其視為楷模。乾隆、嘉慶諸帝東巡盛京時,在瞻仰皇太極禦製鹿角椅之際,曾先後賦詩詠歎,乾隆皇帝還命工匠在鹿角椅背上雕刻了詩文。

曾幾何時,因為這把禦製鹿角椅的體量太大,幾乎常年被珍藏在博物院的文物庫房中。而後沈陽故宮的“敬典閣”區域正式對外開放後,它才被鄭重請出,供世人瞻仰。

4、乾隆禦筆“紫氣東來”

乾隆爺喜歡到處題字這事兒大夥兒都知道,但沈陽故宮裡的這幅字,可不是隨便題的。

歷史上,清乾隆帝先後四次東巡盛京皇宮,禦製了大量詩文,但絕大多數真跡已不複存在。這塊金漆趕珠龍紋匾,已高懸於鳳凰樓上近300年,目前存世僅一份。在北京頤和園萬壽山東麓的紫氣東來城關、承德避暑山莊等地也可見乾隆所寫的“紫氣東來”匾額,但那些都是模仿乾隆帝禦筆的。沈陽故宮這塊才是母本,是貨真價實的真品。

為什麽禦題“紫氣東來”呢?原來,大清開國創業始於遼東,發祥於盛京。“紫氣東來”便象徵著在乾隆心裡,此地才是高貴、吉祥、安康、興旺的發源地。

5、清乾隆款嵌琺琅纏枝花卉缽

沈陽故宮博物院珍藏著琺琅器數百件,大多為清中晚期所製,在眾多琺琅器製品中,以這件清乾隆款掐絲琺琅纏枝花卉缽最為著名,是沈陽故宮博物院琺琅器藏品中唯一一件國家一級文物。

此缽口徑為30厘米,腹部最大徑54厘米,高33厘米。體型之碩大,絕非常見的僧侶化緣所用的缽,應該是陳設於佛堂之用。

6、康熙南巡圖卷

為銘記南巡壯舉,康熙皇帝於第二次南巡結束後命內府征召天下名家,籌備繪製《南巡圖》長卷。

據記載,康熙皇帝當年非常重視此畫,在作此圖時,王翠先是畫出《南巡圖》十二卷草稿,呈請康熙皇帝禦覽審定後,再率領眾多畫家前後耗時6年才繪製而成。

7、清雍正款青花紅龍大盤

雍正朝是清朝瓷器製造高峰期,而這件青花紅龍大盤又是當時宮廷中使用的器物,可謂是清朝瓷器高峰的代表作,藝術價值極高。

其他精品:

【玉璽類】

【手串類】

【象牙雕刻類】

【玻璃器皿類】

【瓷器類】

【書畫類】

【服飾類】

【漆器類】

【金銀器】

【玉雕類】

【琺琅器】

【文房清供】

走過沈陽故宮,

走過歷史的輝煌,

走過歲月的滄桑。

努爾哈赤、皇太極、莊妃、順治等

皇帝皇妃的背影漸次遠去,

那些躊躇滿志的八旗王公大臣早已化為塵埃,

巍峨的宮宇,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還似乎隱隱透露著一種稱雄天下的霸氣。

圖片來源:沈陽故宮官網

手藝門中國 ? 手藝文化傳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學院中國合作夥伴

在這裡看見好手藝

手藝門掌門人私人微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